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救民于水火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1〕 ,迁其重器 〔2〕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3〕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释

〔1〕毁其宗庙: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毁其宗庙”意味着灭其国家。〔2〕迁其重器: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3〕旄倪:旄,同“耄”,古时八十至九十岁称耄,这里泛指老人。倪,儿童。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的一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解读

齐国战胜燕国,原本是天下得以统一的契机,但由于齐国君臣不恰当的作为,使得形势发生了逆转。宣王占领燕国之后,未曾思考如何获取民心,只是汲汲于谋取利益,由此导致民怨沸腾。燕国的忠臣志士以民众的不满情绪为道义上的根据,寻求各国的支持,为恢复故国而努力;各国君主也以此为借口,出面干预,甚至不惮于动用武力,唯恐齐国在强大之后,威胁到本国。相对于这一联盟的强大,齐国显得甚为弱小,宣王也因此惶恐、忐忑,不知如何应对。

孟子以商汤为例,深入思考敌我双方的内部因素,说明政治行为是否符合道义,最终决定着力量对比的强弱。宣王畏惧于诸国的联合,因其联合之后,势力远比方圆千里的齐国强大。与之相比,商汤所拥有的仅仅是方圆七十里的小国,同样是面对天下,其间的力量对比就显得更为悬殊,而商汤统一天下的努力似乎更加不具备成功的可能。但是,情况却不是这样。商汤在占领葛国之后的作为,使得天下人民都对其为葛国百姓报仇的初衷表示谅解,都相信葛国百姓能在他的统治下生活美满,因此迫切地希望商汤能够来解救自己。在这时,葛国的君臣岂不希望恢复统治,但治下的民众却不支持他们的努力;别国的君臣岂不忌惮商汤的强大,但民众对其统治的反抗却风起云涌,他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压制商汤。

齐国最初占领燕国时,民众何尝不有所期待,但其杀戮、抢掠的行为却使得燕国的民众怨恨不已,最终奋起反抗。诸侯担心齐国在强盛之后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这是肯定的;各国民众目睹燕国民众的遭遇后,宁肯暂且忍受本国君主的统治,也不愿被齐国烧杀抢掠,支持诸侯联合起来,与齐国作战。可以说,当前齐国弱、诸侯强的力量格局,不是由燕国民众造成的,也不是由诸侯造成的,而是齐国君臣本身的作为造成的。 myNsKkpLV1BEKwNBCiACzq315Y9/3T/k1dgmEMOVzlEj0TrFyPt2Ae9AbjvXOK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