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

庄暴 〔1〕 见孟子,曰:“暴见于王 〔2〕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 〔3〕 之音,举疾首蹙 〔4〕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 〔5〕 之美,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1〕庄暴:齐国大臣。〔2〕王:指齐宣王。〔3〕管籥(yuè):古管乐器名。,似笛而短小。〔4〕蹙 ):蹙,紧缩; ,鼻梁。蹙 ,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5〕羽旄:鸟羽和旄牛尾,古人用作旗帜上的装饰,故可代指旗帜。

译文

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生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生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解读

在孟子看来,宣王对于音乐的喜好,表明他具备创建儒家理想社会的资质。音乐既是对情感的表达,也具有调节心理的功用,能够给听众带来欣喜、欢畅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理想社会由以构建的依据。愤怒、悲伤、忧惧的氛围笼罩着孟子所处的时代,而当时种种社会矛盾得以产生的主观原因,就在于人们的这些负面情绪。在负面情绪的支配下,人们尚且不会善待自己,又怎会善待他人?相对而言,通过某些娱乐来具备正面的情绪,从而积极地处理事务、应对他人,就显得更为可贵。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所以孟子极为赞赏宣王对于音乐的喜好。

音乐本身并非私有性的事物,而音乐的欣赏者也总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他们的心理体验不能不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孟子为齐宣王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意在说明与民同乐的重要性。对于当权者而言,如果不与民同乐,那么他所从事的娱乐仅仅是对现实的逃避,只能拘束于自我的意识,在一时一地麻醉自己;如果与民同乐,就能敞开自己的心胸,投身于欢乐的海洋,除了娱乐本身带来的欣喜,还能获取民众的肯定和尊敬。在孟子看来,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分并不重要,对于当权者而言,全体社会成员的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政治家能够关心民众的情感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满足,那么儒家的理想社会就能够在现实中展开。 XTYexfKx7hUOa4myegjaJmDc/PkBYIoEUw0/Wn9CwgBG4WmvzxmvP9ZhUl+5mA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