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身体内气机的推动、统摄、防御等功能减退,各脏腑的机能和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甚至疾病。

调养法则

培补元气,补气健脾。

气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从调补后天之气和先天元气两方面入手。后天之气包括起抵御作用的卫气、起推动呼吸作用的肺气、综合营养作用的脾胃之气、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心气;先天之气指储存于肾的肾气以及丹田部的元气。通过补益脾气可以促进其他各部位后天之气的形成,滋肾培元则是调动体内元气发挥原始的推动作用。

精神调养

气虚体质的人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五志过极均可导致气的紊乱和虚损,因此,气虚体质之人应保持好心情和平和的心态。肺主一身之气,悲则气消,悲忧伤肺,所以气虚体质不宜过悲;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会伤肾,导致肾气失固,严重的有大小便失禁、遗精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可过度劳神,避免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起居调养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乏力嗜睡。“久卧伤气”,睡眠时间过长不利于脾胃之气运达全身,身体各部分得不到充分调养,倦怠乏力成为恶性循环。所以既应保证睡眠的充足,也要控制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到四季起居有常。

气虚者卫阳不足,抵抗力差,易感受外邪,疾病缠绵难愈,故要做好预防保健,注意保暖,不要汗出当风,免受外界风寒雾露等邪气的侵袭。脾主四肢,所以要多活动四肢,以流通气血,促进脾胃运化,改善气虚体质。过劳则气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大汗、大渴,气随津脱,耗伤脾肺之气,或者房劳过度损伤肾气。

运动调养

运动有助于气血通达周身,使身体各部位滋养充分,能量充足,更有助于气的生成。

气虚体质者的体能偏低,运动应当适度,并且循序渐进,过度运动会出现疲劳、汗出,甚至喘咳、眩晕。慢跑、散步、太极拳、气功等缓和的运动比较适合气虚体质者,这些传统的运动方式可固肾气、壮筋骨,逐渐改善体质状态。

锻炼时要采取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掌握运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做到“形劳而不倦”,注重四肢柔韧性的训练,如伸腰、压腿等,注意呼吸深度和呼吸的均匀平稳,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饮食调养

培补元气也可以靠饮食进行调养,元气调动起来,可以使整体的效率得到提高。气虚者多脾胃虚弱,所以凡是可以健脾益胃的食物都对补气有好处。可以补气的食物有:粳米、糯米、面、大麦、小米、薏米、扁豆、白菜、藕、红薯、南瓜、黑木耳、蘑菇、苹果、桃、莲子、芡实、红枣、栗子、核桃、畜肉、禽肉、鲫鱼、牛奶、蛋、红糖等。烹饪的时候宜久炖,熟透后方能固护脾胃之气。气虚体质的人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偏颇较大的食物,也不宜食用过于滋腻、难消化的食品,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现象。

推荐药膳

01|山药莲子炖肚

●原料

山药600克,猪肚1/2个,莲子(去心)75克,香菇4朵,枸杞子、料酒、盐、胡椒粉、高汤各适量。

●制法

山药洗净,切块;猪肚洗净,用沸水焯一下;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猪肚、料酒、盐、胡椒粉,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使其熟软,捞出后浸泡凉水再切条;香菇泡软、去蒂,对切两半,同山药块、莲子、枸杞子一起放入高汤内,连同猪肚条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

02|参芪姜母鸭

●原料

母鸭1只,党参、生黄芪各30克,白术、生姜、葱各15克,红枣10颗。

●制法

母鸭洗净,除去肥油,置于沸水中过水去油2分钟,捞起备用;黄芪、党参、白术洗净,装入纱布袋封口,红枣、姜、葱洗净塞入鸭腹。

沙锅置火上,加1000毫升水煮沸,加进纱包、母鸭,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即可。

功效 补气健肺。

易得疾病

气的不足常体现在懒言少语、疲乏神倦、肌肉松软、情绪不稳定、善惊易恐等。外貌可见面色萎黄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步态缓慢,会有头晕、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心悸、嗜睡、气短、胸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睡时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等症状特点。这都是由于气的不足致使全身各脏腑的机能减弱,达不到正常生理要求。

心气的虚损会导致过早搏动、脉律不齐、精神委靡、胸闷自汗,尤其是在劳累后加重症状表现,甚至易得心肌炎、冠心病以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类疾病。

肺气虚会有哮喘、咳嗽无力、声低懒言、呼吸急促、痰涎清稀、肺叶痿弱不用、肺活量低下、自汗畏风、反复感冒等症状。

脾胃气虚则会引起多种消化类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泄泻,也可能有脏器脱垂、眼睑下垂、虚劳,或有出血不易止血、伤口不易愈合、紫癜等情况出现,病人可以出现有消瘦或者肥胖的体型。

肾气虚则会有小儿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夜尿频多、余沥不尽、耳鸣失聪、下肢水肿、腰酸腿痛、妇女月经淋漓不尽,孕妇胎动不安、滑胎、小产等疾病。

药物保健

可以补气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佐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沸水冲泡当茶饮;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经常心悸、心慌,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6克、枣仁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经常气短心慌、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3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每日沸水冲服,代茶饮用;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各3克,每日冲服,早晚各一次。

另外一些传统经典的方药对一些气虚类的疾病也有特殊功效。如补中益气丸具有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气虚所致的脏器脱垂、眼睑下垂等疾病;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者可服用参苓白术丸或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肾气虚损、腰酸腿痛、阳痿早泄、下肢水肿、小便清长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补气利水;下肢水肿不明显者可用桂附地黄丸;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首选七味都气丸。

四季养生

气虚体质之人,腠理不密,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因季节交替、早晚温差过大受风寒而致病,患病之后又不易痊愈以致反复受病,迁延不断。

春季多风,风性开泄,气虚体质者应当做好“春捂”工作,不要暴减衣被,防止汗出当风。春季万物生发,容易感受病毒性感冒、风疹、麻疹等流行性疾病,因此尤其应当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感冒,及时注射疫苗,生病后要及时就医,防止加重难愈。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气虚则肌表不固,大汗大渴之下容易伤津耗气,严重时可以产生心慌、头晕、中暑,甚则脱水、休克的严重情形。因此,夏季应当避暑,防止阳光暴晒,出汗后应当及时补充水和盐分,以防虚脱。另外,不能过于贪凉,空调太凉反而易受风寒,饮食过量、过于生冷油腻也会损伤脾胃之气。

夏秋之交湿气较大,此时脾胃最易受邪,应注意饮食卫生,陈腐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过夜或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应当加热后食用。这个时节尤其应当防止痢疾、肠炎的发生,久泻久痢均可损伤一身之气。夏秋之际应当开始户外运动,并坚持至入秋,为过冬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秋季干燥,容易伤肺气,气虚体质者应当注意保护肺,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防止感冒;如果出现气短、燥咳、痰中带血的症状应当及时吃药,多喝水;坚持户外锻炼,适当出出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独处,以免出现悲秋情绪;随着白天时间逐渐缩短,应提前入睡,避免熬夜。

冬季严寒,肌表腠理紧固,应注重闭藏,忌食辛辣发散的食物,提倡每日喝粥,以养护脾胃;当减少汗出及户外运动,防止感寒。气虚体质者多有困倦、疲乏、嗜睡情况出现,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饭后应稍做家务,忌饭后即睡;慎房事,勿竭肾精,宜顾护闭藏。

经络调养

●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可用来调补气血,循经按摩、敲打可以使气血得到疏通。其中,基本的补气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肺俞,可以按揉、敲打,或者艾条灸,可用艾条灸神阙、气海激发元气。

●根据不同的症状在以上几个穴位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些应用效穴,如心悸加心俞、内关、神门;头晕、健忘加百会、四神聪;自汗加阴;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加中脘;气短、胸闷加膻中;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加中极、命门。 pIMD34xNhCUohtGvSgZNe3U14/u92F1uGCEHYg090fO4zPQfPSZUCXztOcpNuQ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