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考试路漫漫其修远兮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曾玉屏一心希望曾家出个读书人,所以早早就把自己的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这个儿子将来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博个功名,光宗耀祖。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清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作用是为了给朝廷选拔官员,经过唐、宋、元三代的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清朝建立后,沿用明朝的这套制度。明清的科举分为三次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不过在这三次考试之前,还有个资格考试,叫童试,童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如果这三个阶段你都通过了,恭喜你,你现在就是传说中的秀才了,标志着你已经有资格参加乡试了。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常是八月份在省城考试,这次考试就比较厉害了,要在三天时间里分别进行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三场考试。这三天时间内,你都要蹲在一个固定的小房间里边乖乖答题,吃喝拉撒睡都在里边解决,不准离开。

乡试的重头戏是四书五经,就是从四书五经里边拿出一句话,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文章。早在明初的时候,对文章的格式没什么要求,你只要文章功底好,理解独到,只管写就行了。到了明朝中期,有人专门弄了个标准文章的格式出来,这种格式要求每篇文章一定要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考试必须按照这个格式来,你不按照这个格式来,就给你低分,这就是后人痛骂的八股文。

八股文一出来,读书人的头就大了,写文章本来要的就是自由发挥,思想才能不受局限,现在整出来个标准格式,必须按照固定的套路写,实在是折磨人。清朝照搬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继续沿用八股文的格式,结果读书人都按照这个固定的套路来写,思想约束,文章死板,写出了一群迂腐之徒。

如果你比较擅长八股文,顺利通过了乡试,那就要再次恭喜你了,不容易啊,你现在已经是举人了。但是不要太高兴,科举之路还有很长呢,乡试过后,你可以进京了,准备第二年的会试,电视剧里常常说的进京赶考就是指的进京参加会试。会试比乡试又要厉害很多,因为这个时候你要面对的是其他省的举人,他们都是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参加会试的一般都有数千人,而录取的比例很低很低的,一般情况下,录取三百人,有时候只录取一百多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虽然想通过会试非常艰难,不过还是有大批寒士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因为这毕竟是一条可以进入上层社会的门路。

如果会试你也通过了,那你现在就是贡士了,接下来你将会参加殿试,这次的考试意义非凡,因为这次考试的试卷是皇帝出的,这次是一个划分等级的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将所有人划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现在知道状元有多厉害了吧,状元们都是经历过一次次考试,从县里杀到省里,再从省里一直杀到京城,才拼杀出来的他们是全国第一,他们是牛人中的牛人,这种人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中,只出现了七百来个人。二甲人就比较多了,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读书人中了进士,就标志着正式进入仕途大小都会授予官职,或者会进入翰林院,或者会被派到其他地方任职。能否进得了翰林院,关系重大,如果进了翰林院,即表示你以后仕途广阔,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你没进去,那只能慢慢熬了。不过这一切暂时都和曾麟书无关,他需要从最低级的一层开始向上爬。

曾麟书在父亲曾玉屏的殷切期望下,开始了漫长的考试之路,首先要参加童试,过了童试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曾麟书是曾家第一个读书人,他是曾家继往开来的希望。无奈曾家祖辈都没和书打过交道,到了曾麟书这一代,忽然要去读书,难度可想而知,并且曾麟书天性钝拙,并不太像个读书的材料,好在曾麟书也是一心向学,读书倒也刻苦。

这一年,曾麟书参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童试,结果没什么悬念,他没考过。面对挫折,曾麟书不气馁,自己还年轻,有的是资本。一年后,曾麟书参加了第二次童试,结果又没考过。第三年,曾麟书参加了第三次童试,结果再次没考过……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曾麟书的童试还没考过,他也发现自己不是个读书的材料,不过屡次失败都没让他放弃,他还是继续考试。不得不说曾麟书虽然不是读书的材料,但是却是个意志坚强的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后来遗传到了他的儿子曾国藩身上。

看着曾麟书一次次考试失败,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很发愁。忽然曾玉屏想到了父亲竟希公曾经说过自己的孙子曾国藩出生时,他曾经梦到过巨蟒,难不成这个孙子天赋异禀,是个读书的材料?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玉屏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让自己的儿子曾麟书亲自给曾国藩授课,教导曾国藩读书。道光四年(1824),曾麟书带着儿子曾国藩一起参加了长沙府的童试,结果双双没考过考试回来,曾麟书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这点水平考了这么多年都没考过,怎么能教导儿子读书呢。为了避免曾国藩重走自己的老路,曾麟书特意将曾国藩送到了衡阳汪觉庵的门下读书,一年后,又转到欧阳凝祉门下读书。

道光十二年(1832),四十三岁的曾麟书终于在他的第十七次童试时,考过了,正式成为一名秀才。可别小看这个秀才,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很多人在七老八十了还没考上,道光年间甚至还有一百岁的老童生考秀才。秀才在清朝是有些特权的,不但不用服徭役,见了县官也不用下跪,而且不能随便被用刑,所谓刑不上士大夫,秀才也算是士大夫阶层的,曾家祖辈当了几百年农民,到了曾麟书这一代终于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士大夫的一员。曾麟书考中秀才后,不再往上考了,他知道自己天赋平平,考中秀才已经不错了,曾家全家人的希望开始落到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虽然称不上读书天才,但和他的父亲曾麟书比起来,要强得多。曾国藩在他父亲考上秀才的第二年也考上了秀才,成为曾家第二个秀才。考上秀才后,曾国藩参加了乡试,居然一次考过,成了举人。

道光十五年(1835),25岁的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这次没那么幸运,他落榜了。一般情况下,会试是三年一次,今年你考不上,只能等三年后再来考试,曾国藩这次没考过,只能等到道光十八年再考。不过清朝的时候,遇上皇家有什么喜事,常常会额外增加一次考试,称为恩科曾国藩落第这一年,刚好是恭慈皇太后的六十岁大寿,所以在次年增加了一次恩科会试。于是曾国藩留在京城读书,准备第二年继续考试。道光十六年,曾国藩参加恩科会试,结果又没考过曾国藩只好收拾行李,离开京城,回到湖南湘乡老家。

两年后,曾国藩卷土重来,参加第三次会试,这次终于考过了,之后参加殿试,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从此开始他的仕途之路。 xuMzShqenWuTOu0hRmG3D/fev84lIRsKWs4Bq/AWVsRTXztXPx4XslxraI/44+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