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子和《道德经》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在公元前770年至前477年,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周王朝日渐式微,各路诸侯群雄纷争,其中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由于各路诸侯日益强大,代表天子正统的周王朝已经无法掌控天下,这一时期,礼乐崩塌,各诸侯国之间战事频发,天下从守礼和有序走向征伐和混乱。但在这三百年时间里,中华文明却厚积薄发,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其中诞生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重要人物,这些人著书立说,传诸后世,其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影响深远,它所提出的道的思想富含哲理,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老子的道德学说在战国时期开始流行,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黄帝内经思想相结合,形成黄老学说,成为当时的显学,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到了东汉,道教创立,《道德经》被奉为至圣宝典,老子成了道教老祖,从此老子这个东方哲人便戴上了神仙的光环,被人们尊为道家仙师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

历史留下来的关于老子的文字并不多,除了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外,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老子的传记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还有在儒家经典中出现的和老子有关的文字,以及庄子所提到的关于老子的文字,至于其他一些神乎其神的记述,则多半是后人杜撰,这些杜撰的东西基本上是道教为了追本溯源的需要而写的。传说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彭祖活了八百岁,老子作为他的后人出生自然也是非同凡响。老子的母亲理氏是玄妙王的女儿,有一天早上,理氏到河边去洗衣服,突然看到远处飘过来一个大李子,于是理氏就把那李子捞起来吃了。理氏吃了这个漂来的李子后就觉得有些不舒服,慢慢地她的肚子就大了起来,乡里人都觉得奇怪,不过理氏的肚子大了很多年,也没有生育。到了第八十一年,理氏才生下一个白发苍苍的小孩,这小孩就是老子。老子出生时已经在理氏的腹中怀了九九八十一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者了,于是理氏就给他取名为老子。老子出生后就天赋异禀,能够说话,并且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李子树说自己姓李。有关于老子来历和出生的说法很多,不过这些都是来自《搜神记》之类的道家奇书,是人们对老子这个道家祖师的一种神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凡的人必定有不凡的来历,老子这个伟大人物有一个或者几个传奇的出生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至

于老子从何而来,又去了哪里,已经很难印证了,但他留下的《道德经》一书却传下来了,千百年来一直都被奉为经典,在今天《道德经》刊印量次于《圣经》,深受欢迎。

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的记载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现在人们通常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出生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鹿邑东。早在东汉时期,汉桓帝就派人在鹿邑修建了老子庙,而到了唐朝,李氏得了天下,李世民把老子奉为李氏的先祖,并在鹿邑修建了规模庞大的皇家园林,这些建筑群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成尘土,淹没在历史中。通常,我们认为今天鹿邑县太清宫所在地太清宫镇就是老子的诞生处。老子作为道家的先祖,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而众多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更是让人觉得老子就是神仙,事实上老子并非神仙,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这是确信无疑的。千百年来老子之所以被奉为神人,成为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他的伟大思想和后人对他的敬仰。

今天,我们看到的《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多字,其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它所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富有哲理,发人深省。《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影响中国人文思想最为重要的三本巨著,而《道德经》更被奉为是中国古老哲学的圣典。它所记述的文字,具有极强的思辨精神,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易为人所接受。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漫长的历史如过眼的云烟,我们去读《道德经》的时候,依然会折服于它深不可识的智慧,在我们所熟悉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这些句子,是人对自然和自身深刻的反思,它们都来自《道德经》。

老子是一个极富智慧和学识的人,他曾经在周王朝皇家藏书馆做管理员,这使他拥有博览群书的机会,在那文化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的时代,这是极其难得的机会,这也为老子写《道德经》一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道德经》一书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关于《道德经》成书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有一天早上,函谷关总兵尹喜看到紫气东来,觉得圣人将至,便焚香祈拜天地。这时候,老子长须飘飘,骑着他的大青牛从远处走来,口中吟着一些高深的话语。尹喜听了很是欢喜,便上前膜拜,老子让牛停了下来,接受了尹喜的拜礼,并留在函谷关数日,在这几天里老子写下了《道德经》一书,传于后人。老子写好《道德经》后,骑着他的大青牛继续远行,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尹喜得了《道德经》,奉为至宝,传抄天下,从此“道德”的精神便在人们心中传承和发展,成为思想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并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支。

看了《道德经》一书的人都会被它简明而富于哲理的词句所震撼,其中的道更是神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这简明的话语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道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人基于自身对自然的一种认知,随着岁月的变迁,会逐渐深入。很多意味只可感知,却无法言传,道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没有正邪,没有对错,只有普遍的存在,是一种法则,是一种天道,是“道法自然”的道。道家学说《阴符经》中有:“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是顺天理,灭人欲。人在天道面前,只能顺应,不顾天道,随欲而行,必然会受到天的惩罚。这样的思想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人类在征服自然,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过度的开发和破坏,会遭到自然无情的惩罚,这就是道,人们要遵守的天理、自然的法则。 /met9ToBBL30lNtXy4Bt2YiK0e5zwBNaA6xTTE4kNMYLhgbbD6s1zLj7ZAdS2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