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宫闱角逐

故事的开头,我们得从一个女人说起,这个女人,就是王娡,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母亲。

王娡原本是金姓人家的妻子,在入宫之前,早已嫁作他人妇,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叫作金俗,这是后话,暂且不谈。王娡之所以能够进宫侍奉景帝,却是因为她母亲的缘故。她的母亲叫臧儿,是当年项羽所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一燕王臧荼的孙女。这个臧儿比较迷信,曾经找算命先生给两个女儿卜了一卦,算命先生就说,你的两个女儿都是富贵之身,将来贵不可言,她听完就相信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不但逼迫王娡离了婚,还把两个女儿一起送进了太子刘启的宫里。这一切原本只是算命先生的无稽之谈,但谁又能料到,幸运还真的降临到了王娡的身上,这个不平凡的女人,以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以一个已婚妇女的身份,以离家弃子的执着与狠心,凭着她不平凡的容貌和智慧,不但使自己成为景帝的嫔妃,而且还将儿子刘彻推上了帝位,一代雄主汉武大帝的故事,就这样徐徐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在美女如云的汉宫,并非所有的女人都具备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强大实力。正因为如此,王娡才有了可乘之机,这个颇有心机的女人,她识大体,不吃醋,在刚刚怀上汉武帝刘彻之时,就深思熟虑地自我包装了一番。她对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说,她怀胎之时,梦到有太阳掉落在了怀里,也就是梦日入怀。刘启一听,这是个好事呀,于是很高兴,并且将此事记在了心里。不久之后,文帝驾崩,刘启继位为景帝。又不久,刘彻就出生了。在景帝众多的皇子中,刘彻排行第十,而且也并非嫡生,不论从哪一点看,刘彻都不具备继承大统的客观条件,众所周知,嫡长子才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虽然嫡长子才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但对景帝来说,并不存在嫡长子这样一个合适人选。景帝的原配夫人薄皇后是由景帝的奶奶强行撮合成的,是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并不得景帝宠幸,始终未能怀上龙胎。而在景帝的所有十四位皇子中,所谓的长子,只是庶出,并非薄皇后嫡出。这个庶出的皇长子叫刘荣,生他的嫔妃娘娘叫栗姬。当时角逐储君之位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刘荣,另一个是梁王刘武。刘武这个人的实力很强,靠山很大,单纯从客观力量上讲,栗姬和刘荣并不具备与其争储的实力,因为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她的那位小儿子刘武,窦太后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在景帝百年之后,让她的这位小儿子来继承大统。而景帝是个孝顺的皇帝,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嘴上却没说,毕竟人都有私心,窦太后疼爱自己的儿子,景帝又何尝不是?窦太后屡次建议景帝立梁王为储君,景帝心中不情愿,却实在是无可奈何。

◆汉景帝

汉景帝(前188~前141),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6年,与其父汉文帝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并为“汉武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正好发生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出乎景帝的意料的。自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在全国分封了很多刘姓诸侯王拱卫王室,几代下来,天下五十四郡,同姓诸王领有三十九郡,中央直辖不过十五郡。这些诸侯王爷们仗着是高祖血脉,骄横跋扈,屡屡与中央政府叫板,早已势压朝廷,尾大不掉。有一个叫晁错的大臣,也就是景帝当太子时候的老师,认为如果放任诸侯坐大,定会动乱四起,到时候影响天下稳定,所以力主削藩。景帝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便听了晁错之言,雷厉风行地削起藩来。但削藩虽然有利于朝廷,却大大有损诸侯王爷们的既得利益,王爷们当然不愿意。于是在吴王刘濞的牵头下,几个王爷们就串联了起来,歃血为盟,相约共同起兵反抗朝廷,而且为了师出有名,还喊出了个“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意思是他们起兵反的是晁错,并不是皇上。除此之外,刘濞还派使节出使了匈奴,约定一旦诸王起兵,匈奴的十万铁骑便分三路直取汉朝的北部、东北等地,以为照应。

◆明·崔子忠·伏生授经图(局部)

此图描绘伏生传授弟子晁错今文《尚书》时的情形。画中老者为伏生,伏案书写者为晁错。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到汉文帝时,除了做过秦博士的伏生,没有人钻研《尚书》。但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远去京师,于是文帝派晁错到伏生家中学习。

七国叛乱刚开始时,景帝确实慌张了一阵,但他毕竟是有为之君,很快就镇定下来了,于是颁布了一系列诏书,授命周亚夫统领天下军马平叛,并且任命窦婴为大将军坐镇洛阳为周亚夫提供后勤保障,同时也作为保护都城长安的一座屏障。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却是梁王刘武。梁国的都城是洛阳之东的睢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睢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位置十分险要之地。吴楚七国也是打算在睢阳之东会师,攻取睢阳,解决了后顾之忧,然后经函谷关直逼长安,一举夺取皇位。在景帝的设想中,梁王刘武其实是一个诱饵,睢阳的都城坚固异常,几可与长安城相媲美,而且兵精粮足,刘武又是跋扈不屈之人,让刘武在洛阳之东牵制住七国叛军,一方面可以为周亚夫戡乱山东赢得时间,一方面也有让两虎相斗、坐收渔翁之利的考虑,毕竟梁王被削弱,对景帝来说控制起来就容易许多。而一个被削弱了的梁王,即便窦太后再支持,景帝也能很从容地阻止他觊觎储君之位的野心。

七国之乱风云乍起,但在景帝的精心布置下,短短三个月内就被平了下去。对景帝而言,这次平叛带来的成果出乎意料的丰硕,不但一举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的态势,尤其削弱了梁国的势力。史书上记载,当时梁国为了抵抗吴楚七国叛军的进攻,甚至连宫女宦官都武装起来去守卫城墙,梁国士卒死伤惨重,这对于景帝而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七国之乱就这样过去了,梁国虽然受到削弱,但梁王毕竟立了大功。梁王的实力虽然被削弱,但声望却高涨了不少,争储之心,便又膨胀了起来。而此时的窦太后,自然是欢喜不已,之前她虽然要立梁王为储君,但无奈梁王没有寸功,又不符合大汉祖制,所以立不了。现在就不同了,梁王的功劳几可与朝廷媲美,此时提出来,无疑是很好的机会。一切就这样按着窦太后的想法进行着,景帝于是又开始头疼起来。但头疼归头疼,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就在窦太后步步紧逼之时,有一个人给景帝解了围,这个人就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子窦婴。这个窦婴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历任过汉朝各个要职,文可治国理政,武可上马治军,于是他就旁征博引地讲了一番,说汉家天下自高祖以来为避免兄弟相残,一直都是父传子,没有兄传弟的先例,如果兄传弟,就有可能让国家陷入祸乱。窦太后一听,也没有什么掷地有声的证据来反驳,就再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把这个侄子恨上了,一气之下将窦婴革除了门籍。所谓门籍,就是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上面写着官员的姓名、官职等,凡是记名牌上有名字的,方可出入宫门。窦婴被革除门籍,那意思就是说从此以后,没有窦太后的允许,他是不能随便出入后宫给他这位姑姑请安了。

这件事平息以后,在窦婴的建议下,景帝便立栗姬的儿子皇长子刘荣为太子,让窦婴做了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太子太傅。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宫廷之中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母以子贵,儿子被立为太子,母亲理所当然也会成为皇后。但当时的景帝却一点没有废黜原配夫人薄皇后而改立栗姬的意思,这就让栗姬有些迫不及待了。毕竟皇后之位尊崇无比,在美女如云的后宫,放眼所有的嫔妃与宫女,有哪个是姿色平庸之辈,又有哪个是不想登上这母仪天下的至尊之位的?栗姬虽然爱吃醋,但野心还是有的,于是就去找窦婴商量。窦婴一心想将太子刘荣培养成未来的一代明君,帝王师的荣耀可不是每个臣子都能撞上的。但对于景帝立刘荣为太子却不废黜薄皇后,窦婴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此时栗姬找他商量,他也不敢贸然上奏景帝,想了想,还是觉得借力打力比较安全有效,于是就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薄皇后。让薄皇后自己出面要求景帝废黜自己的皇后之位,这无疑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巧妙主意。

接下来的事情果不其然按着窦婴的设想进行着,也不知道窦婴和栗姬对温良敦厚的薄皇后说了些什么,薄皇后竟然真的自己跑到景帝面前,让景帝废黜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在景帝所有的七个后妃中,薄皇后无疑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婚姻是由景帝的奶奶薄太后一手操办,是出于薄太后扩大娘家势力的考虑,这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来说,是极不情愿但却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这种不情愿与无可奈何伴随着景帝的登基终于对薄皇后的命运造成了巨大影响。身为男人的景帝,对于他不喜欢的女人,自然是没多少宠幸的,薄皇后由此受到了冷落。对于一个后宫娘娘而言,受到冷落就意味着没有机会怀上子嗣,而怀不上子嗣,反过来又成了她该当受到冷落的滑稽理由。这种状况就这样一直持续着,直到景帝立刘荣为太子,栗姬看到希望并与窦婴商量,最后由薄皇后亲自出面结束这种漫长的冷落为止。

薄皇后虽然被废黜,但景帝依旧没有立栗姬为皇后的意思。这时候,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不但直接影响到许多当事人的命运,也影响了大汉朝的四百年基业,甚至在某种更为深远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这也是后话,暂且不提。 dPVH5dgetUXBNVz53fOabTwoSkqSxjYcDokcVhhE9XqRZv0ZmWpYHtMuGV53yT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