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岁登基做皇帝

康熙6岁的时候,有一次顺治诏皇子们入宫,并问询诸皇子的志向,二阿哥福全回答说“愿为贤王”,6岁的康熙却大胆地说“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这个回答既得体又有力给顺治留下了深刻印象。

康熙慢慢长大,但父皇顺治的健康却每况愈下,自从董鄂妃去世后,繁重的政务使顺治感到很大压力,本来身子就虚弱的顺治更不幸染上了天花。面对天花,顺治知道无能为力。顺治不得不考虑皇位继承人的事情,本来董鄂妃生有一子,排行第四,备受顺治宠爱,不料仅三个月便夭折了。如果不是董妃子过早夭折,皇位便可能轮不到康熙来坐了。

顺治最开始想在其兄弟一辈中选择,但这个想法很快便遭到了集体反对而流产,因为其母孝庄太后只有顺治一个儿子。若由顺治的兄弟辈中一人登基,将置太后和出身自己家族的、顺治的皇后、妃子们于尴尬。不仅太后反对,上三旗的满洲贵族也坚决反对这条方案,因为顺治的兄弟多在下五旗。

所以,只好在顺治的皇子中间挑选皇储。当时可选的有二阿哥福全,但他却是个独眼,形象不妥;三阿哥的母亲又是汉人,这似乎也欠佳;而其他的阿哥又实在太小。正左右为难之际,太后请教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他在康熙最终登上大宝的道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汤若望在清宫服务了很多年,他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长期保持着某种亲密关系,顺治皇帝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使汤若望得到皇室器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外国传教士,在朝廷中没有特殊利益,这使得他的建议看起来非常公正,没有私心。

汤若望的建议是三阿哥已出过痘,可免后患。于是,仅仅因为顺治染天花而不治,而三阿哥出过天花这一点,决定了大清以后二百多年的历史,也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历史,同时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一直被后世传颂的君主。这些,汤若望当然不知道,他不久便死于一场政治阴谋中,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康熙的身体一直很好,一生没有过大病。

但光是这样,孝庄太后和顺治觉得还不够,皇储虽然确定下来了,但年纪太小,不足以处理政事。这时候很需要有人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直到他亲政,但是这个任务交给谁呢?首先,母后临朝肯定不行,孝庄太后是蒙古人,而玄烨的母亲佟氏是汉人,难以驯服朝堂上的满洲贵族。况且,清朝自立国以来,从不许妇人干政,顺治不能坏规矩。

其次,亲王辅政也不行。当初顺治小的时候,九叔多尔衮摄政,气焰熏天,他还历历在目,他和孝庄太后孤儿寡母每天都生活在阴影和痛苦中。幸亏多尔衮早逝,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他怎么能让玄烨再过那样的生活。顺治马上否定了这种方式。

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顺治最后决定采用大臣辅政的制度。所谓大臣辅政,就是在诸多臣子中找出几个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大臣,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要对皇帝忠心,不能有异心,然后让他们组成辅政班子,商量着来决策国家大事。

这种辅政方式的优点在于,辅政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班子,相互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一人独大的可能性较小。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辅政班子只是临时的,并不是一项长远的制度,只要玄烨成人亲政,自然就解散了,对皇权没有太大的威胁。

深思熟虑之后,顺治选择了四个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四个人都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四个都是在同多尔衮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的,绝对忠心可靠。

首先来说赫舍里·索尼。索尼通晓满、蒙、汉文字,早在努尔哈赤的时候,就出来在文馆做事,经历皇太极、顺治、康熙,政治生命很长,是少有的“四朝元老”。后来索尼受封为一等侍卫,屡次从征,并在一次战斗中救过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被皇太极引为左膀右臂,因而对皇太极非常忠诚。

皇太极死后,索尼与各旗有威望的贵族约定,必须立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为此,他与多尔衮产生了过节。后来6岁的顺治当皇帝,他又与众人发誓,一定要好好辅佐幼主。

但又过了几年,多尔衮势大,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只有索尼还没有忘。在索尼看来,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臣子所能为的极限,他必须要与多尔衮划清界限,恪守臣子之节。

一段时间里,多尔衮也曾多次示好于索尼,但索尼视而不见。多尔衮见其志不可夺,便心生一计,将索尼贬出去。清顺治五年(1648),清明时节,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遣派索尼祭奠昭陵,有人趁机揭发索尼与图赖等密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罪应处死,最后减轻处罚。据清史稿记载“夺官,籍其家,即安置昭陵。”昭陵是皇太极的陵墓,在沈阳,而这时索尼已经50岁了。

但索尼在沈阳给皇太极扫墓才一年多,朝廷上风云突起。39岁的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马上将多尔衮鞭尸,然后起用索尼,让索尼来到了京城,索尼再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婿,所以苏克萨哈生下来就可以当官,后来一直跟着多尔衮打仗,不断获得升迁。

他虽然被认为是多尔衮一派,但是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死后,是苏克萨哈首先站出来指证多尔衮谋反。从此,苏克萨哈改换门庭。对于苏克萨哈反水的做法,后来的乾隆皇帝很不以为然,认为这纯属政治投机,但是顺治帝却因此对苏克萨哈另眼相看。

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遏必隆的父亲也很有来头,是努尔哈赤五大开国功臣之一的额亦都。额亦都素以果敢著称,遏必隆在这点上也很像他的父亲,他曾经救过皇太极,后来清军入关,遏必隆义无反顾地支持顺治帝福临,所以他也一直不受多尔衮的待见,直到顺治帝亲政,他的好运才算来临。

鳌拜,姓瓜尔佳氏,出生于一个将军世家,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并逐渐成为八旗高级将领,鳌拜作战非常勇猛,曾得到过“巴图鲁”的称号。“巴图鲁”为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勇士之意。清兵入关后,鳌拜先后打败李自成和张献忠,张献忠还死于他的箭下,明末两个农民领袖都被鳌拜打败,可见“巴图鲁”绝不是浪得虚名。

鳌拜的可靠还表现在他对多尔衮的抵制上,为此他差点被杀头。多尔衮死后,他自然受到顺治的重用。实际上,鳌拜非常有才能,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却熟谙政事。

处理好后事之后不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当晚子时,顺治皇帝病逝于承乾宫,享年24岁。正月初九,玄烨登基,即皇帝位。上告天地、宗庙、社稷之后,8岁的玄烨穿上孝服在顺治灵位前,敬读告文,行三跪九叩礼,接受诏命。然后,他换上礼服,到皇太后宫行礼毕,走向太和殿,登上皇帝宝座,做了清朝第四个皇帝。

随后,四辅臣在顺治灵位前宣誓:“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讬,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惩罚,夺算凶诛。”

◆少年康熙便服图 aNHI18i2zDe8qQqMjaQXLxmc3ioQ+RgUATEk3Hvs42L3lnYooXikcKuElY5rv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