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寒热不同
体质有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别。因此,必须结合体质而辨证论治。如面白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是寒湿之体,若感受寒湿之邪,就要用姜附参苓之类大热方药才能把邪去除;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尚须通阳以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反之,如面色苍白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津液,故其治与阳虚之体必定迥然不同。故阳虚、阴虚之体,虽同感湿热之邪,治法却大不相同。总之,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年龄不同
人体气血及脏腑盛衰和生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影响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能力,所以年龄长幼与治疗关系密切。如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不论用温热剂还是苦寒剂,均应中病即止,就是说病情痊愈即须停止。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儿生生之气,辛热之属则易损真阴。又如老年人大多肾气已衰,中气虚乏,易受邪致病,而既病之后多见虚证,或虚中夹实。因此治病用药尤须审慎。正如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论,对老年病的治疗应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
性别不同
男子为阳刚之体,阴弱而阳旺,脏腑功能较强,代谢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压、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容易患阳证、热证,如高血压、心脏病、秃发等,病情反应也较女性激烈。
女子为阴柔之体,阴盛而阳弱,脏腑功能较弱,女子免疫功能较男子强,基础代谢率较低。因此,虽然女子体质较弱,但寿命较长。
男子在生理上有分泌精液现象,在生殖功能病变中以阳痿、遗精、早泄、房劳、疝痛等为主要病症。
女子有经、带、孕、产、乳等特点,以月经失调、血崩、经闭、痛经、带下等为主要病症。
男子多性格外向,心胸开阔;女子多性格内向,多愁善感。
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血淤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明显多于男性。男性体质养生要重视养肾护阳,女性体质养生要重视补气养血。
男性要少食狗肉、辣椒等辛温燥烈的食物。女性养生要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夏天。
生活条件、地域不同
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对体质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膏粱厚味酿积既久,多为痰湿或湿热之质;纵欲恣情,多损真阴真阳;饥饱劳役多使脾胃致虚,因而治疗上须区别对待。
地区不同,生活习惯不一,人体的体质也有差异,因此中医治病讲究因地制宜。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由于体质的差异,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候,故其治则异。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症候,故其治则同。
用药宜忌不同
由于体质有阴阳偏颇的差异,临证应视体质而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泻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说来,体长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
预后调理不同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如燥红质者热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辛温食物或辛辣之味;腻滞质者大病初愈,慎食龟鳖等滋腻之物及五味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