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常常出乎人的意料。要想在不断变幻的形势中,永远处于有利的位置,以应万变,利用所有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并有能力将不利于自己的条件巧妙地转化,使其为自己所用,就需要一种重要的能力——随机应变。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在复杂纷乱的万事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和前进。
处在社会形势大变革时代中的胡雪岩,能够经千般危难的环境而不倒,并且在乱世中将生意做得如芝麻开花,自然有他随机应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并且顺势掌握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来帮助自己。胡雪岩最著名也是做得最成功的随机应变的事情,当然是向左宗棠献粮,并巧妙、成功地使左宗棠对自己的态度,由抱有敌意的轻蔑转变成心怀钦佩的亲切。
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越来越强,胡雪岩也因为当初意义可比雪中送炭的五百两银子,而得到王有龄日后的百般关照。二人在彼此的相互关照之下,着实获取了不少利益,并且两人的友情也日益加深,可谓情同手足。但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和平安稳永远只是短时间的幸运。很快,战乱就以不可改变之势,逼近了胡雪岩和王有龄,并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亲自督战指挥。无奈因被太平军团团围困长达两月,粮草无法运到军中,满城的将士和百姓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中,最后甚至出现了人吃尸体充饥的凄惨事件。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王有龄因为是整个杭州城的主心骨,当然不能离开去弄粮食,否则群龙无首,杭州城一定会乱成一团,就顺了太平军的意。
于是,王有龄恳切托付胡雪岩出城求援并想方设法买些粮食回来。胡雪岩忍痛丢下已焦虑憔悴得快崩溃的王有龄,千方百计出了杭州城,经过种种周折,终于弄到粮食,便日夜兼程运往杭州。但是,船到江口,却传来噩耗:王有龄等待援军不至,境况越变越坏,直至他支撑不住,于绝境中自杀身亡。杭州城已经被太平军占领,无法进入。胡雪岩痛哭拜别。
◆ 左宗棠像
王有龄自杀,杭州城是去不了了。二十多艘船的粮食也运不进城。此时,胡雪岩听说左宗棠的部队被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军,于是在思索考量一番后,决定押着这批粮食去见左宗棠。左宗棠因听说当杭州城处于危急关头,胡雪岩没有留下与好友王有龄共患难,反而自己“逃”出了杭州城,因此对胡雪岩颇有微词,所以当胡雪岩求见他的时候,左宗棠心内十分不悦,但是又没有不见的道理,所以,勉强接见了胡雪岩。
胡雪岩见到左宗棠后,虽然左宗棠态度有些冷漠,但胡雪岩仍然恳切施礼,并将王有龄和自己经历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向左宗棠进行解释。最后,拿出了当初购粮时领取的两万两银子的公款,交与左宗棠。并将没有运抵杭州城的那些粮食统统交给左宗棠充军粮。这对于正在战乱中的军队,可以说能解燃眉之急。在与左宗棠的言语周旋中,胡雪岩也说了一些让虚荣心很强的左宗棠十分受用的话,博得了左宗棠的欢心。
就这样,胡雪岩经过精心的思虑和周旋,将原本对自己心怀不满的左宗棠伺候得十分熨帖。王有龄身死,这对胡雪岩来说本来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因为这就等于胡雪岩的背后一下子就空出一大块,这么大的一个官场靠山没有了,胡雪岩以后的生意就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后盾,难免会影响到他各方面的生意。但是,胡雪岩就是胡雪岩,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做别人所不能做,一转身,将这不利状况圆满化解,反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大的靠山。得到左宗棠的信任,是胡雪岩一生中又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左宗棠这个官场靠山比王有龄的作用可大得多,正是有了左宗棠的庇护和提携,胡雪岩才能顺利走到成为“红顶商人”的成功顶点。
能够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是胡雪岩经商和做人的一个明显特征,也是他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立足并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如前面所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少会一帆风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生和发展,总会有不可预料的不利事情发生,甚至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很多人都会在突如其来的状况中慌了手脚,最终走向更糟糕的境况。其实,无论什么情况,其中都会有一些机遇也存在,重要的是怎样去发现这些机遇,并且为己所用。
因此,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着慌,越是着慌事情可能变得越糟。这时候最需要做的事,其实是冷静下来,分析各方面的利弊,从事情中找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机会,或者经过努力改变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条件。事物的不断变化中,同时也蕴涵着无数的机缘,就看能不能把握住并审时度势改变自己做事的方法。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能够认清时代潮流和事物发展方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情势能够为己所用,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能干的人才。毫无疑问,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俊杰”。
有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懂不懂随机应变的方法,是一个人做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做人做事都不能太古板,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要随时准备在事情发生变化时转换方向,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让自己识时务,懂变通,随机应变,才能成为真正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