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沛县出了个“刘亭长”

云从龙,风从虎,了不得的人物登场总要有个不平凡的时代背景。我们截取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时间节点——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国的统治者秦始皇嬴政终于挥军扫平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车辙宽度、统一文字),收缴天下兵器销铸为十二座铜人,并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崇尚的法家治国思想推广到全国,施行严厉的刑法管束天下的臣民。

为了严防那些对他的统治心中不服的“六国遗民”威胁自己,秦始皇用残酷的连坐制度将监控的触角深深扎进了每一座村落。所谓连坐制度,说白了就是一人犯法全家遭殃甚至全村也要受到牵连。按照秦律,百姓五户人家或十户人家被编成一个联保组织,彼此要相互监视,联保组织内若有一人犯罪,其他人必须及时告发,告发者有赏,不告者一律受重罚,这就叫做“什伍连坐”制度。

秦始皇用这种令人恐怖的极端政策和挑起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震慑天下。政策一出,“立竿见影”,被揭发和连坐的“犯人”数目激增,不绝于路,百姓人人自危,人们路上碰面都不敢彼此打招呼,生怕遭来横祸。天下为之噤声,黎民有苦不能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远在秦朝泗水郡(今江苏省徐州、淮安、邳州及安徽省凤阳、宿州、泗州一带)沛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中阳里(今属江苏沛县),村中的长者们正在为向县里推荐一位新的亭长人选而发愁。

所谓亭长,其实相当于一个派出所所长,秦朝的时候规定十里为一“亭”,每个“亭”设一名“亭长”,主要负责缉捕盗贼、维护治安、传递朝廷文书这一类的工作,顺带也管一些小的行政事务,可以说是国家机构中最基层的职务。

亭长一职虽是芝麻绿豆一般大的小官儿,手下也没几个当差听使唤的,但它却手握着“什伍连坐”等苛政的裁判尺度,官不大还挺要命的。这也正是村里长者们为此发愁的原因——选个太怯懦的吧,上面派下来的任务完成不了;选个太强势的吧,以后村里人难免犯了错就是自讨苦吃。所以,这个亭长必须找一个人缘好能服众的,这是第一要素,能力上说得过去就行。长老们找来找去,看中村里老刘家的三儿子刘邦不错,三十来岁的结实男人,人豪爽好说话,能力也可以。

我们的主人公刘邦,公元前256年生,成长在战国末年,当时的沛县属于楚国境内,刘邦也就算是楚国人士。秦灭楚在公元前223年,楚国算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强劲最难缠的对手,战斗打得很激烈,双方几十万大军反复拉锯厮杀,最终楚国还是败亡了。也不知小小的沛县中阳里有没有遭受当时的兵祸荼毒,成长于那个年代的刘邦倒是活得悠游快活。

刘家四个儿子,他排行老三,由于是父母老来得子,所以在家中也比较受疼爱,他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下地干活,父亲常常因此恼火,训斥他是“无赖”(这个“无赖”不是今天的含义,而是说刘邦对家中没有贡献的意思)。但性格豪爽的刘邦对此倒也不太挂怀,他喜欢的是美酒与美人,更喜欢结交四方朋友,十里八乡的壮士豪杰都跟他有不浅的交情,这之中既有读过书的乡绅,也有浑身腥污的市井贩子。当然,这时的刘邦和他的哥们儿谁也不知道未来彼此的荣华富贵和命运沉浮。由于刘邦对人宽厚,豪爽大方,又往往年长几岁,所以兄弟们都尊他为“大哥”。

对于被推荐去当一个亭长,刘邦心里自然是十分乐意的。表面看起来整日游手好闲的他,心中其实抱负很大,三十好几的人连房老婆都没讨到,整日守着屋子“啃老”也不叫个出息,更何况亭长大小也算是“国家公务员”,还时不时有机会到外面见见世面(亭长有负责押送犯人去外地的任务)。于是,主观上积极,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刘邦被顺利地推荐为泗水亭长的“预备干部”,经过“县里领导”一段时间的考核,刘邦正式成为了“泗上”亭长,泗上在今江苏沛县东。从此,他的人生机遇之门也就此推开了。

中阳里出了个“刘亭长”,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接二连三到老刘家道喜,但谁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个老刘家出来的“弼马温”一跃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代开国帝王——“汉高祖”。 ldL0fLssEN1KYkKfDdi3TUPkY5AiaqoUKMW5kchWnweFeCyu/civP89u3l4xJq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