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说秀才不能带兵

在清朝,父母逝世后,儿子是需要守孝三年的,这三年内,不能当官,不能应考,不能娶嫁,称为守制。当官的父母逝世后,都要回到祖籍守制三年,称为丁忧。曾国藩去江西的途中,接到母亲去世的讣告,于是丁母忧,回到湖南湘乡老家守制。

曾国藩在家里守制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开始向北方进军了。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后,率领太平军北上,一路连克清朝多个城镇。而清朝的常备军绿营兵早已衰弱腐败不堪,见了太平军只敢远远地用大炮、火铳轰击,一旦和太平军遭遇,立马丢弃器械而逃,根本不敢和太平军短兵相接。

太平军攻到长沙的时候攻不下了,因为有曾国藩的好朋友江忠源在这里守着。这时候曾国藩还守制在家,而江忠源已经和太平军交锋多次,恶战了好几场了。太平军准备攻湖南长沙时,江忠源就急忙率兵驰援。湖南巡抚张亮基在长沙城里,而江忠源的援军在长沙城外。太平军到了长沙后,看到长沙城外东南角有个天心阁,天心阁地势较高,如果拿下天心阁,居高临下攻长沙就比较容易了。

◆天心阁

太平军顺着天心阁往上爬,江忠源见大事不好,率领手下的士兵和太平军抢夺天心阁,经过一场血战,终于没让太平军的计划得逞。后来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也率领士兵过来夹击太平军,结果反被太平军击败,江忠源兄弟退回长沙城。太平军开始猛攻长沙城,江忠源兄弟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城,多次击败了太平军的进攻。太平军攻了三个月也没攻下长沙,太平军的西王萧朝贵反而在战斗中中炮阵亡,太平军只得绕过长沙,改攻湖北。咸丰三年(1853)初,太平军攻下了湖北重镇武昌,清朝的湖北巡抚常大淳全家自杀殉国。

正规军用不上,无奈之下的咸丰帝只好下令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兴办团练,其中就有要求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

曾国藩接到圣旨后,犹豫不决,当时太平军已经攻下湖北的武昌,对湖南威胁非常大,曾国藩是希望兴办团练,保卫桑梓的,但是他是个出名的大孝子,守制不够三年,又不能出去。关键时候曾国藩的好朋友郭嵩焘来了,郭嵩焘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劝说曾国藩出来兴办团练。曾国藩向郭嵩焘说明了自己的忧虑。郭嵩焘劝说曾国藩,说你向来都有肃清乱贼的抱负,现在正是大好机会,你不趁机而动,怎么对得起皇帝?曾国藩说没办法啊,守制期未满,不能去兴办团练。郭嵩焘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虽然丁忧是古制,但是墨绖从戎也是古制。墨绖从戎意思是穿着丧服打仗,晋文公重耳死后,秦国去打郑国,晋襄公还在守制期内,但是他又不能坐视不理,于是穿着丧服带兵和秦国作战,这也是古制,而且所谓“金革之事不避”,战争期间,不用再计较丁忧之事。最终曾国藩听从了郭嵩焘的劝告,赶往长沙,就任团练大臣,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不得不说郭嵩焘是这个时期很关键的一个人物,他不但劝说了曾国藩出山,同时还劝说了另一个人出山,这个人和曾国藩一样出名,后来也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这个人叫左宗棠。

其实在曾国藩去长沙的前一年,他的好朋友罗泽南就已经和王珍开始兴办团练了。罗泽南本来一直在湘乡教书,听说太平军在南方兴起,立刻就开始组织团练,准备保卫地方。罗泽南的学生们知道罗泽南办团练,纷纷都投入到老师的队伍里,其中就有李续宾、李续宜兄弟,都是湘军后来最为骁勇的将领。

罗泽南身为一介书生,兴办团练,颇为不容易,当时团练的兵员来源基本上都是乡里的农民,不像他的学生们那么好管教。如果团练里边只有他的学生们,那他说什么,学生们肯定都是言听计从,不敢说半个不字。但是乡民们不一样,他们没上过什么学,不但不听文书约束,而且常常喧哗不休,很难管理。为了管理这群人,罗泽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过经过罗泽南一段时间的操练,这些人指东向东,指西向西,渐渐有模有样了。

曾国藩到长沙后,罗泽南就把这些团练都交给曾国藩了。为了提高团练的战斗力,曾国藩接管团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明代戚继光的方法,开始对罗泽南的团练进行编制,将之整合成湘军,规定军队以营为单位,一个营五百人,其中十个人为队,设什长;八队为哨,设哨长;四哨为营,其余的是营的亲兵。营中的士兵只服从营官,并且全军都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

在曾国藩创立湘军之前,为了避免武将威胁太大,清朝绿营兵的将领是经常会调换的,这样调来调去,将领和下边的士兵不熟,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嫡系,不会影响到朝廷。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因为不熟悉,指挥起来很不顺,战斗力很差。曾国藩这样编制,所有的人都效忠于曾国藩,而且每个作战单位下边的湘军士兵都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将领,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湘军的士兵主要来源于湖南,而且很多都来源于曾国藩的家乡湘乡,招的时候通常都是一个地方招很多,很多士兵之间都有亲戚关系,或者有的就是兄弟父子,这样招过来的兵,在作战的时候,彼此之间更会互相照顾,更会互相救援不会因为溃败而各自逃走。

湘军的薪俸也是非常高的,普通士兵一个月是三四两银子,比绿营兵要高三倍左右。不过起初这些薪俸不是由户部发的,而是由曾国藩自己筹集的,所以后来湘军攻破太平军的城池后,经常发生烧杀掳掠的事情,这些都是曾国藩默许的,为的就是让士兵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可以为自己的私利而战。直到后来才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征收厘金,将征收的钱给湘军当军饷。

湘军的首领如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等人都是学问渊博的大儒,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用儒家的忠孝仁爱思想来训导湘军,非常强调儒家的君臣之礼、纲常思想。曾国藩后来还编《得胜歌《爱民歌》让湘军士兵背诵传唱,这些有点类似后世的军队,都是清军绿营兵里根本没有的。

为了避免日后湘军像绿营兵一样松弛懒散不知纪律,曾国藩对打仗、守夜、扎营、行路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譬如打仗的时候一定要分小队侦查周围,以防埋伏;夜里一定要派哨官巡更,营门关闭后不管是谁来都不准开营门;每到一处扎营,不管刮风下雨,必须先修好墙挖好壕,未修挖好,不准休息;行军时,前队必须有人探明情况后才走,后队必须有人押尾查看是否有伤病者落后。

经过曾国藩的整合,湘军成为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不再是普通的团练武装。整合完湘军,曾国藩和郭嵩焘、江忠源讨论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人,曾国藩未建湘军前,他就在新宁的团练中挑了五百人赶赴广西作战,号称楚勇,这是湖南乡勇首次出省作战,堪称湘军的先驱。江忠源的楚勇在广西永安一战成名,从此广为人知。第二年,江忠源再次招募楚勇一千人,在湘江蓑衣渡设伏阻击太平军,重创太平军,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战死,这是太平军起义以来未曾有过的挫折,楚勇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郭嵩焘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太平军之所以作战常常获胜,除了英勇善战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太平军的军中有水师,船只数量众多,太平军的将士们时而登岸厮杀,时而上船躲避,非常方便,于是郭嵩焘建议湘军也得有自己的水师,这样才能遏制太平军。江忠源觉得很有道理,南方水多,想要剿灭太平军单单靠陆军是不行的,必须有自己的水军,这样才能在水上击败太平军。

于是曾国藩让郭嵩焘代拟奏折,上报朝廷建议让川、鄂、湘三省仿造广东的船只建战船百余只,并且购买洋炮千余尊,装备在战船上。奏折递上去不久,咸丰帝批准,曾国藩开始在衡阳建造战船,但是只有船只而没有将领不行,曾国藩邀请衡阳人彭玉麟出来一起创建水师。恰好彭玉麟也因为母丧在家守制,彭玉麟就向曾国藩说需要守制不能出马,曾国藩这时候扮演起郭嵩焘的角色,写了封书信给彭玉麟,说你不出马,以后太平军占了湖南,只怕乡里大乱,父子都难以保命,还能守得了坟墓吗?彭玉麟这才慨然应允,出山和曾国藩一起经营湘军水师。

曾国藩创建水师是件意义非凡的事,在此之前,陆军就是陆军,水军就是水军,彼此互不相干。太平军已经知道水军和陆军协同作战了,并且让清军无比烦恼,但是太平军没有把这种作战方法系统化。曾国藩是个有心人,他在以后和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深入学习运用,终于渐渐在对抗中占了优势。或许说太平军最后的失败和湘军的水师有关系也没错。

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的湘军已经颇有规模了,其中陆军一共有13个营共6500人,水师有10个营共5000人,加上杂役以及杂七杂八的后勤人员,一共将近17000人,其中陆军以罗泽南、塔齐布等人为营官,水军以彭玉麟、杨载福、褚汝航等人为营官。 hs6soS8HX9cf9VPQAKy8E9q0+jZCXyQNxSdNbscTWJ6yyh9bbrCYNMjrjxHdeo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