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02 现代常见病中药调理
咳嗽

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常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然后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由刺激性干咳转为咳少量黏液痰,如咳嗽长时间不愈,日久可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以冬春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西医认为本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属于祖国医学“咳嗽”的病症范畴。一般讲,“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临床中医常见分型

咳嗽

●风寒型

●风热型

●燥热伤肺型

●痰湿蕴肺型

●痰热壅肺型

●肝火犯肺型

●肺阴亏耗型

中医根据患者的表现和病因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时间短,气候变化、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患者往往有恶寒发热,喉咙发痒、疼痛或发干,或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而内伤咳嗽则时间较长,是由于饮食、情志、劳逸、吸烟等生活习惯长期失调,损害脏腑功能,最终影响到肺而形成的,兼有的症状也多种多样,如有痰多或痰中带血,气短气急,低热不退等。

很多人出现了咳嗽症状,就急于服止咳药,不去就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咳嗽,应该有个科学的认识: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如果咳嗽有少量痰却服用强力镇咳药,痰液滞留气道反而会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如咳嗽经久不愈,反反复复,兼有明显发热、长期低热或病因不明者请不要自行用药,应去医院就诊,最好做一下肺部X光检查,查明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治疗,避免造成误治或错过治疗时机。

日常生活提示
咳嗽 的妙用

很多研究表明:在心脏病突发时咳嗽,可以产生动力能量,随即被转化为生物电流,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把血液压送到大脑和全身其他器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而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可以作为心脏病人预防猝死的有效自救方法。

风寒型

风寒型咳嗽是指天冷或天气突变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气郁闭,导致肺气不宣,出现咳嗽、声重,咳痰白稀等表现,伴有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痛,咽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其中咳痰白稀、伴有恶寒发热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是这一证型的辨证要点。在外感咳嗽中因风寒引起者居多,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三拗汤合止嗽散。阴虚劳咳,肺热咳喘者,不宜使用本方剂。

经典汉方
三拗汤合止嗽散

功效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麻黄在人体发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降低体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呼吸平顺而止喘,其中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杏仁可以镇静呼吸中枢、镇咳平喘。紫菀、百部祛痰镇咳、抗菌。桔梗祛痰止咳、抗炎;荆芥发汗解热、消炎。陈皮抑菌祛痰。炙甘草祛痰、镇咳。复方研究证实,本方可解热平喘、发汗、消炎祛痰。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君)5克

温润肺气,止咳平喘

◆百部(君)10克

开宣肺气,利胸膈咽喉

◆桔梗10克

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白前10克

调和诸药,利咽止咳

◆甘草5克

理肺化痰止咳

◆紫菀(君)10克

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杏仁5克

祛风解表

◆荆芥10克

宣降肺气,止咳消痰

◆陈皮5克

解表散寒

◆生姜3克

风热型

风热型咳嗽是指感受风热,肺气不清,肃降失常,出现咳嗽频繁而剧烈,气粗,咽喉干燥、疼痛,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咳时汗出等表现;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这种证型的发热表现比较明显,痰色黄是与风寒咳嗽相鉴别的地方。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本剂用药多为轻清之品,不宜久煎。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桑菊饮。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使用本方剂。

日常生活提示
不宜盲目补益

不少家长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补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时应停服补品,以免补品留邪,使咳嗽难愈。

经典汉方
桑菊饮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连翘、苇根、薄荷抗菌、抗病毒。桑叶、桔梗、甘草有显著的祛痰、镇咳作用。菊花抗病毒、抗炎。复方研究证实,本方可促进汗腺分泌、解热消炎、抑制细菌、抗病毒、祛痰镇咳,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风热咳嗽宜吃梨、无花果、薄荷、胖大海、西瓜、鸭蛋、金银花等。

宣肺络之热,止咳

◆桑叶(君)7.5克

疏散风热,清咽利喉

◆薄荷2.5克

清散上焦风热

◆菊花3克

宣降肺气,止咳

◆桔梗6克

止咳平喘,降气

◆杏仁6克

调和诸药

◆甘草2.5克

清透膈上之热

◆连翘5克

清热生津止渴

◆芦根6克

燥热伤肺型

燥热伤肺型咳嗽多在气候干燥的秋季发生,风燥之邪袭肺,燥伤肺津,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此证型口干、痰少或干咳比较明显,应多饮水。千万不可用发汗的药物,否则体内的津液会严重损失,加重病情。这也是燥咳病人不能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的一个主要原因。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治疗宜用疏风清肺、润躁止咳。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桑杏汤。

日常生活提示
及时排出粘痰

痰黏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外,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可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痰液排出。最有效的方法是饮用大量的水,每天饮水4~6大杯。摄取大量的水分有助于稀化黏痰,使其容易咳出。热水或白开水均可。尽量避免饮用有利尿作用的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经典汉方
桑杏汤

功效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用法 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桑叶祛痰、镇咳。香豉发汗解热。杏仁镇静、镇咳平喘。象贝母、梨皮镇咳。沙参强心、抗菌、祛痰。栀皮解热、止血。复方研究证实,本方可解热、镇静、强心、镇咳、祛痰、抗炎、抗菌。

对于容易燥咳的人,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润肺的瓜果和食物,如鸭梨、白萝卜、蜂蜜或鲜姜,或用它们熬汤后服用。另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导致燥咳的因素,应戒除。

清化痰热,止咳

◆象贝母3克

清宣燥热

◆桑叶(君)3克

宣肺散邪

◆豆豉3克

宣肺利气,润燥止咳

◆杏仁(君)4.5克

清泄肺热

◆栀皮3克

润肺生津,止咳

◆沙参6克

清热润燥,化痰止咳

◆梨皮3克

痰湿蕴肺型

痰湿蕴肺型咳嗽多因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咳。常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发闷,痰多黏稠,色白或带灰色,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其中每日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多食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滑是这一证型的辨证要点。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二陈汤。燥痰、阴虚燥咳、咳嗽痰少、痰黏不易咳出者,忌用此方剂。

日常生活提示
喜欢使用抗生素

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质量,增加体力消耗,甚至导致疾病的加重,并产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应积极治疗。很多人甚至部分医生,遇到咳嗽就喜欢用抗生素药治疗,结果导致咳嗽缠绵,老是停不了,这是因为“医不得其法”。咳嗽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两种,急性咳嗽70%~80%都由病毒引起,盲目使用抗生素自然没有多少疗效,因此不能一咳嗽就想到用抗生素。

经典汉方
二陈汤

功效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半夏抑制腺体分泌、祛痰镇咳、镇吐。陈皮祛痰。茯苓利尿、镇静、抗胃溃疡。炙甘草促进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化痰、镇咳、解痉。复方研究证实,本方祛痰、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健胃、镇吐、镇静、抑制胃酸分泌、降血脂等。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半夏(君)15克

健脾渗湿

◆茯苓9克

降逆化痰,制半夏之毒

◆生姜7片

理气燥湿

◆陈皮(君)15克

调和诸药,润肺和中

◆炙甘草5克

收敛肺气

◆乌梅10个

痰热壅肺型

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多因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出现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黏稠难咯或有热腥味,面赤口渴喜冷饮,喘促鼻翼扇动,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其中痰多黄黏,口渴,小便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是这一证型的辨证要点。治宜清热化痰、下气止咳。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清气化痰汤。无实火痰热、体弱便溏者、孕妇,均忌用本方剂。

日常生活提示
咳嗽急救措施

如果咳嗽剧烈,止咳也是必要的。凡是咳嗽药,不外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祛痰药,使痰稀化易于排出;另一种是镇咳药,用以麻醉气管黏膜,抑制咳嗽,两者配合适当才能使咳嗽逐渐平息下来。若怀疑发生肺炎,即使不发高热,也最好去医院诊治。

经典汉方
清气化痰汤

功效 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黄芩、瓜蒌仁解热、消炎、抗菌;胆南星促进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祛痰。陈皮扩张支气管、祛痰。制半夏、杏仁祛痰、平喘;枳实促进胃肠蠕动。茯苓利尿、镇静。复方研究证实,本方可解热、消炎、抗菌、祛痰、镇咳、平喘。

房间内温度不宜太高。平时口感重的人,这段时间宜少吃辛辣食物,包括火锅、烧烤等,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多吃蔬菜。

清热化痰、解膈上痰热

◆胆南星(君)30克

宣肺利气

◆杏仁20克

清热化痰

◆瓜蒌仁20克

化痰除痞

◆枳实20克

下气消痰

◆陈皮20克

健脾渗湿

◆茯苓20克

清泻肺热

◆黄芩20克

燥湿化痰

◆制半夏30克

日常生活提示
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禁忌

(1)忌食海腥油腻之品。因“鱼生火、肉生痰”,应少食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2)不食刺激性食物。辣椒、咖哩、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均能刺激呼吸道使症状加重。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度,使支气管扩张,从而减轻咳喘症状。(3)忌烟、酒。(4)服氨茶碱平喘时,忌食高蛋白食物(如烤牛肉)和咖啡,口服抗生素时不宜与食物同时食,至少要间隔1小时,以免影响疗效。氨茶碱不宜与乌头、黄连、贝母合用,抗生素不宜与中药麦芽、谷芽、神曲、淡豆豉合用。

肝火犯肺型

肝火犯肺型咳嗽可由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气逆阵阵发作,咳时面红、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胸胁胀痛,咳时有牵引痛,口干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本证型特点是可随情绪波动变化。治疗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泻白散。风寒咳嗽、表证或肺虚喘咳,不宜使用本方剂。

肝火犯肺咳嗽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过于急躁或激动容易加重咳嗽。

经典汉方
泻白散

功效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用法 三药为散,入粳米同煎,食前服。

现代研究 桑白皮、甘草祛痰、镇咳。地骨皮解热、降压、镇静、利尿、抗菌。复方研究证实,本方可解热降温、抗菌、降血压、镇静、利尿、镇咳祛痰。

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桑白皮(君)15克

养胃和中

◆炙甘草3克

泻肺中伏火,兼退虚热

◆地骨皮15克

养胃和中

◆粳米10克

肺阴亏耗型

肺阴亏耗型咳嗽多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出现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这是属于内伤阴虚型咳嗽。其中干咳少痰、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这一证型的辨证要点。治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治疗本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沙参麦冬汤。

经典汉方
沙参麦冬汤

功效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现代研究 沙参解热、祛痰。麦冬抗菌、增强免疫功能、抗休克。天花粉抗菌、消炎、降血糖。玉竹增强免疫力、强心、降血糖、抗结核杆菌。生扁豆补益强壮。桑叶、甘草祛痰镇咳。

肺阴亏耗咳嗽者宜吃蜂蜜、甘蔗、橄榄、鸭肉、白木耳等。

散热润肺止咳

◆桑叶3克

清肺养阴,生津

◆沙参(君)9克

健脾化湿

◆生扁豆4.5克

润肺养阴,清热

◆麦冬(君)9克

清热生津,降火

◆天花粉4.5克

滋阴润肺,生津

◆玉竹6克

益气和胃,调和药性

◆甘草3克

主治预防
民间验方

主治咳嗽验方

瓜蒌仁20克,川贝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半夏6克,桑叶9克,麻黄10克

水煎服。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痰多者。

主治咳嗽食疗方

梨1个,川贝粉1~3克

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入川贝粉,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个。此方用于阴虚咳嗽。

鲜生姜片9克,红糖少许

将鲜生姜片连同红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连饮2~3天。也可用生姜10克,萝卜250克,切片煎水趁热频饮。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主治咳嗽外敷方

麻黄、细辛、桂枝按3:1:2的比例

将药粉覆贴于肺俞、大杼、风门,定喘。

大蒜适量

将大蒜捣烂如泥,取如豆瓣大小1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日晨揭去,连贴3~5次。贴治时间因人而异,以足心有较强的刺激感时即除去,要求使皮肤发红即可,以免皮肤发泡而影响步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咳嗽。

公丁香0.5克,肉桂0.5克,麻黄5克,苍耳子3克,白芥子4克

上述药材共研细末,将患者肚脐洗净,取药粉倒满肚脐,用胶布或膏药贴严,48小时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7天。注意:白芥子易发泡,不要贴敷时间过长。

咳嗽积极预防感冒

预防咳嗽,首先要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感冒等。注意天气冷热变化,换季时注意防寒保暖。居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水分,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平时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但应注意:习惯晨练的老人,清晨不宜起得太早,最好在太阳出来,气温变暖后再开始锻炼,防止受寒感冒,同时要注意多穿衣服;对于办公室白领来说,要早睡早起,避免工作过于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下面推荐几个预防缓解感冒的小方法:

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发红为宜。

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呼吸蒸汽: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FGXNU+BfJRL7l3ONtBmmpZKgT5EJe8KD3QJuPvugZoK9Lm7noPtNiAyBFToWLV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