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公孙丑 〔1〕 问曰:“夫子当路 〔2〕 于齐,管仲、晏子 〔3〕 之功,可复许 〔4〕 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 〔5〕 曰:‘吾子与子路 〔6〕 孰贤?’曾西 〔7〕 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 〔8〕 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 〔9〕 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 〔10〕 ,由 〔11〕 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 〔12〕 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 〔13〕 ,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 〔14〕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 〔15〕 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 〔16〕 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 〔17〕 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2〕当路:当权。〔3〕管仲、晏子:管仲,齐桓公之相。晏子,齐景公之相。〔4〕复许:复兴。〔5〕曾西:曾参的儿子,字子西。〔6〕子路:孔子的学生。〔7〕 (cù):不安的样子。〔8〕艴(fú):恼怒的样子。〔9〕卑:轻视。〔10〕以齐王:以齐国称王天下。〔11〕由:通“犹”。〔12〕洽:润泽。〔13〕汤、武丁:都是商代的贤君,此外还有太甲、太戊、祖乙、盘庚等,一共是六个君主,故下文说“六七作”。〔14〕微子、微仲:商纣王的同母庶兄。比干、箕子:商纣王叔父。胶鬲:商贤臣。〔15〕 (zī):古代的锄头。〔16〕置邮:古代送公文,用马叫置,步行曰邮。〔17〕倒悬:比喻处境困苦。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老师要是在齐国当政,像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复兴吗?”孟子说:“你不愧是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而已。有人曾询问过曾西:‘你和子路哪个更有德行?’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父亲所敬重的人呀。’那人又问:‘那你与管仲谁更贤能?’曾西恼怒地说:‘你怎么竟把我与管仲相比?管仲得到的国君信任是那样的专一,主持政务那样长久,而取得的功勋却如此卑微。你怎么拿他来和我相比呢?’”孟子接着又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效法的,你以为我会愿意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他的国君称霸,晏子辅佐他的国君扬名。管仲和晏子还不够效法吗?”孟子说:“以齐国来称王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要是这样,弟子就更不明白了。凭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去世,尚且未能把德政推行至天下;周武王、周公继承后又广泛推行。现在您说这样容易称王天下,那周文王也不足效法了吗?”孟子说:“我怎么比得上周文王呢?从商汤到武丁,出了六七个贤明的君主,天下归服殷商已经很久了,时间久了就难变动。武丁使诸侯来朝,治理天下就像把东西运转于手掌一样。纣王距离武丁的时间不久,过去的风俗、美好风尚、仁政善教还保存着,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贤能的人一起帮助辅佐,所以又延续了很久才失去天下。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商王的土地,没有一个臣民不是商王的臣民,然而周文王却凭方圆百里的国土兴起,所以是很难。齐国人有句俗话:‘有智慧不如乘着时势,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现在的形势就容易称王天下。夏、商、周兴盛的时候,国土没有超过方圆千里,而现在齐国有广阔的国土,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可以达到四方的边境,齐国人口如此稠密众多。国土不必再扩张,民众不必再增加,只要实行仁政就可以来称王天下,没有谁能抵御的。况且贤明的君主不出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隔这么久;民众受虐于暴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厉害。饥不择食,渴不择水。孔子说:‘德政的推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快。’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施行仁政,老百姓感到的高兴,就好像被倒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力气,就能得到加倍的功效,这也只有在如今才能办到。”

解读

孟子不愧是孔子的接班人,他不在君王身边辅佐时,就借助师生问答的方式把自己的仁政思想传承下来,其实《论语》也是借助师生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在这一章中,孟子借着教育公孙丑,用管仲、晏子等人的事例,阐明了施行仁政而王天下的王道的优越性及施行仁政的机遇、条件和结果,指出齐国如“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其实行仁政要看时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因时而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比方说学习吧,并不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动不动就头悬梁、锥刺股,就能取得好成绩。人的生物钟决定了一个人早上八点左右醒来后疲劳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充沛,而中午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所以,应该是上午学习,中午午休一下,晚上不可熬夜。这样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才是孟子说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6IEMj6tfPGLymH01FA8pCCf9t/rnPrHO1+3VuJ5UK0vpIAs7qJvfdfT/dkGyeP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