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药煎制及服用注意事项

煎法

煎法是指煎药方法。包括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方法。

1煎药用具

一般以瓦罐、沙锅为好,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会发生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煎具的容量宜大些,以利于药物的翻动,避免外溢耗损药液。同时应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释放。

2煎药用水

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前人常用长流水、泉水、甘澜水(亦称劳水)、米泔水等。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疾病的性质,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用水量可视药量、药物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漫过药面3~5厘米为宜。目前,每剂药多煎煮2次,有的煎煮3次,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则可略少。煎得量为100~150毫升即可。

3煎药火候

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之后即用文火。同时,要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时间,酌定火候。解表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如将药煎煮焦枯,则应弃之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4煎药方法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再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对某些要求特殊煎法的药物,应在处方中加以注明。

先煎

介壳与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某些质地较轻而又用量较多以及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须等),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

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取效的,只煎5分钟左右即可,如薄荷。用大黄后下取其攻下,一般煎5~10分钟即可。对所有后下药物,都应先进行浸泡再煎。

包煎

某些煎后药液浑浊、或对咽喉有刺激作用以及易于粘锅的药物,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要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煮。

单煎

某些贵重药物,如羚羊角、西洋参等,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切片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液和服,亦可单独服用。

溶化(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蜂蜜等,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黏而影响其他药的煎煮。

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如麝香、牛黄、琥珀等。

服法

服法是否合适,对疗效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疗疟疾的方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这些服药时间对提高疗效都有重要的意义。

2服药方法

服用汤剂,一般1日1剂,分2~3次温服。根据病情需要,有的1日只服1次,有的可以1日数服,有的又可煎汤代茶服,甚至1日连服2剂。另外,还有热服、冷服。通常是治疗热证可以寒药冷服,治疗寒证可以热药热服,这样可以增强药力。但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热服,热药冷服,以防邪药格拒。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加入少量姜汁,或先服姜汁,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法。对于昏迷或口噤的患者、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中药的使用禁忌

1十八反

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川贝、浙贝、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

2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信石(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桂枝、官桂、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

3妊娠期禁用的药物

川乌、草乌、巴豆、黑白丑、大戟、芫花、商陆、三棱、莪术、斑蝥、水蛭、千金子、虻虫、蜈蚣、水银、雄黄、雌黄、砒霜、硝石、芒硝、南星、麝香等。

4妊娠期慎用的药物

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牛膝、生大黄、枳实、冬葵子、瞿麦、川芎、附子、肉桂、干姜、半夏、代赭石、牡丹皮、皂角、木通等。

5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即食忌或忌口。在服药时按药材的性质而定,不能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副作用。一般来说,患病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或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或可致过敏的某些食物,都应避免食用。 /ec+VwNmfVsQBJIyQpoKwaa75E2R7sX52/Qe8XIuNgGxH0LWAyYb1nekZjx+kI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