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的概念
有的人吃得很多,却怎么也不胖,有的人吃得很少,却身体肥胖,有的人不怕冬天的寒冷,有的人不怕夏季的炎热,这种差异就是“体质”。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这种体质特点或隐或现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体质就是指人体由于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饮食、生活习惯,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外表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提示人们容易患哪些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宜忌。
什么是中医体质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以纠正体质的偏颇,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体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人们已经发现,不良体质是发病的内因,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人们也从实践中认识到,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外界环境、发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影响都可能使体质发生改变。因此,不良体质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改变周围环境、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积极的养生方法,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以及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了体质的形成、特征、分型,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关系。提出在治病与养生时不仅要了解人的病,还要区分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