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遭遇深海“野兽”
大洋上的潜艇绞杀战

地点: 大西洋、太平洋

关键词: 狼群战术、猎杀盟军舰船、德军潜艇、日军潜艇

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型潜艇和著名的“狼群战术”,使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在世界潜艇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狼群战术

潜艇最早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其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世界各国海军界所承认,其中尤其以德国最为重视。1906年,德国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一战伊始,德国U型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是德国潜艇部队的经典之战(1914年9月22日,德国U-9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1917年2月11日,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共有111艘德国潜艇投入了战斗,给协约国,尤其英国造成很大损失,并且牵制了协约国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初次显示了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整个战争的重要影响。虽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基于其对潜艇性能和作战理论的深刻研究,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

1916年,25岁的卡尔·冯·邓尼茨被调往潜艇部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潜艇,但他立即迷上了这种新型海战武器,并由此踏上了他辉煌的海军事业起点。1918年10月初,德国海军上尉邓尼茨在一次战斗中因潜艇发生故障而被英国人所俘。在那一年多的寂寞而无聊的战俘时光里,邓尼茨悟出了一种后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狼群战术”。所谓狼群战术,要从狼说起。狼是世界上生性最凶暴、残忍而又十分狡猾的动物之一,各种野生动物、家畜,甚至人都是它袭击和捕食的对象。它具有极快的奔跑速度,通常成群活动,因而能够捕杀体型比它大的动物。例如,狼捕食鹿时,就采取多路追击的方法,当鹿在奔跑中遇到障碍物不得不转弯的时候,位于两侧的狼正好包抄上来,这样,即使鹿的奔跑速度比狼快,也难逃狼群的追捕。邓尼茨将军正是受此启示而创造出狼群战术。邓尼茨本人便具有狼一样的性格,寡言残忍,意志坚强。“狼”,现在也可以在海洋里生存,而“饲养”他们的主人就是未来的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放出的“狼群”肆虐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几乎断送了大英帝国的性命。

一战结束之后,邓尼茨回到德国并重新加入了海军。1935年,希特勒磨刀霍霍准备战争,在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3个月,德国在一战后制造的第一艘U-1潜艇便下水了。9月,德国潜艇部队重新组建,邓尼茨担任了这支以一战时著名的潜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潜艇支队的支队长。这时,他把筹划多年的潜艇狼群战术投入到训练当中。其战术核心是,当一艘潜艇发现目标后,立即把敌人的速度、航向、数量等情况通知潜艇司令部,自己则一边保持距离一边后撤,由潜艇司令部命令目标周围的潜艇群前去围击,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侧翼和后面像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像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尤其可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攻击成功率,最大的杀伤敌人(潜艇多,携带的鱼雷、火炮就多),减少己方的危险性。到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狼群战术已十分完善。要知道,在一战中德国潜艇一艘便已十分厉害,何况现在是一群!

★德军U-889潜艇上的雷达

U-889潜艇上的雷达正在搜寻S波段和X波段的信号。这张照片拍摄取于1945年5月,地点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当时这艘潜艇已经被加拿大海军缴获。

★德国邓尼茨海军上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2年,正是德国潜艇战绩最辉煌的一年。二战爆发之前,作为无限制潜艇战的积极鼓吹者,邓尼茨就指出德国海军应该重点发展潜艇部队,以抗衡英国海军庞大的水面舰队。最终,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希特勒的采纳,邓尼茨终于有机会实施他的狼群战术。根据1942年4月的数据,德国海军当时拥有288艘潜艇,其中仅大西洋战场就集中了81艘,此时的德国潜艇部队可谓是兵强马壮。

大西洋上的“狼群”

德国制造的U型潜艇水下操纵性能良好,可载533毫米高爆鱼雷12枚至14枚,其潜航速度为16节/小时,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在1935年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型,邓尼茨为指挥长。二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将17艘潜艇部署在大西洋上。开战之后,时任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司令的邓尼茨指挥这些潜艇投入了战斗,在战争初期由于潜艇不多,仍是各艇单独作战,但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巨大战果。U-129、U-47潜艇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轰动一时。到1939年年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德国潜艇已经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1940年6月,法国战败,进入大西洋的大门豁然敞开。从比斯开湾到挪威沿海的诸多港口都成为德国的潜艇基地。

从1940年9月起,邓尼茨不失时机地放出了他的“饿狼”们,实施狼群战术,袭击盟军护航舰队,大西洋上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浩劫。1940年10月,由德国“王牌艇长”高特·普里恩指挥的U-47潜艇在英国北海峡口的柯卡尔沙洲附近发现了一支代号为XH179的船队,该船队由34艘运输商船和6艘驱逐舰护航组成。这可是个大猎物!他一面紧紧跟随,一面向潜艇司令部发报。很快,在U-47潜艇附近的所有潜艇迅速向其靠拢,实施结群作战。这些潜艇刚刚才袭击了盟军SC-7运输船队,此时闻到血腥味,立刻如同鲨鱼一般游了过来。夜幕降临,数十艘英国舰船对此一无所知。点点星光下,这群狩猎的“饿狼”开始了攻击。商船触雷声此起彼伏,爆炸的声响一直持续到天亮,潜艇时而潜入水中,时而又浮上海面,时而在船队前端,时而又扑向尾部,攻击,闪避,再攻击,海上遍布着船骸、尸体、物资,空气中弥漫着焦煳味和火药之气,其景象惨不忍睹。但灾难还在继续,第二天黑夜时分,它们继续攻击,直到打光艇上所有的鱼雷,再也找不到攻击目标时才悻悻离去。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国对美国宣战,此时德国潜艇在数量上有了大的提高,绰号为“奶牛”的巨型油料补给潜艇,从物质条件上为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提供了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狼群”无所顾忌地西进,开辟了新的战场。12月9日,邓尼茨发起了一场针对美国的“击鼓战役”。五只“饿狼”悄无声息地巡游在纽约港口外的水下,从这时起,美国人第一次领略到德国潜艇的厉害。5艘潜艇各自占领了发射位置,一声令下,鱼雷袭出,靠岸的美国商船瞬间毁于爆炸声中。在击鼓战役期间,他们昼潜夜浮,大打出手。从佛罗里达到查尔斯顿再到威廉斯堡,到处都有被他们击沉的商船。而岸边的炼油厂、油库等也是他们的重点袭击目标。1942年1月至4月间,德国潜艇共击沉美国船只500余艘,总吨位300万吨,有些船只的击沉地点距纽约仅15千米,有的甚至是在沿岸人们的注视下爆炸沉没。饱受德国潜艇之苦的美国也开始编组护航,可邓尼茨的“狼群”却狡猾之至,他们不断变化作战目标,南下进入到加勒比海和南美海域,令美、英有限的护航兵力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1939年10月14日,德国海军上尉高特·普里恩指挥着他的U-47潜艇在夜色的掩护下潜入了斯卡帕湾军港,用三枚鱼雷击沉了排水量3.3万吨的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造成至少800名英国水兵在这次袭击中死亡。照片中的U-47潜艇正在大西洋游弋。

整个1942年,也就是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战绩最辉煌的一年,他们不断袭击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给盟军造成了严重损失。每艘德国潜艇的日击沉量常在100吨至200吨之间,最高时可达1000吨。美、英商船的月损失都在60万吨左右,且该数字居高不下。在邓尼茨发起狼群作战的高潮时代,有数百只“狼”同时在海上“觅食”,每日每时都有同盟国商船被送入海底。其中,尤以英国损失最大。丘吉尔首相在战时曾说:“我们的脖子快被这些小家伙掐断了。”他所说的“小家伙”,就是邓尼茨的“狼群”。

1942年5月,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附近的一片海面上布满了反潜艇障碍网。不知道这些长长的障碍网能不能挡住“狼群”的脚步。

克星降临

1940年秋冬之际,英国船队在德国潜艇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海上交通对他们至关重要,为了保卫海上交通航线,英国人绞尽脑汁研制新型的反潜武器和设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曾利用水听器来搜索潜艇,但这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作用非常有限。一战结束后,英国人研制出了声呐,至1935年时,皇家海军舰队半数以上的驱逐舰都安装了声呐,二战开始,声呐投入了实战,在实战中发现了一些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英国海军在实战中对声呐继续改进,使其能适应新的战争需要。1939年,英国在标准的声呐装置上加装了一个距离显示器,它可以指示发射深水炸弹的最佳时机。这样,声呐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在与狼群战术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1942年7月1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市以西约200千米的海面上,一艘美国油轮被德军U-571潜艇击中,浓烟冲天而起。但是最终这艘油轮幸运地逃过死劫,经过维修后,于次年重新开始服役。

1941年春天,北非战役打响,驻埃及的英军物资紧缺,急需增援。3月6日,英国派出代号为OB1293的物资船队开往非洲,该船队由45艘商船和护航舰组成,所有驱逐护卫舰上都安装了英国人最新改进的声呐。在护航途中,护航舰探测到水下的奇怪音响,立即准备好深水炸弹和火炮,一发现目标便予以迎头痛击。此次,有两艘德国U型潜艇被击沉,两艘负伤而逃。德国“王牌艇长”普里恩曾击沉英国舰船16万吨,战功显赫,想不到这次却被英国人收拾了。3月7日,安装了反潜设备的英国“黑豹”号驱逐舰发现了普里恩的U-47潜艇,向其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U-47潜艇推进器轴受损,螺旋桨在旋转中发出尖厉刺耳的声音,普里恩开足马力,拼命逃奔,然而“黑豹”号凭着那灵敏的“耳朵”紧追不放,始终使军舰压在U-47潜艇的上面,不断向海里投下深水炸弹。普里恩想不出脱险的办法,在绝望之余竟选择了停舰坐沉海底!这场追击持续了近5小时,就在深水炸弹快投光时,舰上的音响探测器失去了回声,不一会儿,水下翻起一团巨大的水花,泛起一片乌黑的油迹。

10天之后,英国HX12护航队击沉两艘德国潜艇,“王牌艇长”克雷齐默尔被俘,另一名德国“王牌艇长”舍普尔和40名水兵丧生。这是德国潜艇自二战以来的首次重大损失,邓尼茨不得不把他的“狼群”从北大西洋全面西撤370千米。

雷达,是英国人发明的另一种反潜装置。早在1936年,英国就成立了雷达研制小组。1937年,一架“安桑”式飞机上首次安装了一部波长为1.5米的雷达,结果收到了8000米外的“罗德尼”号战列舰等舰艇的清晰信号。随着不断地改进,英国以磁控管的技术研制成功了10厘米波长的高清晰度271型雷达。1942年,一艘英国军舰用271型雷达发现了在6400米距离上航行的德国U-252潜艇,并将其击沉。随着更先进的272型、273型雷达的出现,英国在反潜作战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而在这之后,德国潜艇的辉煌时期便成为过去,不列颠这只狮子终于怒吼着反攻了。

二战中,一艘完成任务后的德国潜艇返回基地。

除了声呐和雷达之外,英国人还巧妙地发明出在飞机上安装探照灯的方式来进行反潜攻击。当时雷达的最小探测距离恰恰稍大于夜间目视发现潜艇的距离,所以当潜艇夜间在水面航行时,几乎总能避开空中攻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岸基航空兵。一名叫汉弗莱·戴维德·利的军官提出了使用探照灯搜索的想法,在专家的配合之下,人们把探照灯装上了“惠灵顿”式轰炸机,被称为“利”式探照灯。1941年6月4日,安装了“利”式探照灯的飞机进行了第一次飞行。7月5日,一名飞行员运用“利”探照灯击沉了德国U-502潜艇。自新式雷达和“利”式探照灯投入使用后,德国潜艇在夜间自由活动的“豁免权”一去不复返了。7月16日后,所有德国潜艇都必须潜航通过比斯开湾,它们不得不在白天上浮充电,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盟军发现和攻击的成功概率。

同时,英国不断发展反潜能力,深水炸弹、新的反潜弹药的问世,使德国潜艇的活动越来越受限制,并且损失惨重。1943年5月23日,邓尼茨下令将全部潜艇从北大西洋撤出,德国潜艇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太平洋上的硝烟

大西洋上血雨腥风,太平洋上亦不太平。在太平洋战场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美日海军之间波澜壮阔的航空母舰大战。不过,翻开二战潜艇战史,尽管德国的“狼群”与英美潜艇扮演了主要角色,但这并不代表日军潜艇不值一提。

1941年12月6日夜,30艘日本潜艇悄然进入珍珠港外海域设伏,其任务是击沉空袭中所有出逃的美军舰只。只是这次空袭太过成功,居然没有一艘美军舰只出现。焦急等待的日本潜艇队在10日才接到向美国西海岸转移作战目标的命令,要求他们去击沉一艘正在驶向美国本土的美军“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或者伺机攻击美国商船队,于是9艘日本潜艇立即赶往美国西海岸。在12月18日至24日整整一星期的时间里,日军潜艇在美国西海岸肆意出没,这群“山寨版”的“海狼”着实把美国人吓了一跳。它们向停在加利福尼亚港口处的商船发动袭击,不过在美国轰炸机的炸弹威胁下,取得的战绩并不大。

在太平洋,美国和日本同样进行了激烈角逐。战前,日本有62艘潜艇,美国有111艘潜艇。战争期间,日本建造了117艘潜艇,并接收了8艘德国潜艇。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有260艘潜艇,其中206艘为战争时期建造的。日本潜艇拥有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95式鱼雷,它以纯氧和煤油作为氧化剂和燃料,射程是盟军鱼雷的3倍。可是这种攻击力强的鱼雷并不能挽回日本战败的命运。随着日本战争资源的枯竭与美国步入战时经济的繁荣,力量的悬殊使失败成为日本的最终结局。

与德国主要以攻击盟军商船为对象,切断其物资供应有所不同,日本海军一开始总是想通过一次大决战来决定战争胜负,他们让潜艇担负执行发现、跟踪和攻击盟军海军特混舰队的任务。随着盟军情报、技术、方法的改进和舰艇数量上的优势,不讨好的日本潜艇不得不改变作战方法,他们在盟军的航线上巡逻设伏,以击沉盟军商船。二战期间日本潜艇的战果是击沉184艘同盟国商船,总排水量90.7万吨位。这个数字显然与德国潜艇的战绩相去甚远。1944年,为了挽回败局,日本海军制造出臭名昭著的人操鱼雷“回天”,这是一种与神风特攻队异曲同工的自杀式袭击鱼雷。11月20日,“回天”鱼雷成功地袭击了美国太平洋的一支庞大舰队。美国人虽然破悉了“回天”鱼雷的秘密,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有效地防止“回天”鱼雷的自杀性攻击。“回天”自杀性潜艇攻击命中率几乎是100%,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统计,在停战前的3个月里,日本“回天”鱼雷共击沉美军运输船只15艘(多为万吨级巨轮)、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不明舰种6艘,合计共29艘,一时间,“回天”鱼雷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心中声名鹊起。不过,由于“回天”鱼雷生产数量小,才不至于对美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美日双方的角逐中,美国潜艇并不甘示弱。1944年11月19日,日本制造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28日,美军“射水鱼”号潜艇发现了正在进行处女航的“信浓”号航空母舰,在艇长恩赖特的指挥下,向其果断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4枚准确地击中“信浓”号,引起了巨大爆炸。这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在第一次航行不足20小时就沉没了。这次成功的潜艇袭击成为美国潜艇作战中最牛的一次。1945年,为破坏日本内海航道,切断其同亚洲大陆的联系,美军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决定实施代号为“骗子战役”的破袭战,派遣潜艇秘密通过水雷区,突入日本海。总共有数十艘潜艇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们大获全胜,日方总共有数万吨吨位的船只被击沉。战争资源几近枯竭的日本再也无力制造战舰,在遭到原子弹袭击之后,只得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军“坚头鲣”号潜艇

“坚头鲣”号潜艇艇(舷号SS-238)长95米,上浮排水量1526吨,下潜排水量2424吨,水面最大航速20.25节,水下最大航速8.75节,船员60人,采用柴油引擎及电动机混用动力系统。上图拍摄于1943年7月14日,“坚头鲣”号离开美国加州马雷岛,前往太平洋执行巡逻任务。同年10月17日,在位于北海道和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又称拉彼鲁兹海峡)“坚头鲣”号遭到了日军飞机和驱潜快艇的联合袭击,并被数枚炸弹击中。一个多小时后,这艘“小鲨”级潜艇沉入海中。直到2006年,几名俄罗斯潜水员才在宗谷海峡附近意外发现了失踪63年的“坚头鲣”号潜艇的残骸。左下图是“坚头鲣”号的望塔。右下图,1942年2月14日,“坚头鲣”号离开位于马雷岛的海军造船厂。

破解“银鱼”号潜艇行踪之谜

1942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银鱼”号潜艇驶离夏威夷,驶向阿拉斯加州阿留申海域。这是“银鱼”号的处女航,艇上共有70名水兵,曼诺特·艾比尔任艇长。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银鱼”号向美国海军司令部发回的电报中称它击沉了3艘日军驱逐舰。同年7月30日,“银鱼”号又发回电报,称美国基斯卡岛附近日军反潜活动密集。当天,它受命返回位于阿拉斯加州荷兰港的海军基地。但是从这天起,美国海军司令部就彻底失去了关于“银鱼”号潜艇的任何消息。8月16日,美国海军认定“银鱼”号潜艇失踪。由于“银鱼”号失踪时,日军反潜攻击信息未记录在阿留申海域开展行动,因此这艘潜艇的命运就此成谜。

“银鱼”号潜艇行踪之谜在1995年渐渐破解。一名美国空军退役军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古董店中以1美元的价格买了一份二战中日本武装商船“狩野丸”号的无线电图表。6年后,这名军人在一家军事历史网站上征求有关“狩野丸”号的信息,并从一名日本人那里得到一个消息:“狩野丸”号商船在二战中击沉了“银鱼”号潜艇。这个消息被“银鱼”号艇长曼诺特·艾比尔的3个儿子获知,他们一直想弄明白“银鱼”号潜艇命运的真相。三兄弟雇佣了一家海洋勘探公司,2006年,终于在阿拉斯加州吉斯卡岛北16千米的一处深1.5千米的海床上发现了“银鱼”号潜艇的残骸。至此,这一60多年前的神秘失踪事件才完全真相大白。

★美国海军“银鱼”号潜艇 gyHE4pgj5Kl4i+mjaEqrsQRCp25jpPLPWcQrF7ekIwkQ23+LEPwWIksI+7UgRp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