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节俭成癖的皇帝
——道光帝旻宁

嘉庆帝在位的25年,国内烽烟四起、民变迭生,他疲于应付,终至心力交瘁、一命呜呼,可算是够悲剧的了。但大清帝国的悲剧,才只是一个开始。到了他的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俭朴皇帝和从勤政上看算得上是个合格皇帝的道光帝旻宁,无论其本人的品格如何堪称模范,也无论他如何煞费苦心地经营和维护老祖宗留下的基业,都不可能改变大清帝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和迅速走向衰亡的命运了。

从英勇智亲王到俭朴皇帝

史书对道光帝评价不高,认为他能力平庸,缺乏治国良策,看不清形势,也没有勇气和魄力。这些说法或许都没错,但道光帝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在继位前被封为智亲王,“智”字并非凭空而来的;而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也几乎没有他那样生活俭朴、不好享受、不讲排场的。

道光帝原名绵宁,当上皇帝之后才改名旻宁。他是嘉庆帝的二皇子,从小就在诸皇子中以善于骑射著称,还会打枪,而且枪法很好。前面说过的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起义军攻入紫禁城一事,就是他率众抵抗,守住了皇城。据说当时他听闻事变,派内监到内宫库中取出在皇城中禁用的鸟铳,然后带领宫廷侍卫到养心殿前阻击天理教徒。他亲自开枪打死了两名率先攻上城墙的天理教徒,顶住了他们的攻势,这才赢得了时间。接着他又派人向父皇报信,并调兵遣将与天理教徒展开激战,最终镇压了这次起义。

在这次史称“癸酉之变”的紫禁城危机中,绵宁的英勇和镇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给嘉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是因此被晋封为智亲王的,甚至他用来杀敌的那支枪,也被赐名“威烈”,成了一支名枪。

∷道光帝画像

继位之后,已经成为道光帝的旻宁非常节俭,在宫廷花费上精打细算,规定每年支出不得多于二十万两银子,对什么都斤斤计较,甚至达到锱铢必较的程度。就拿穿衣服来说,他“衣非三浣不易”,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别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个月,可见,他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说明衣服不多。连他最尊贵的礼服——龙袍都是用旧衣料做成的。他还规定除了皇太后、皇后和他本人,别人不到年节不许吃肉,他自己也只是每餐四个菜,以素食为主。此外,不到重大节庆不准嫔妃们用化妆品,更不要提地位更低的宫女了。据载,一次道光帝为皇后贺寿宴请文武百官,伙食标准是每人一碗打卤面,而且还是他特批御膳房宰杀了两头猪,才有肉给面配上肉卤。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道光帝这么俭朴,臣下当然也要效仿。臣子们为了讨好皇帝得到他的欢心,自然也纷纷投其所好。道光帝的衣服经常打着补丁,一时之间满朝文武大臣都穿打补丁的衣服。当然,这只是表面功夫——据说,当时京城里成衣铺卖的旧衣服比新衣服还要贵,官员们纷纷抢购,这就完全违背了道光帝提倡节俭的本意。

打掌和食鸡子

《清朝野史大观》中载有数则关于道光帝俭朴的故事,其中一个非常有趣。道光帝穿的裤子膝盖处如果破了,就命人裁一块圆绸子补在上面,叫作“打掌”。这件事,大臣们当然也要效仿。这天道光帝召见大臣曹振鳙,看见他的膝盖也补了一块绸子,就问:“你的裤子也要打掌吗?”曹振鳙见表现的机会来了,忙说:“换新的太贵了,所以补一补接着穿。”道光帝听了很高兴,接着又问:“你补一条裤子要多少钱?”曹振鳙一愣,没想到皇帝会问这种事,考虑了半天才说:“要三钱银子。”“唉!”道光帝听了感叹起来,“你们外面雇工真便宜啊,我到内府去补一条裤子要五两银子呢!”他想了想又问:“你家吃的鸡蛋多少钱一个?”曹振鳙这次学乖了,他马上说:“我从小得了一种病,生来就没吃过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只。”好一个天真的皇帝!好一个见风使舵的大臣!

节俭也误国

道光帝的节俭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吝啬。皇帝不是小户人家的户主,他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社稷民生、国家命运,道光帝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浪费施之于宫廷尚可,加在官员头上就没那么有效了——他们阳奉阴违,当然不会有谁真心向这个天真的皇帝学习,只把它当作邀宠的道具罢了。何况,“节俭”到以少花钱为要务的道光帝可不光是吃饭穿衣服这些小事舍不得花钱,就连军国大计他都显得非常“抠门”。

据史料记载,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清军前往平叛取得了胜利。班师回朝后,道光帝宴请以长龄为首的有功将领,席间菜不过数道,他自己又光说话不吃,害得众将军们干瞪眼,“享受”了一回宫廷御宴,却什么都没吃到。这还是小事,道光帝觉得新疆不派兵驻守不行,派兵多了花销太大又不认可,最终只好从其他地方克扣下军饷,才保证了驻新疆清军的饷银。

诸如此类一听花钱就头痛的事情还有不少,都显示出道光帝作为一国之君过分荒谬的吝啬——他连关系国家安全的军费都舍不得,更不要说治理灾害、兴建水利这些国计民生的事情了——如同土财主般总想一毛不拔,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除了吝啬,道光帝在用人方面眼光也不高。他喜欢表现得勤俭节约的大臣,却不知道重视官员的能力和水平。他一生重用两大宰辅,其一是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曹振鳙,另一个是“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的穆彰阿。这两个人都是曲意逢迎、巧言令色之辈,整天报喜不报忧,把道光帝悬在半空;他们本身又没什么治国的才能,当然做不出什么成绩,穆彰阿虽有爱才之名,提拔过曾国藩,却也再没什么别的建树,在鸦片战争中又力主罢免主战派林则徐和邓廷桢,误国误民。

道光帝治国无能、用人不当,即使是一个大好的国家落在他手中也不会有什么健康发展,何况是此时每况愈下、外敌环伺的大清朝呢?

鸦片战争的悲剧

发生在道光朝的,可谓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就要数鸦片战争了。鸦片是英国对清政府展开贸易战的武器,也是他们用以麻痹和毒害中国人的毒药。大量鸦片的进口使清朝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了大清朝的利益,尤其是白银外流这一事实,令道光帝大为恼火,甚至深恶痛绝。所以,他才在道光十九年(1839)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去禁烟。

不过,道光帝的禁烟意志并不坚决,立场也不坚定。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借口出兵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道光帝先是以为英军不堪一击,待实际交战,清军惨败,他又慌了手脚,完全没有了当年在紫禁城抵抗天理教众的勇气。他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张皇失措,恐怕还心疼着如同流水一般花出去的军费,所以转而听信琦善、奕山等人的主张,把林则徐等人撤职查办,向英军求和,终于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予英国最惠国待遇,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清道光三友纹盘

抛开俭与奢、能干与平庸这些品性资质不提,道光帝与他的父祖们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他们从小受的是帝王教育、儒家教育,从未接触或者根本不想接触近代文明,夜郎自大而又坐井观天,以为大清是“天朝上国”,祖宗的基业可以万代不移。他们抱残守缺而又自我感觉良好,当真正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他们惊慌失措,无力应变。盲目自大的乾隆帝是幸运的——他没有面对这一天;悲剧的嘉庆帝至少也还不是太倒霉——他只看到国内的动乱;平庸无能的道光帝尝到了内忧外患的滋味——他适逢其会!前人欠下的债,要他来偿还!

道光帝的确不够坚定,他没能主战到底——以当时清朝的国力,即使不能战胜,也不会一败涂地。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大清早不是那个威服四海的大帝国了——它已经从全盛期跌落,它经济衰弱、政治腐朽、官吏腐败、武备松懈、内乱不息,实在是大不如往昔,更难以抵挡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突飞猛进的英国了。所以,即使道光帝足够坚定,不惜倾举国之力与英军对抗,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也还是抑制不住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更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

道光帝39岁登基,69岁逝世,当了30年皇帝。在这30年里,大清帝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门被打开,闭关锁国政策彻底被打破,中国不再是一片世外桃源!但无论是大清国皇帝还是他的子民都没有做好准备,他们为之震惊却又束手无策,整个帝国如同一头待宰的羔羊暴露在猛虎恶狼面前,人民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 vf2RzNkE+P7HEwop5G/iHbz6BIWBvjMvtWjl9mJ4oCPl3NvcXIeja2wLns7Bkl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