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是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素有“白色大陆”之称。零下五六十摄氏度的温度,使这里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石油在这里凝固成沥青似的黑色固体,煤油在这里成为了非燃物。不过,这里却有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自然现象——在这终年飘雪的世界里竟然奇迹般地存在着一个不冻湖。
从南极大陆的罗斯岛向东北方向走去,穿过曲折的麦克默多海湾,就可以来到一个无雪的干谷地区。维多利亚谷、赖特谷和地拉谷三个谷地自南向北排列。在位于中部的赖特谷的腹地,有个神奇的范达湖。1960年,日本科学家曾对范达湖的深度和温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测量后,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惊人的现象——湖面下的水温为0℃左右。而且水越深,温度就越高。下到15~16米深处时,水温上升到了7.7℃;到68.6米深的湖底时,水温竟然达到了25℃,这一温度和温带海洋的水温不相上下。
南极地区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那么范达湖这么高的水温又该怎么来解释呢?科学家们的看法各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其中的两种观点很有代表性。
一种观点认为,不冻湖的成因是太阳辐射。南极地区夏季的日照时间很长,这时湖面接受大阳辐射能量多,所以湖水温度就会升高。到了冬季,湖面结冰后密度变大,所以比较温暖的表面水下沉,使得湖底的水温变高。不过反对者认为,南极地区夏季的白昼时间很长,但阴沉的天气多、晴天较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很微弱的,另外冰面还会反射90%以上的太阳辐射。这样一来,太阳辐射就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
1986年12月2日,中国科学考察船“极地”号抵达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在短暂休整并补充给养后,于12月6日离港前往南极。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地热活动说,这种说法认为范达湖距离罗斯海只有短短的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频繁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埃里伯斯活火山。这意味着这里的岩浆活动相当剧烈。受地热的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这种解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因为在范达湖所在的赖特谷地区并没有发现地热现象。
其实,范达湖并不是南极地区唯一的不冻湖。在它西面约1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叫汤潘池的小湖。这个湖的水深只有30厘米,但是直径却有几百米。汤潘池的池水盐度很高,人们在实验后发现,即使在-57℃的气温下,池水也不会结冰。为什么汤潘池池水不结冰呢?除了盐度极高之外,有没有上面说到的太阳辐射或地热活动的原因呢?科学家们一时也难以得出定论。科学家目前只能推断,汤潘池和水温相对较高的范达湖造成了这个地区没有降雪。希望科学家们通过努力,能早日解开南极大陆的这个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