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河上公章句: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

司马光注: 人恶卑也。

故几于道

河上公章句: 水性几于道同。

王弼注: 人恶卑也。道无水有,故曰:几也。

司马光注: 道无水有,故曰几。

范应元集注: 几,近也。水之为物,得天一之气,无定形而靡不通,故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乃善利也。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何争之有。上善之人,则微妙玄通,常善利于人物而不争,故善亦如水。众人好高而恶下,水独处之,上善之人常谦下也。有此之德,故近于道。易六十四卦,惟谦卦有吉而无凶、悔、吝。河上公章句: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苏辙曰: 一本道下有矣字。《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阴阳,犹气运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者,自然而始成形,故其理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曰上善。

王夫之曰: 人情好高而恶下。

居善地,

司马光注: 若水处下。

心善渊

司马光注: 深观。

与善仁

司马光注: 润物。

言善信,

司马光注: 妍皑无隐。

正善治

司马光注: 涤秽。

事善能,

司马光注: 任物圆方。

动善时

司马光注: 随时凝浮。

夫唯不争,故无尤

河上公章句: 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无有不洗,清且平也。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王弼注: 言人皆应于治道也。

司马光注: 争者,事之末也。与物无竞,莫之怨恶,何过之有?故特美之。

范应元集注: 居善地者,可止则止。心善渊者,中常湛静。与善仁者,称物平施。言善信者,声不妄发。政善治者,德惟无私。事善能者,无所不通。动善时者,可行则行。有是德而有是善,夫惟不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苏辙曰: 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争也。水惟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王夫之曰: 不著其善,故善。

纯阳真人释义: 此章要人修道若水。水乃无心之物,善字,百福之根。上善底,无事不无规矩,诸事无外感应。水滋物,无容心人所恶底污秽之地而水不争,内功用水而若水,如是故不争。者等人,可几近于至道也。下七句有两说。外说,人能持善,不择善地,而地善也,人善地善,岂身不安乎,心存善而心公。一公,心渊于海。而无物不容。心善,方能人善地善。七句中在心字。与善仁,他本改作此人字看,吾不然与,普也。心存善无处不普,普与善。无处不仁,作人字便轻了。言善信,心存善,出言必善。心存善,为政必化而治矣,百姓无不瞻仰。心存善,作事无不中节。心存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一动无不合时,如此夫惟若水之不争,故无尤。居善地则心安。心善渊,则神定。与善仁,则义存。言善信则志立。政善治,则化普。事善能,则无惑。动善时,则天命知。若是可近于道矣。此外说也。内说,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水是圆通底,修道如水之圆通,正诚圆通,无道不成。水乃养命之源,水升火降,聚则结为金液,散则无处不周,如滋养万物一般。虽污秽之所,无不沾之地,乃绛宅。一善则身外之身,处而安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存正诚,则意外意,周流用之而不穷。存正诚,我之魂魄无不为我治,合之而成真种子。一有性中景象,乃吾之事也,惟我能知,他人安能。存正诚,入于冥忘性发而后动,方知命归根,此其时也。要圆通若水,可动则动,可静则静。善能正诚圆通,动静方得随时。无人无我,安得有争。夫惟不争,几成于道,故无尤。无尤若水,方能上善,方得如此。信道之不浮矣。

陆希声传: 从道之人无所不善,故谓之上善。夫水常处污下,不与物争,故万物莫不得其利,盖近于道矣。故上善之人若此水德,其居世若水之在地,其用心若水之渊回,其施与若水之润泽,其言语若水之信实,其为政若水之清静,其行事若水之任器,其变动若水之应时。夫唯常处污下,故人莫得而挫;夫唯不与物争,故物莫与之争。《易》曰:谦者,德之柄。水得之矣。

邵若愚解: 众人好争,老子以不争为上善,喻若水,谓水无心欲,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处众人之所恶也。以水之德,故几于道。夫争从心起,无心则善于不争。以无心为法,而能利于万物,是故居无心则善其地,心无心则善其渊,与无心则善其仁,言无心则善其信,政无心则善其治,事无心则善其能,动无心则善其时。夫惟无心善于不争,故无尤矣。

憨山德清注: 此言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谓谦虚不争之德最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唯处于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唯圣人处之。故曰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几,近也。由圣人处谦下不争之德,故无往而不善。居则止于至善,故曰善地。心则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善渊。与,犹相与。谓与物相与,无往而非仁爱之心,故曰与善仁。言无不诚,故曰善信。为政不争,则行其所无事,故曰善治。为事不争,则事无不理,故曰善能。不争,则用舍随时,迫不得已而后动,故曰善时。不争之德如此,则无人怨,无鬼责。故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王夫之曰: 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得众之先。何也?众人方恶之,而不知其早至也。逆计其不争而徐收之,无损而物何争?而我何尤?使众人能知其所恶者之为善,亦将群争之矣。然而情之所必不然也,故圣人擅利。

译文

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UNLFMnp2uX7SfycTUDfCMvy8OL6ZNILdg42rEOOrjyNXtVP1RSMmHokMPiLEM2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