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chishou
古兽档案
■体长:3.5米
■食物:动物、植物
■栖息地:陆地或沼泽地带
■发现地点:美国、欧洲
■生存时期:二叠纪、三叠纪
古兽惊奇
异齿兽脊背上,生长着一根根长长的棘刺,中央处最长。那些棘刺支撑着一层皮膜,看上去就像船帆一样。据推测,这个“船帆”可以吸收热量,调节自身的体温,甚至可以吓退敌人。
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异齿兽可算是陆地上顶尖的猎食者之一。它们生性凶恶,四肢强健,并且具有强大的上下颌和锐利的牙齿,令许多动物闻风丧胆。异齿兽类包括二齿兽、水龙兽、肯氏兽、山西兽等。
异齿兽很容易被人误认作恐龙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属于似哺乳爬行动物中的一支。早在石炭纪(3亿多年前),似哺乳爬行动物就与其他爬行动物分道扬镳,自成一个系统,朝着哺乳动物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这支中演化出了许多的种类,异齿兽类就是其中一支。
异齿兽类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巨头兽和二齿兽。巨头兽体积庞大,行动笨拙,其中有一类特别喜欢吃肉,叫巨鳄兽类;另一类则喜欢吃植物,叫貘头兽。
相比之下,二齿兽的发展尤为成功。它们的脑部不大,但头颅的外观几乎和哺乳类一样。而且,和哺乳类一样,它们也有一个次生颈腭,以便同时咀嚼和呼吸,有利于快速消化。此外,二齿兽可能还具有与哺乳类相似的代谢率和大食量。
科学家称,在三叠纪初期(约2亿年前),即恐龙时代来临前,地球由一群模样尺寸和现代猪相似的水龙兽统治着。它们的头部很大,颈部较短,长着猪一样的长嘴和一些小獠牙,以植食为主。有意思的是,它们的鼻孔在头顶很靠后的位置,眼眶位置很高,直达头顶,而且,脸部和吻部明显折向下方。
水龙兽通常生活在湖泊池沼边缘。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亚、南亚、南非、南极洲等处所发现的化石极为相似,显然,它们不仅同为一个属,有的甚至可归为同种。因此,水龙兽常常被用作大陆漂移说的佐证,证明在过去各大陆是互相连接着的。
性情凶猛的异齿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它们的脊背上长有一块像船帆一样的皮膜,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温度,还可以当攻击敌人的武器。
Sanjianchachishou
古兽档案
■体长:50厘米
■食物:小型动物
■栖息地:开阔林地
■发现地点:南非、南极洲
■生存时期:三叠纪早期
古兽惊奇
三尖叉齿兽的胸膛与后背被一层横隔膜分开,以便利用收缩的方式给自己的肺部充气,这样,它就比自己的祖先更能有效地呼吸。
在三叠纪早期,即2亿4500万年前,爬行动物是地球上的统治者。而在当时,在南非和南极洲的开阔林地上,生活着一群凶残的三尖叉齿兽,它们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过渡时期的重要动物类群。
三尖叉齿兽的体型比猫大不了多少,身上披着一层厚厚的鳞甲,后肢极为强健有力,奔跑速度特别快。尽管三尖叉齿兽研磨的臼齿已经可以处理种子和草根,但它们仍喜欢吃肉。它们那尖利无比的牙齿,轻易就能咬死一头小型动物。因此,那些小动物唯恐避之不及。
三尖叉齿兽下颚上有大型的犬齿,还有牙齿的槽洞。直立的后肢十分强健,奔跑速度极快。
值得一提的是,三尖叉齿兽都是挖洞的好手。显然,它们那较低的“底盘”,很适合藏身在洞穴中。要知道,穴居的好处非常多,不仅可以避免遭受其他掠食动物偷袭,使幼体的安全得到保障,还可以躲避严寒酷暑,使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来。
像所有爬行动物一样,三尖叉齿兽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但是,它们的身上却有许多哺乳动物的特征。比如,它们的头骨吻部上有穿孔,这说明可能有神经与胡须相连。胡须是特化的毛,因此,可以推断,三尖叉齿兽的身上可能覆盖着一层皮毛,以便调节体温,而这正意味着它们可能是温血动物。而且,从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来看,三尖叉齿兽的脑部发育远远超出了爬行动物。最关键的是,它们特有的牙齿——臼齿、门齿和犬齿,更表现出十足的哺乳动物的特征。
此外,在三尖叉齿兽的鼻通道和嘴巴之间,一块上颚骨阻挡了鼻通道延伸到嘴巴的道路。有了上颚骨的阻碍,它就可以一边呼吸一边进食了。这也是温血动物的典型特征之一。因此,三尖叉齿兽在揭示哺乳动物的进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它们是哺乳动物的老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