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参禅三境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第一境界中,人苦寻禅而不能得;第二境界中,人破除执念,似悟禅还未得道;第三境界中,人超越时空的局限,得道以至无拘无束之境。

苏东坡有三首七言绝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参禅时的三种境界。

参禅前的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禅时的境界:“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参禅后的境界:“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将这三境说得更直白:“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如今,亲见知识,有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得个歇息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执迷于世俗外物到否定世俗而执迷于佛法,最后抛却执著,臻于领悟佛法真谛的境界。

参禅三境恰似人生三境。当代著名作家池莉在其文章中写道,人认识世界之初,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这是第一层境界。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看到这个世界复杂的一面,世间之事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此时人便会变得激愤、忧虑,心中充满疑问与警惕。山与水都不再单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争强好胜。为怎样做人、如何处世而绞尽脑汁,机关算尽。许多人终其一生只能悟到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提升到了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于是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禅宗智慧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正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rR8GG+oercwYkRqZewrnoBRFaQtWyYihiqQcX4ogd2XY6D6koDTb400ZgAxWi3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