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七丧母,合葬于防

颜征在二十岁左右正当青春年华之时,就死了丈夫,带着三岁的孤儿,离开了复杂矛盾的叔梁纥家(陬邑),来到鲁都曲阜定居。颜征在在嫁到孔家的前几年,生活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可现在既要操心维持母子生活,教育孤儿,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可想而知。她不可避免地带着年轻寡妇凄凉的沉重心情,终于在三十多岁就与世长辞了。这对孔丘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目前的离去,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悲伤。

颜征在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是多么舍不得啊,她还没有亲眼看见自己一生的希望孔子娶妻生子,她还没有看见孔子重新跻身贵族,光耀门楣呢。孔子扑到了母亲的身上,哭的是肝胆俱裂,声嘶力竭。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们兄弟俩的画面一幕幕地在眼前浮现:施氏面前,母亲冲上去护住兄弟俩,以免受到责打;如豆的灯下,母亲一笔一画地教自己写字;寒风中,母亲用柔弱的身躯扛着一大捆木柴蹒跚而行;烈日下,母亲吃力地洗着大户人家的一大堆衣服,汗如雨下;吃饭时,母亲总是把饭摆在兄弟俩的面前,自己随便地吃上几口;读书时,母亲望着自己那满足的微笑⋯⋯孔子握着母亲满是茧子的手,一声声地呼喊着,想把母亲喊醒,想让母亲再像以前一样温柔的答应着自己。哥哥孟皮也在一旁泣不成声。周围的邻居们闻声赶来,看到兄弟俩实在是可怜,敬佩孔母平时的善良宽容,又欣赏孔子的多才多艺,于是纷纷前来帮忙料理丧事。一位老者把孔子扶起来,说道:“孩子,只在这里悲伤哭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赶快让你母亲入土为安吧。”孔子点点头,强打起精神为母亲料理丧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为母亲办一个体面又隆重的丧事。多亏了周围邻里朋友的帮忙,大家你一点我一点地为孔子凑了点钱,置办了一口还说得过去的棺木,还按照习俗为孔母穿上寿衣,让孔子兄弟俩披麻戴孝,在棺木前守灵三日。

第三天早上,出殡的仪式就要开始了,孔子却还在暗暗心焦,母亲究竟应该葬在哪里啊?周围的邻居亲友已经自发地聚在门口,等待送葬。随着一声高喊“起灵”,一队浩浩荡荡的殡葬队伍在曲阜的大街上踽踽而行。孔子披麻戴孝,走在前面,边走边嚎啕大哭,周围送行的人也禁不住落下眼泪。行到一个十字路口,送葬的队伍就停下来,一些闻讯赶来的乡亲就上前来祭奠一番,就是“路祭”。送葬的队伍就这样走走停停,悲痛的哭声直让阳光无色,孔子的心中更是悲恸异常,他想到母亲才三十多岁就离开人世,自嫁到孔家真是没有享过几天福,母亲对父亲是那样的崇拜,肯定最希望和父亲葬在一起。可父亲去世时他才三岁,连父亲葬在何地都不知道,更不必说让父母合葬了。他突然想起了母亲多次给自己描绘的父亲的英雄事迹,诉说父亲这位在刀光剑影中厮杀出来的英雄当时是如何赢得世人的赞叹,如何家喻户晓,应该会有人记得他的墓地。正在这时,送葬的队伍来到了五父之衢这条街上,来祭拜的人都已经祭拜完毕,该起灵继续前行了,孔子却长跪不起,一边哭泣一边向周围围观的路人叩首:“父母合葬是古之常理,而孔丘不孝,却不知父亲葬在何处。想我父亲乃盖世英雄,一生威武,过往的君子有没有听过我父亲的英名,停驻的路人又有谁知道我父亲葬于何处?孔丘乞求大家指示于我,自当没齿难忘。”众人听了,议论纷纷,有人说原来这就是孔丘啊,听说他特别有才华,多才多艺。也有人听说过他的父亲,是个大英雄。还有人说,孔丘真孝顺啊,看来孔母把他教育的真好,孔母真了不起。更有善良的老妇感慨孔子坎坷的身世,撩起衣襟擦起了眼泪。颜征在的棺木停在了十字路口,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驻足观看着,议论着,孔子直直地跪着,心中祈祷着,直跪到夕阳西下,暮霭已起。寒风萧瑟,树叶飘零,呜咽的风声也似在替孔子表达心中的悲恸。突然,远处一个老妇人哭泣着向这边跑来,跑到近前,抱着孔子就嚎啕大哭。原来这名老妇人是以前孔子居住在陬邑的邻居,辗转听到了孔母去世的消息,就急匆匆地赶到了这里,想来祭拜一下故人。当得知孔子长跪不起的原委之后,她抹抹眼泪,暂时抑制住悲哀,引着孔子和送葬的队伍往防山走去,孔子的父母终于合葬在了一起。后人在歌颂孔子的同时,对颜征在也推崇备至。现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后边有一座“启圣王寝殿”就是专门供后人祭祀孔母的地方。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的孔庙之东还设有一座孔母祠。的确,她为中华民族培养了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这位伟大的母亲若是知道孔子后来的成就和后人对孔子的景仰,相信一定会心满意足的。

宋•无款•孔子弟子像卷之孔子像 r504hefEXBYMa/VRUwz7C9axnQ58cMVTKwnEbD1YpQaCAbkRCLT7PcK7T7K0PL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