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头面部8个器官的诊病密码

01 头诊——统领身体健康的首脑

通过观察头的外形、动态、头发、囟门等,以诊察脑、肾等脏腑的具体病变以及气血盛衰的一种诊断方法,称为头诊法。头居人体的最高位,为五体之尊,百骸之长,六阳群集之府,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凡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与头部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其中手足三阳经脉直接循行于头部,主一身之阳的督脉亦达巅顶,脏腑清阳之气循经脉上于头注入五官诸窍。这充分说明头的重要性。因此诊察头部不仅能了解头部局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诊察头部,探知与其相对应脏腑的疾病。头藏脑髓,为元神所居处,髓为肾精所化,为肾所主,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故头与脑、肾的关系密切。无论是头面五官的局部病变,还是与五官相应的脏腑病变,都容易引起头部的异常变化。

望诊头发

每个人都有头发,那么头发到底有什么功能呢?首先是保暖,其次是散热。我们最容易忽略头发的散热功能,因为头主一身之阳,即它的阳气最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传统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血盛则发润,血亏则发枯”“肝藏血”“肾其华在发”。从中不难看出,头发的生长、脱落、润泽、枯槁,多与两方面有关:一是肝肾的虚实,二是气血的盛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肾气。可见头发也是人体基本健康状况的指示器。如果人的饮食不太合理或有什么需要治疗的疾病,头发也是身体中首先受到影响的部位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头发发质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人体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和微循环系统的状况。一般而言,东方人正常的头发颜色乌黑、有光泽,在一定拉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据此,人们就能较为感性地区分头发颜色和发质是否正常。

头发色泽

中医认为,头发与人的肾气和肝血最为相关,故称发为肾之精华,血之余。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观,肾主黑色、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藏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会润泽、有弹性,而且还不容易脱发。所以,头发黑而润泽是肾气充足的具体表现。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白发多是由于进入中老年后,肝血不足、肾气虚衰所致,属正常生理发展规律,但若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就可能是肝肾久损、气血大亏所致。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白发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是先天肾精不足;其次是精神或情绪易激动,血热偏盛;再次是情绪抑郁,肝气郁滞,发根失养,也会导致少年白发。

中医学认为,“察其毛色枯润,可以现脏腑之病”。若见发色枯黄,形似干柴草者,则多为精血亏损、肾气不足或者久病失养所致;若发直、色黄、干枯者,则为气竭液涸之故。

颞部常出现成片灰黄或者灰白色头发,并逐日增多者,称为“灰发病”,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精血不能上荣于发所致。此外,灰发病还可见于老年性白斑、甲状腺功能失调、斑秃、白癜风等病症。

头发呈红色或红褐色者,称为“红发”,一般多为铅、砷中毒所致。

头发形态

头发枯黄、易断,枯萎无泽,形似乱草,称为“枯萎发”,为发失荣润之故,说明气血不足,毛发缺乏营养。这类人通常容易没精神,睡眠也较差,属于人们常说的“身子虚”,或久病失养、禀赋不足、阴虚血燥所致。

小孩头发稀疏而萎黄,且伴有“五迟”现象(即坐、站、行、说话、牙齿发育迟缓),也说明先天肾气不足,而且消化不太好。

青壮年毛发稀疏者,多为肾气虚弱,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男性前额脱发或头顶脱发。这类人相对来说更容易疲劳、健忘,有些则性功能不好。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调节体内大量的代谢活动,其中包括头发的生长。如果因为甲状腺的病变引起了蛋白质代谢紊乱,就会导致脱发和头发稀疏。另外,饮食结构不良或由于暴饮暴食引发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头发稀疏。

头发出现松软、无生气或干燥的状况,可能是缺乏一定的湿度或由于缺乏使油脂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物质——B族维生素。健康的头发是相互分开伸展的,但如果饮食不当,每个头发毛囊在分子结构上就不能更好地保持水分。

头发直立而干枯者,称为“竖发”,多为正气衰败所致。

头发束紧,缩成束状,排列形似毛笔样,发根头皮处堆有银白或污黄鳞屑者,称为“束状发”,本病常见于银屑病、黄磷以及脂溢性湿疹等病症。

头发燥干变脆,易见断裂,尤见长发末端,易纵裂成丝,状如羽毛者,称为“脆裂发”,本病多见于脆发病以及毛发脆裂综合征,除因天气干燥或洗涤过多外,常由阴虚血燥所致。此外,脂溢性皮炎、头癣、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A缺乏症以及某些肿瘤患者,亦可见有脆裂发。

头发干枯,发梢变细,分裂成丝,弯曲如钩,发干打结,扭曲成环者,称为“打结发”;若其头发干燥,且出现不全横断的小结节,其间有似断非断的细丝,梳理时又易折断者,称为“结节性脆发病”。此二病常见同时发生,多为脾胃不和、后天失养所致。

头发干燥,粗细不匀,扭曲稀少,状如佛珠,易见折断者,称为“念珠状头发”;头发干燥扭曲,变硬变脆,易被折断者,称为“扭曲发”,二者皆由禀赋不足、精血亏虚所致。

头发易被折断而参差不齐,或露出皮肤即断者,称为“断发”,除上述各种伴见断发的疾病外,尚可见于白癣、黄癣、黑点癣等病症。

头发从根部开始变白、变黄、焦枯而无断发现象,且多从头顶或两鬓部发生者,则多为肝肾阴虚、精少之故;若从头发末梢开始发生焦枯、分裂、易折、生长变慢者,则多为气血双亏之故。

头发生长中易出现的问题

脱发 在一般情况下是属于正常现象。比如,由于工作而用脑过度,或由于一些负面情绪的堆积,形成了一种超高压下的焦虑等,就可能使头发脱落。作为身体一部分的自然循环更替,我们每天都会掉40~100根头发。一旦头发的脱落超过一定的数量,且表现比较频繁,比如每天脱落在100根以上,那么就可能属于是湿热严重或者是血气不足所致。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密切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导致脱发。另外,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太少也会导致脱发。如果在饮食结构中不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含量,身体会把吸收的大部分蛋白质用于重要器官,头发得到的太少就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长。

⊙脱发发展示意图

有的人脱发只脱头顶部位,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常会无端思虑过多,思则气结,也就是说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了头顶掉发的情况。

头皮屑 现在很多人常被头皮屑所困扰,使用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头皮屑的问题叫做阴盛阳虚。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使虚火上炎,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便会慢慢减少,于是头皮就得不到滋润,从而产生了头皮屑。

现代医学则认为,头皮屑可能是由于对一种微小的真菌过敏所引起的。人的头皮和皮肤上都有少量的这种真菌,但头屑重的人这种真菌超过25%分布在头皮上,过量的真菌刺激便会使皮肤产生过多的皮肤细胞,而形成头皮屑。

头出油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的头发总是特别油,一点都不清爽。其实这是脾的疏布太过造成的。人的脾是疏布四方的,如果脾气疏布太过,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出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器出现疾病所致。还有一些毛发研究人员认为,过油的头发是由于喝多了牛奶、酸奶等奶类饮料所引起的,奶类中的脂肪最容易到达靠近毛囊的皮脂腺,导致油脂分泌太多。

斑秃 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而头皮呈平滑光亮,发脱落处的头皮松动,发干上粗下细,易被拔除,甚则全发脱光,须眉具落者,称为“斑秃”。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过度焦虑,容易生气,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本病多因血虚生风所致,或气滞火郁、血热生风之故。

油风 头皮呈油腻状,如同涂抹膏脂,或见头皮多屑,痒如虫爬,久之前额及颞顶部头发稀疏变细,成片状脱落,表皮发红光亮者,称为“油风”,即脂溢性脱发,俗称鬼剃头,此症常见于青壮年男子,多是由血虚生风、头发失养所致。

环秃 枕部之颞侧的头发呈半环状稀疏脱落者,称为“环秃”,最常见于小儿,多是由于枕部受到摩擦所致;若伴见头大额方、鸡胸龟背者,则是由脾肾不足所致。

早秃 青壮年男子,出现秃发始于前额两侧,渐向头顶延伸,头发呈细纤维状,萎软不泽者,称为“早秃”,此乃血热生风、风动发落之故。

望诊头颅

正常人的头颅略圆,大小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一般来说,婴儿出生的时候,其头围在34厘米左右;6个月以后头围长到42厘米左右;1周岁时,头围一般可达48厘米左右;10周岁时,可长到50厘米左右;15周岁时,头围一般会长到53厘米甚至更大;18岁后,人的头颅一般就不再长大了。

尖颅 一般出现在大脑发育不正常、智力低下的儿童身上。通常由于先天不足,使肾精亏虚、颅骨发育不正常而引起的。在症状上,患者头部的颅缝往往闭合较早,头颅外形较小而且狭窄,头的顶部凸起,呈尖圆状。

解颅 一般出现在一些大脑发育不正常,智力比较低下的儿童身上,通常由于先天不足,使肾精亏虚、脑内出现水液停滞现象而引起的。在症状上,患者往往颅腔内部较小,头颅外形均匀地变大,颅缝发生开裂。

方头 通常是由于儿童患者的脾胃虚弱或肾精亏虚,从而使得颅骨发育不正常引起的。此外,患有先天性梅毒及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的儿童也可能会引起方形头颅。在症状上,患者往往头顶较平,整个头形变成方形。

望诊囟门

囟门是指由于婴幼儿头顶的颅骨没有闭合紧密而出现的颅骨间隙,一般位于头顶区中央。囟门通常包括前囟和后囟,前囟通常为菱形,一般在小孩1~1.5周岁时闭合;后囟通常为三角形,一般在婴儿出生后4个月闭合。当前囟发生凹陷、凸起或闭合时间推迟时,则可以判断为病变。具体囟门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囟陷 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发生向内凹陷的一种虚证,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脑髓失充、过度吐泻致津液损伤、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但是,小于6个月大的婴儿如果囟门略微向内凹陷则属正常现象。

囟填 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发生向外凸起的一种病变,主要由于脑髓发生病变、脑颅内出现水液停滞或阻热之邪上袭头部等原因引起的。但是,如果婴儿哭泣时,囟门暂时向外凸起则属正常现象。

囟门迟闭 又称解颅,是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闭合时间发生推迟的一种病变,主要是由于患儿肾脏内的肾气亏少、发育不正常引起的。在症状上,经常伴有头部、脖颈部、口部以及全身肌肉发软等。

02 眼诊——显示健康状况的荧光屏

《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眼睛与经络、脏腑、精、神、气、血的关系,还通过眼睛五色的变化、目中赤脉、瞳孔及眼睛的状态来诊断疾病。《灵枢·小针解》曰:“上工知相五色于目。”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的病变。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

⊙眼与脏腑的对应图

眼球诊病

眼球向外突出,眼皮下垂,多提示此人患有甲亢疾病。

眼球转动异常,眼球偏斜,眼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则多见于脑瘤或脑中风以及脑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双眼的瞳孔大小不等,相差非常明显,而且形状不呈圆形,则多提示有脊髓结核、脑脊髓或梅毒等疾患。

白睛诊病

如果是白睛发黄,男性则提示肝脏功能较差,女性则提示胆汁分泌功能较弱。

如果是白睛发蓝或者青色,则多提示缺铁性贫血,多是血液中的红血素、凝血因子不正常。

双眼白睛正上方,如钟表12点的部位,有“U”形毛细血管扩张,则多提示此人有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先兆;如果此部位有1~2条毛细血管走向黑睛,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则多提示此人的头部或身体的其他某部位有过严重的创伤史。

双眼白睛正中下方处有静脉怒张,而且颜色呈青色者,多是胃癌的先兆,如果此部位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

双眼白睛正下方,如钟表6点的部位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睛,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则多提示此人有慢性消化系统疾患,多见于胃溃疡。

双眼靠近鼻梁侧的白睛处,如果有一或多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睛,则多提示此人有颈椎增生,平时容易出现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等症状。

黑睛诊病

双眼黑睛部位呈现较大的紫色斑块,则多提示此人有实质性脑出血病史。如果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同样,如果色斑在右眼,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

双眼的黑睛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睛,多提示有肩关节疼痛。

双眼黑睛的正上方有一条较粗的毛细血管,则多提示此人平时患有严重的头痛、肩膀疼痛等疾患。

眼部黏膜诊病

双眼睑结膜苍白,而且血管中的血液颜色偏淡,则多提示患有贫血,平时容易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等征象。

双眼巩膜,即白睛上经常有片状的出血样斑块片,提示有脑动脉硬化信号。

双眼的巩膜黄染,而且皮肤发黄,尿液的颜色也是黄色,则多提示此人有急性黄疸,或其他会引起胆管阻塞的疾病。

如果角膜边缘上出现蓝绿色的铜质沉淀环,则多提示有先天性铜质代谢异常的疾患而引起脑部病变的信号。

如果出现视网膜血管变细,而且反光增强,视网膜上的动脉和静脉交叉处出现静脉被压迫的现象,则多提示此人患有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

对于步入50岁以后的老年人,如果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环,宽度一般在1~2毫米,而且此环可随年龄增加而增宽,颜色变深,称之为“角膜老年环”,有此环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增高的概率相对于正常人要增加60%。

如果视网膜有微血管瘤或者有出血,还有可能有黄白色或白色棉絮状渗出物及新生血管等,则提示此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出现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表现,则多提示此人的疾病是高血压病后期阶段。

眼部其他部位诊病

眼皮红肿者,多提示心脏不好。

眼周有脂肪粒者,多提示肝脏代谢功能较差,平时消化系统的功能亦较弱,而且存在睡眠不足的状况。

眼窝凹陷的男性,提示肾功能较弱,在性行为方面,只有爆发力,没有耐力,平时应多注意锻炼。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有颈项痛征兆。

双眼的大小不等,而且非常明显者,提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建议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控制情绪波动。

如果一眼是单眼皮,一眼是双眼皮,提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眼压增高的病人,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呈水肿状态,慢性期可见水肿消退,视神经乳头呈淡黄色,即视神经萎缩的表现,提示有颅脑肿瘤。

03 耳诊——表露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耳诊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及四诊八纲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通过视诊(观察耳穴部位的形态变化)、触诊(找压痛敏感点)、电测(观察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染色(阳性穴可着色)等法找出阳性点(压痛点、敏感点),并结合问诊及其他诊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辨证,作出初步临床诊断的方法。它不仅能为耳穴治疗提供配穴依据,还能提供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耳诊在中医诊疗中的意义

耳是人体信息的接收站

耳也被称为“采听宫”,是人体脏腑组织疾病表现于外的重要器官。耳为人体宗脉之所聚,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也就是说,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行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入于耳,也因此经络的病理也通过耳朵有所反映。因此,通过耳朵可以较早知道体内的疾患。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筋脉络在耳部皆有反应点,故耳具有重要的预测身体健康状况的意义。

耳是脏腑的缩略图

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有关联,耳尤与肾、心关联最为密切。

耳与肾的关系 耳为肾所主,肾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肾在窍为耳”。故《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足见耳与肾的特殊关系。

耳与心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今人实验观察证实,手少阴心经的刺激可以上传至耳郭,表明心、耳之间确实以经络为媒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肾藏精,精微物质上充于耳,耳才能听得清楚;肝藏血,耳有充分的血液供养,才能听得清楚;心主血,肺主气,后天的气血生成宗气,宗气上贯于耳,耳方能闻。以上说明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脏腑有病也必然反映于耳,故耳能反映疾病先兆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比如,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耳垂的下1/3区域会出现充血水肿;女性盆腔炎白带过多时,耳部三角窝常有脱屑;冠心病患者,屏间切迹至扁桃体区会出现一道凹沟;癌症患者的耳郭多污秽,呈暗褐色等。

耳通过经络与内脏互通消息

耳朵虽然只是人身体的一个小器官,按面积计算,占人体总面积不过百分之一而已,但是却起着提示人体脏腑是否健康的全息作用。因为耳朵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实际上,耳朵上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人体的脑及其他器官组织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耳是人体重要的“健康状况晴雨表”。

耳穴视诊

耳穴视诊是通过对耳郭及耳穴区皮肤进行细微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对于耳朵的观察,要在采光充足,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室内进行,尤其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如果耳郭不清洁,则可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千万不能用力擦洗耳郭,以免引起耳部的血管扩张而发生颜色的改变或把耳郭部位的阳性物擦掉。同时,还要注意性别、季节、气候的差异。

观察耳朵的时候,两眼要与被观察者的耳朵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牵拉耳郭,在对着光线的方向,由上而下,由外而内地按解剖部位顺序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或者怀疑是阳性反应物时,则可以用牵拉耳郭那只手的中指将被观察的耳朵由耳背向前顶起,目的是将耳朵的皮肤绷紧,以便仔细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态、色泽等。如果一次不能明确诊断,可先将绷紧的皮肤慢慢松弛下来,稍事休息,然后再将皮肤慢慢绷紧,反复观察。

在观察耳朵的过程中,如发现耳郭或者耳朵内部的皮肤有隆起、结节等阳性反应物,应以手指或探棒轻轻触及试探结节的大小、硬度、移动性、边缘是否整齐及有无压痛等。如果是皮肤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则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及走向。

耳郭阳性反应物

如果在耳穴的部位呈现点状或片状色泽暗红、暗灰、苍白或者中央苍白、边缘红晕,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等。

如果耳部有似鸡皮疙瘩样丘疹,颜色红或者白,则多见于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炎、心肌炎等。如果有皮肤白色,而且片状凹陷或者隆起、无光泽、无脂溢者,则提示慢性器质性疾病。如果皮肤有片状红晕、充血或边缘红晕的红色丘疹,而且有光泽、有脂溢者,多为急性炎症性疾患。

如果耳穴处的血管过于充盈,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呈圆圈状、条段状充盈等形态,则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在耳穴的部位如果有结节状隆起、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等形态变化,多提示肝胆部位的疾病、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如果耳穴有圆形或半圆形的疤痕,呈白色或暗灰色,多见于手术或外伤后。

如果耳穴部位出现糠皮样皮屑,而且不易擦去,则多提示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便秘、胃肠病及妇科疾病等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健康人的耳郭上有时也可看到色素沉着、白色结节或冻伤疤痕,但压之不痛,此乃假阳性,应注意鉴别。

耳穴变色是什么征兆

耳穴变色是指耳穴区与耳郭周围皮肤颜色不同。变色既可以是局部变色,也可能多个区域变色,甚至整个耳朵变色。根据变色的深与浅、程度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可以区分耳穴所反映疾病的发生时间与病程进展,如急性、慢性和亚急性。

常见疾病在耳穴的阳性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

在气管或支气管穴区看到点状或丘疹样红晕,或该区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则多提示急性支气管炎。

在肺、支气管或气管穴区看到红色或白色点状丘疹,而且周围皮肤无光泽,多提示支气管哮喘。

在双耳肺穴区域见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索型、灰白色钙化点,皮肤光亮,多提示肺结核。

在双耳的肺区呈点状、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时呈白色的点状丘疹,边缘红晕,有光泽,多提示急性肺炎。

循环系统疾病

在心区可见点状凹陷,或点状白色丘疹、边缘红晕,多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心区皮肤可见点片状白色而且边缘不清,多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如果心区有散在性点状丘疹,色红有光泽,边缘红晕,多提示心肌炎。

心区可见充血性片状红润,或微血管扩张,多提示心肌梗死的发作。若在耳垂部出现斜行皱纹,被称为“耳垂皱”或“耳折痕”,在心区出现条索状或隆起等形态变化,多提示冠心病。

在肾上腺、脑点、脑干、皮质下等穴位观察到点状或片状红晕等,多提示高血压。

消化系统疾病

在食管区呈点片状红晕,边缘不清,有光泽,多提示食管炎。

在胃区看到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有光泽,多提示急性胃炎。若呈片状白色丘疹,偶有皮肤增厚的现象,提示慢性胃炎。

在胰区、胆区见点状白色丘疹、边缘红晕,多提示慢性胆囊炎。若在胆区有结节,呈颗粒状,或呈点状白色斑点,边缘清楚有红晕,提示胆结石。

在胃、十二指肠穴区皮肤可见点、片状白色或线状暗红,边缘红晕,偶有丘疹,多提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在胃区(近对耳轮处)见呈片状增厚的白色组织,则为胃下垂。

在大肠区、小肠区皮肤见片状或丘疹样充血,并有脂溢性皮屑,则多提示慢性肠炎。

在胃穴区呈结节状隆起、尖硬、粗糙,边缘不清,压痛显著,提示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泌尿系统及妇科疾病

肾穴区呈点或片状红晕,有光泽,则提示急性肾炎。肾穴区呈片状白色或圆形皱褶,少数为丘疹样白色,则提示慢性肾炎。

肾穴区皮肤呈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或白色丘疹,多提示肾盂肾炎。

肾穴区皮肤呈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或呈沙样白点,多提示肾结石。

膀胱穴区呈点片状白色丘疹或皱褶,表面不光滑,多提示急性膀胱炎。

子宫穴区呈点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脂溢性脱屑,提示盆腔炎、附件炎。子宫穴区见点片状白色或红晕,有的呈点状丘疹,边缘有红晕、有光泽,则多提示痛经。

04 鼻诊——洞察身体疾病的信息员

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通道,是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门户。中医学认为,五脏之气均达于鼻,且人体有许多穴位分布于鼻部。当鼻部血运丰富,皮色红润,呈高而直的隆起状,即显示健康;当人体有疾病时,鼻部的色泽和形态便会发生改变,故观察鼻部的微小变化也能自查疾病。

望鼻诊病的依据及意义

望鼻诊病的原理

《灵枢·五色篇》曰:“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说明鼻子在望面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手阳明大肠经循于鼻,上挟鼻孔,手太阳小肠经支脉上出抵鼻。根据中医原理,鼻部位于面部上中,集五脏之精气,其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因此,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变化,预测疾病。

鼻子与脏腑组织的对应关系

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石室秘录》认为,两目之间为明堂,属心部;明堂下面,鼻的中端为肝部;肝部两侧为胆部;鼻尖上方为脾部;鼻翼为胃部;鼻尖为肾部;肾部上方为大肠部;肝胆方下,鼻的两侧为小肠部;肺部上方为咽喉;咽喉上方为头面;心位两旁,为膻中,人中为膀胱;三焦无部位,分别附属于肺、肝、膀胱的部位。

望鼻色诊病

健康人的鼻部颜色与面部颜色相似,且有光泽,有时略有深浅变化,无丘疹及隆起部分。如体内有疾病,鼻子颜色会随着疾病种类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

红色

鼻头部皮肤发红,有许多血管网,俗称红鼻子。中医认为,鼻部色赤多提示肺脾实热;色微红则提示脾经虚热。现代医学认为这与细菌及毛囊虫的感染、长期饮酒、喜食辛辣、高温及寒凉的刺激、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胃肠道功能失调等多种综合因素的作用有关。此外,鼻头发红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病等;鼻子鲜红色,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鼻子红,鼻腔干燥者,则易患鼻出血;鼻翼、鼻尖部发红,有时伴有小丘疹或小脓疮者,多见于寻常性痤疮;鼻腔红肿,均为热毒所致;鼻孔内缘发红、鼻中隔溃疡,多见于梅毒。

⊙红鼻头

黑色

鼻部皮色黑或灰暗,而且焦枯,多见于衰竭病人,为虚劳的征象。若鼻梁皮肤出现片状黑褐色斑点,很可能是日晒或黑热病或肝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色素沉着所致;如果两侧鼻翼变得粗糙,缺少光泽,并且出现泛红的现象,可能是胃肠功能弱化或者肝脏机能减弱所致;若男性鼻翼呈黑色,提示易出现腹部疼痛;若女性鼻翼呈黑色,常提示膀胱、子宫的病痛。

白色

若鼻子色白,多为贫血症的征兆;鼻子苍白,常见于贫血;鼻头色白,对于小儿则主脾虚泄泻、乳食不化。

棕色、蓝色或黑色

常见于脾脏和胰腺疾病。

黄色

鼻头色黄,多提示体内有湿热,或者是胸中有寒,小便不畅;鼻头黄而无光泽,多提示气虚;鼻头黄黑而亮,提示有淤血。

青色

鼻头色青是疼痛的征象,往往是腹部剧痛的征象;鼻尖青黄色,多见于尿路感染患者;小儿鼻部青黑,提示病情较重,或为寒性剧痛。

望鼻形诊病

一般正常人的鼻子大小适中,鼻梁挺直,鼻翼饱满,这表明身体健康。但是如果鼻子的外形有所变化,则提示身体不适。

鼻子小、鼻头尖而且鼻翼又薄的人,则多提示此人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容易出现问题。

鼻子大、鼻梁高且鼻翼硬的人,则提示此人可能有动脉硬化,或胆固醇太高、心脏脂肪积累太多等问题。

鼻孔大的人,多提示呼吸系统容易出问题,是支气管过细的表现。

鼻梁两边如果出现肿块,则多提示此人的胰腺和肾脏容易出现问题。

鼻尖红而且肿的人,多是因为体热造成的。多见于鼻疮、鼻疖、鼻疳、鼻疽等病的初始阶段;如果鼻头长期红肿,则提示心脏可能比常人大。

鼻梁比一般人矮,而且垮塌像鞍马一样,表面皮肤有湿糜或者溃烂者,则多为梅毒征象。

鼻根部如果有红肿或者出现血管明显怒张,多为肠内有淤血的征象。

鼻子如果歪斜,则提示此人的脚有一定问题。鼻尖歪向哪一侧,则提示哪一侧的脚有疼痛。另外,鼻梁歪斜还可见于面神经麻痹。

鼻梁高的人,多提示脚踝有病,内踝可能有压痛感。

鼻梁高,鼻翼肉薄的人,提示容易患肺结核。

望鼻分泌物及动态变化诊病

鼻流清涕

鼻涕清稀,鼻塞,似水易出,兼有头痛、头昏等症状,并伴有鼻腔黏膜充血微红,有水肿者,多见于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早期、过敏性鼻炎发作等。

鼻流黄涕

鼻涕呈黄色脓性,黏稠,有臭味,伴有鼻腔黏膜增厚,有水肿或溃烂区域,多为风热感冒、副鼻窦炎、慢性鼻炎所致,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若流黄绿色鼻涕,则多为萎缩性鼻炎。

鼻流白色黏液涕

常见于慢性鼻炎或燥邪伤肺,主要表现为鼻塞和鼻涕增多,难以清理。

鼻流腥臭涕

鼻涕少、干、黏稠,有奇特的腥臭味,并伴有鼻腔黏膜萎缩,鼻甲缩小。由于嗅觉减低,自己并不感到鼻腔发出的奇臭味,多见于慢性萎缩性鼻炎,即鼻渊证。

鼻流血性涕

无原因的鼻涕带血或鼻腔出血,有时量很少,与鼻涕相混,有的只是血丝,有的是小血块。不论量多少,但这是鼻腔癌最常见的早期信号,尤其是青壮年人,有鼻出血应当立即去耳鼻喉科检查,以免误诊。

⊙亚洲最标准鼻形

1.红色:鼻子长度,为颜面长度的1/3,一般为6~7.5厘米。

2.蓝色:鼻高度,一般不能低于9毫米。

3.绿色:鼻的宽度,即两鼻孔外侧的距离,一般相当于鼻长度的70%,鼻根部的宽度约1厘米,鼻尖部约1.2厘米。

鼻翼呼吸扇动

为呼吸困难,多见于小儿肺炎。

鼻出血

常见于高血压、慢性肾炎、代偿性月经,以及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坏血病等。

05 人中诊——衡量身体健康的标尺

人中,亦称“鼻唇沟”,又称“水沟”。位居鼻下与唇上的正中处。通过诊察人中的形态、色泽、干湿等变化来诊断体内病变的方法,称为“人中诊”。人中诊的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书中有望人中色泽、形态以推断膀胱、子宫病变的详细记录。且随着医学的发展,观察人中以诊断疾病的人中诊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诊察之法也日趋成熟与完善。

望人中诊病的理论依据

人中与脏腑的联系

人中是经络交错、经气灌注的要地之一,与各条经脉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手阳明大肠经“交人中”;足阳明胃经“挟口还唇”;足厥阴肝经“还唇内”。由于经脉的络属关系,使人中与经脉及其相对应脏腑联系起来,故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等的变化,可以通过人中的色泽、形态充分地反映出来。

与人中交汇的经脉

由于冲、任、督三脉直接交汇聚于人中,冲脉皆起源于机体会阴的小腹内,循行向上时,任、督二脉直接交汇于人中部位,且冲脉亦有一条络脉环绕于唇而与人中相联系。而任脉为阴经之海,总领诸阴;督脉为阳经之海,统领诸阳,其气与肾相通。因此,人中乃机体经气汇聚之要地,不仅脏腑经络的疾病可以反映于人中,而且可以反映阳气的存亡和肾气的盛衰。

人中是反映肾、命门、阳气盛衰状况的重要部位之一,故诊察人中,对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的诊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正常人中

正常人的人中宽直,色泽明润,形态端直,两侧沟缘清晰可见,沟道深浅适中,上端稍窄,下端稍宽呈梯形,其长短与中指第一、二横纹间距极为相近。

望人中形态

人中短浅

人中特别短,且沟道扁平,其沟缘处明显或隐约可见。人中色淡者,一般提示女子的子宫小(常为幼稚型子宫),子宫颈短,发育差,多无内膜生长;男子的睾丸先天发育不良,或阴茎短小。此型人性欲较低,多有不育症。女性可有月经初潮迟,经量少;男子可有阳痿、遗精、精子成活率低等状况。

人中狭长

人中沟道狭窄细小,沟缘显著;或人中中段尤细,上下稍宽,这类人中属于狭长形人中。有这类人中者,提示女性宫体狭长,宫颈细窄,容易出现痛经;男性可见包皮过紧或过长。人中长度大于中指第一、二指横纹间距者,常见子宫下垂;沟深者常为子宫后位,浅者多为前倾,宽阔者提示有子宫肌瘤。

人中双沟

又称双人中,沟道中间有凸起纵线、条索或结节,位置不定,提示可能为双子宫、双阴道横隔。

人中隆起

人中沟道中有位置及形态不定的增生物,甚至引起沟形改变,提示病变情况较复杂,一般为子宫颈糜烂,一侧增生或变形,多有一侧腹痛、压痛、腰酸以及月经不调等症。

人中平坦

人中沟道浅而平坦,沟缘不显者,称平坦型人中。浅而窄的提示后天性子宫萎缩、质硬、活动较差,常表现经期紊乱,经量逐渐减少而致闭经;浅而宽的人中提示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生殖机能低下,或子宫萎缩(多见老年妇女)。

上宽下窄

人中上端宽,下端窄,呈倒梨样者,亦称倒梨型人中,多提示子宫前位或前屈,常有经行胀痛的状态。

人中起疹

人中沟道内可见散布的疱疹或红点,提示女性有子宫颈糜烂、附件炎、子宫癌;男性则可见前列腺炎、精索炎等。

人中淤斑

人中沟道内可见晦暗的淤斑,提示有子宫内膜结核、附睾结核、精索静脉曲张等。

人中偏斜

人中沟道或一侧沟缘向左或右偏斜,提示子宫体偏右或偏左。

人中凹陷

人中沟道边缘可见凹陷圆窝,略呈鞍形,提示骨盆异常或狭窄,易发生难产。

上窄下宽型人中

人中上端甚窄,下端宽,呈八字形,提示子宫后倾,常表现经行腰酸,严重者可影响受孕,多见于矮胖之人。

混合型人中

为多种异型人中复合出现,提示其表现与上述各型相同,同时可见多种人中形态所示疾病。

望人中色泽

人中沟道红活,说明肾气盛,命门火旺,阳气充足,并提示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人中窄短、色泽枯滞、沟道发暗者,说明肾气亏乏,命火偏衰,阳气不足,预示男女生殖系统有病变。

若见人中萎黄,皮松肉薄,多为脾肾虚弱,阴血不充;人中显现土黄色,为脾胃虚寒之相。

人中微赤者,多为发痈之证候;若人中下段靠近唇处呈潮红色,多属血热崩漏或膀胱湿热之血淋;若见人中处隐现紫红色者,则多属淤热型痛经的征象。

人中色白者,多为不治之危重病候。若见人中色淡白,多属虚寒泄泻;若见人中淡白而干枯者,多为血枯经闭;若见人中上段靠近鼻子处呈现白光、白色,多为气虚崩漏。

人中色微青,多提示有寒证;若见人中隐现青色,则多见寒性痛经的女性。

人中色黑,提示患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脑垂体功能不足的阿狄森病、西蒙病、席汉病等肾虚疾患;男子人中处色黑者,多见腹痛牵及睾丸痛。

06 口唇诊——身体疾病的信号灯

健康的唇是一种美丽,甚至是性感的一种表现。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光泽。但是通过对口唇的观察,同样可以诊察出我们身体的异常。望唇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望唇色以及口唇的形态。

望唇色诊病

白色

嘴唇呈白色,多是气衰血少所致,一旦血液循环变弱,便会导致四肢冰冷发紫,若再加上营养不良、起居无常,则非常容易发生贫血。总体来看多有贫血的可能。具体而言,如果是下唇苍白,会伴有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症状,那可能是胃虚寒所致;如果是上唇苍白泛青,则多有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此证多因气血虚寒,不能充盈于唇所致;如果唇色淡白,多见于失血过多或妇女崩漏,多伴有精神委靡不振的症状。

红色

唇色红润,湿燥适度,乃肠胃健康之相。但如果出现以下颜色,则多属不正常。

唇色淡红,多属营养不良造成的气血两虚;如果唇色深红,常见于发热。

若出现唇色干红这种现象,多因血热所致。即唇皮干红不润,唇深红无泽,唇内赤白,肉际处隐现紫赤,此为液燥血热的表现。同时伴见热气上冲、眩晕、烦躁,或兼失血征象。

若唇色红如血染,两唇闭口合缝处隐约可见烟熏之色,同时伴有喉疼齿痛、心烦、便秘、小便短赤等症,此乃热邪入营,三焦之热闭郁不得疏泄所致,是三焦热炽之象。如唇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而淡白无华,且环唇白肉多现青黄之色,此为脾寒胃冷之故,同时伴见清唾满口、腹满胃胀、四肢疲乏、便溏等症状。

若下唇深红,但不明匀,晦暗无华,唇上神气不充,晦而不润,多属脾虚运化不强,同时伴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症状。

若唇色如胭脂之红,其色鲜艳甚于常人。凡见此唇色,验其大便,必有蛔虫卵。此色多因脏腑久受湿热,蕴郁不解,化生蛔虫所致。

若下唇呈现绛红色,为胃热所致,并见胃痛、肢体重滞、噎呃、腹胀等症。

若唇内呈红赤或紫绛色,则多为肝火旺所致,并见脾气急躁、胁下胀痛、饮食不下。若唇色火红如赤,并见发烧症状,则多提示体内心火旺,呼吸道有炎症。

若上唇颜色焦枯,即发焦或暗红,提示大肠有病变,同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

青色

如果唇色发青,则可能是因为血液循环不通畅形成的血管栓塞、中风等。

若唇青紫,中医称为“紫绀”,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刺痛、心慌气短、舌有淤斑和淤点等症状。

黑色

唇色暗黑,多提示消化系统有病变,可能出现的病症有食欲不振、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等;如果黑色中有斑块,则可能是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减退。

若唇色紫黑如猪肝,多是淤血攻心之象。一般情况下,产妇血晕以及剧烈的心绞痛多呈现此唇色。

若唇色乌黑而且皮厚,乃淤热壅于上焦,肺气失其清肃之功能,心阳失其宣化所致。此证多见于老人,同时伴有心悸气喘、下肢肿胀、行动困难等症状。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壅滞阻塞,人体的气机均会阻滞,所以首先应当疏通肺气,肺气得以疏通,人体之气机则畅通无阻。

若唇色微黑兼紫红,多是内实之邪淤积于脏腑所致。若唇色微黑兼紫红,且色鲜明,则多同时伴见心烦口干、思饮、腹坚、失眠等症状。

若唇色略显灰黑,唇质微胖,此种唇象多属于痰饮为患;若唇色略显灰黑,唇皮略现光亮,同时出现眩晕、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有时略感恶心,此为中阳不足、痰饮内停之象。

若唇色暗黑而浊者,则提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伴见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黄色

若唇色发黄,此乃饮食内伤,兼湿热郁于肝脾之故,此病主因脾虚,中运不强,易伤于饮食,土弱木壅,湿热亦因之而生,此唇色多同时伴见精神疲倦、四肢冰冷、头晕等现象。

若双唇变黄而燥,则提示脾脏分泌功能有碍,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及辅助造血功能降低,很容易受感染。

若唇内呈黄色,有肝炎迹象,若暗浊,则肝胆功能不佳。

蓝色

一般唇色发蓝的情况比较少见。不过偶尔因骤然感染时邪、病毒时,外唇会呈现浅蓝色,唇皮燥裂,此乃火毒炽甚之象,多提示发生病危,或肝胆等急性疾病。若唇上偶现浅蓝,卒中也可见。如唇肌枯萎无华,唇色发蓝,是肝之真气将败,属难治之症。

上下唇异色

上唇属胃,上唇白肉和人中属肾,上唇左右两角属胃和大肠;下唇属脾,下唇白肉凹处属脾和肝胆;下唇两角,属膀胱和小肠。

上唇深红,下唇淡白。上唇深红为胃中伏热不解所致,下唇淡白系脾寒,血不充于下唇之象。

若上唇红而鲜明,下唇淡白微青,同时伴有能食易泻、面赤、四肢倦怠等症状,此为胃热脾寒之象。

若下唇深红,上唇淡白,乃胃冷脾热之象,同时伴见欲呕、不思食、头昏闷、胸痞等症状。

望口唇形态诊病

唇颤动

一般老人久病多有唇肌颤动现象。多是因脾肾亏虚,有内风暗动之兆。老人一般中气虚,若误服滋腻之药,易致阳气大伤,内风亦循脾经鼓动而致唇颤;青壮年唇颤,则多属邪火风痰犯络所致。老年人如果因为脾肾阳衰而唇颤动,那么这种人的唇色必淡,而且没有光泽;青壮年如果因为痰火而唇颤动;唇质多干涩,而且唇色呈紫红色。

唇裂

唇皲裂,是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裂缝处感到疼痛,唇出血,唇内侧出现黄色,唇质干燥。为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或脾胃热盛及阴虚火旺者的表现。但也有心脾虚而致唇裂者。这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多迁延不愈。

有阴虚唇裂口者,白日不疼,入夜裂口处有烧灼痛,此乃阴虚血中伏火之故。还有在白天唇裂干痛,而入夜则安静者,此乃脾阳不足、风冷之气所致。上唇干枯为大肠病变,常伴有口臭、口疹、耳鼻不通等症状。

唇疮

上唇生疮,唇质皱厚色紫,多属心肺火郁之症。下唇生疮,唇质粗糙色乌,多系脾经蕴热所致。唇的四角生疮,多是因为吃了过多的肉或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从而引起火邪蕴积肠胃。

一般唇疮多是火热之症,但是如果用清火败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为疮中多包含有黄水,唇生疮多兼夹有湿邪因素,如果单纯清火而不除湿,多为无效治疗。

唇屑

唇上生长皮屑,如唇皮有绷痒不适的感觉,撕揭则疼痛出血,即使老屑脱落,新屑也会复生,常绵绵难愈,此因风燥之邪干扰上焦,导致血不濡燥、液不养血之故。

治疗唇屑如用滋阴润燥之剂,往往无效;应知病的主因是“风”,因“风”以致燥,“风”是主邪,“燥”是客邪,此疾首治风,风息而燥平。

07 舌诊——获取身体情报的资料库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明显,舌就像内脏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各种情况。在近代医学中,舌诊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手段,能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病位和病性,以及疾病的轻重进退和预后。

望舌诊病的依据

古代典籍对舌诊的记载

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下脉络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舌诊。舌诊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入里转化成热,肺热炽盛,导致舌苔变黄的演变规律。元代杜清碧增补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记载有舌图36幅,并结合临床,论述产生各种舌象的机制。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为有淤血。”以舌青作为诊断血淤证的重要依据。

舌与脏腑经络相连

望舌为什么能够诊察脏腑的病变呢?主要原因是脏腑通过经络与舌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足厥阴肝经络舌根;足少阴肾经挟舌根;手太阴肺经虽然不直接连于舌根,但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因为脏腑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同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脏腑的精气皆能上荣于舌,而脏腑的病变使精气发生变化也必然反映于舌。如舌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健康无病。

通过望舌可诊病

与面部一样,舌体的脉络丰富,机体气血的盈亏和运行情况也必然从舌体上反映出来;舌苔系胃气上蒸于舌面而成,病理性舌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舌面而成,故舌苔的有无可反映胃气的存亡,舌苔的色质异常可反映病邪的性质。因此,通过望舌可诊察脏腑的疾病。

舌部与脏腑的对应分布

健康人的舌头常呈淡红色,多有润泽之感,没有划痕,且干湿适中。

舌分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中医舌诊中又把舌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其尖部为上焦,中部为中焦,根部为下焦。其脏腑分属,因心肺居上,故舌尖代表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则代表脾胃;肝胆之脉布胁肋,故舌之两边代表肝胆;肾居下焦,则舌根代表肾。通过舌的部位对应脏腑的理论,观察其部位的变化情况,就能测得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的病理变化,反映气血、津液的输布状况,观测疾病的性质及病位所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望舌色

正常人舌色白中透红,淡红润泽,柔软灵活,谓之淡红舌,为气血调和之象。而一旦患病时便会出现舌色改变,常能看到异常舌色。

淡白舌

舌色较正常,淡白浅淡,甚至全无血色,为淡白舌。淡白舌主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亡阳证和脱血夺气证。淡白舌是气血虚的征兆,表明气血不能上荣于舌而致,正如《舌鉴辨正》所指出的,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临床上多见于慢性病和机体功能低下的人,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等,多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枯白舌是大失血或严重血虚时,舌体失于充养的舌象。主要见于以下症状:

淡红舌

患外感病时,如果舌质呈淡红色,提示病邪尚未入里,脏腑气血尚未受损;内伤杂病见此种舌色,也说明脏腑、气血无明显损伤。就疾病而言,淡红舌一般提示病情较轻。

红舌

⊙红舌

舌色比正常舌色稍红,呈鲜红色者,为红舌,是由热性病所致。因热血流旺盛,舌体血管充血所形成。若舌红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者,多见于高热持久的重症病人,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乙型脑炎等;若舌尖红,多见于失眠、劳累等病人;若舌边红,多见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舌色暗红则表明气血不足,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血脂高所致;如果舌色淡红,则可能是贫血或者慢性疾病所致。亡阴证也会出现红舌,因为亡阴,虚火迫使血液运行加速,致使舌体脉络充盈所致。

绛舌

舌色比红舌色更深,呈深红色或略带暗红色者,为绛舌,一般多由红舌演变而来。证见舌绛干燥,表面有芒刺、裂纹,还能看到斑疹,病人有神昏谵语、心烦不寐等症。绛舌多见于急性病和重症病人,如败血症、脑炎、腹腔脓肿等。若患温病,可致舌呈红绛色,这是由于热入营分,耗伤营阴,致血液浓缩,血液运行不畅所致。

血得热则运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故无论外感病,邪热入里,或是内伤杂病,脏腑火热炽盛,均可致舌红或绛。如果阴虚火旺,虚火便会迫使血液运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此种情况也可致舌质红或绛。

紫舌

紫为蓝、红合成的颜色。紫舌一般有绛紫舌和青紫舌之分。

绛紫舌 主温病热入营血。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运行不畅而壅滞;导致舌绛紫而干枯乏津。

青紫舌 即舌色青紫,或青紫有淤斑。造成青紫舌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阴寒内盛,不得宣通,导致血行不畅而淤滞,一般舌呈淡紫色或淡青色而湿润。

二是肺气壅滞或肝失疏泄,或气虚无力行血,血行迟滞而致血淤。

三是中毒,是由于热病伤阴,脱水过重,舌体上的血管血流郁滞而致。病人可有精神委靡、面色苍白、手足凉冷等症状。

青紫舌多见于危重病人,预后不良。某些食物或药物中毒致血行不畅,导致舌质淡紫或青紫。

观舌质

细嫩舌

舌体形质虚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是由于阳气亏虚,无力运血上荣于舌而致舌色浅淡;因阳气亏虚,水湿不化,上泛于舌,又致舌质虚胖娇嫩。故娇嫩舌主虚证,尤其是阳虚证。也常见于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虚寒症病人。

粗老舌

舌体形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有皱缩,舌色偏暗,为粗老舌。因邪盛而正气未衰,正邪交争,邪气壅滞于舌所致。此舌形主实证,尤其主气滞血淤,这是因为血液壅滞于舌,日久使舌体失养,从而导致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偏暗;若郁热久积会伤津,致使舌体失养,故也可致舌质坚敛苍老、舌色暗红,多见于急性热病。

瘦薄舌

舌体较正常舌瘦小而薄,为瘦薄舌。瘦薄舌是由于气血两虚或阴液亏虚,舌体失于充盈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此种舌形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舌肌和舌上皮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肿瘤等。

胖大舌

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肿胀、胖大,伸舌可致满口,为胖大舌。主要为脾肾阳虚的征象,如慢性结肠炎、泻泄、胰腺炎等。

点刺舌

点是指蕈状乳头充血水肿,体积增大;刺是指蕈状乳头充血增大,高突如刺,扪之棘手。二者主脏腑火热炽盛或温病营血热盛。因脏腑火热炽盛或营血热盛,热盛血涌,血得热而加速循环,致使舌体脉络和蕈状乳头充盈,最终导致舌红绛而生点刺,热愈盛则点刺愈多。舌体不同部位的点刺,提示不同脏腑存在热盛。如舌尖出现点刺,提示心火亢盛;舌边生点刺,提示肝胆火盛。点刺舌常伴有红绛舌,见于高热肺炎、急性热症。

肿胀舌

⊙肿胀舌

舌体肿大满口,不能回缩,甚至不能闭口,为肿胀舌。肿胀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心脾热盛,因舌为心之苗,心脾热盛,热毒上壅于舌,致舌鲜红而肿胀、疼痛;二是热邪夹酒毒上壅,嗜酒之人,易感温热之邪,邪热夹酒毒上壅于舌,可致舌绛紫而肿胀;三是中毒,某些食物或药物中毒,使血液壅滞于血脉之中,舌体脉络壅滞,致舌青紫而肿胀;四是先天性舌血管瘤,由于先天舌体血络局部郁闭、血行不畅而致舌局部青紫、肿胀。

裂纹舌

⊙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的裂纹、裂沟,为裂纹舌。裂纹舌的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阴血或津液亏虚,致使舌体失养所致。其形成原因有四方面,一是热盛伤津,致使舌体失于濡养,从而导致舌红绛而有裂纹;二是阴虚火旺,致使阴液不足,舌体失于滋润,从而导致舌红绛、干瘦而有裂纹;三是血虚,致使舌体失于濡养,从而导致舌淡白而有裂纹;四是脾虚湿盛,致使舌体被湿邪长期浸渍,也可导致裂纹舌的出现,其特点是舌淡、胖嫩而有裂纹。

望舌态

舌态是指舌的动态。舌体屈伸活动灵便自如,为正常舌态,是生命活动正常、气血充沛、经脉调畅的表现。病理性舌态主要有舌体痿软、强硬、颤动、歪斜、吐弄和短缩。

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屈伸,被称为痿软舌。主阴虚和气血虚衰。特别是在热病后期,阴虚火旺、邪热伤阴、肝肾阴液大伤或内伤久病,均可导致阴液不足,致使舌体筋脉因失养而弛纵,从而使舌体红绛、少苔而痿软。另外,久病气血亏虚,也可导致舌体筋脉失养而弛纵,但舌体会呈淡白而痿软。此舌态常由重症肌无力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

强硬舌

强硬舌的特点是舌体板硬强直,转动不灵,屈伸不利。主热入心包,高热伤津和风痰内阻。舌为心之苗,热入心包,生命活动被抑制,舌头无法被控制而失去灵动,因而凡高热神昏者,其舌体常呈红绛而强硬状。同时高热还会损伤机体的津液,致使舌体筋脉失养而导致舌体转动不灵,因而高热神清者,其舌体常呈红干而强硬状。

如果中老年人舌体逐渐或突然转动不灵,板硬强直,言语謇涩,常为舌体脉络受风痰阻络所致。多见于中风先兆、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因此,若患者有肝阳上亢病史,无论是突然出现,还是逐渐出现舌体转动不灵,板硬强直,均为中风先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治疗,以免发生中风。

颤动舌

伸舌时,舌体颤动不止,且不能自主,被称为颤动舌。主气血两虚、动风、阳虚,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患者。

因为气血两虚和阳虚,易使舌体失于温养和濡润,从而导致舌质淡白,并且伸舌时舌体会微微震颤不止。

⊙颤动舌

由于风的性质是轻扬而且活动性强,风动则容易引起收缩痉挛等现象,故无论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肝阳化风,均可出现舌体颤动。高热,舌红绛而颤动为热邪过盛而生风之兆;阴虚动风,多见于热病后期,低热颧赤,盗汗,舌红绛少苔而颤动;肝阳化风,眩晕,总是感觉要摔倒,头摇动,脖子僵硬,舌红而颤动;血虚生风,眩晕,面色苍白,肢体麻木震颤,舌淡白而颤动。

喜欢喝酒的人,易导致酒毒伤肝,肝主筋,筋脉失养则容易痉挛,故可致舌颤。另外,伸舌时,由于心情紧张,亦可致舌体微微颤动,这并不是病态。舌颤动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神经衰弱等。

歪斜舌

伸舌时,如果舌体偏向一侧歪斜,被称为歪斜舌。主风痰阻络和痰淤阻络。由于肝阳化风,肝风夹痰阻滞了舌体的一侧脉络,故伸舌时舌体偏歪于一侧。若痰浊和淤血相互作用,阻滞舌体一侧的脉络,也可导致伸舌时舌体偏歪于一侧。故歪斜舌多见于中风先兆和中风后遗症。

吐弄舌

如果舌体伸出口外后,不能立即回缩,称为吐舌;如果伸舌微露出口,立即回缩,反复不停,或舌舐口唇,而且不停地舔嘴唇,称为弄舌。吐舌、弄舌的主要病因是心脾热盛。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短缩舌

舌体卷缩、紧缩而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短缩舌主气血两虚,寒凝筋脉,热盛伤津,风痰内阻和肝肾之阴欲竭。短缩舌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受机体气血两虚影响,易使舌体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痉挛,从而导致舌淡白而短缩;受寒性收引影响,易使舌体筋脉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舌呈淡白色或青紫色,且湿润而短缩。以上两种原因所致的短缩舌,常见于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肝病昏迷、脑病昏迷等症。如果机体内出现热盛伤津的情形,同样也会导致舌体筋脉失于濡养而绌急,从而导致舌体短缩而呈红绛色。如果机体内的风痰阻滞到舌体的脉络,则会导致脉络不利而使舌体短缩,并使舌体呈淡胖苔腻状。

望舌苔

《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医门棒喝》曰:“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从上属引文中不难看出,察舌质,主要是观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及其运行情况,而验舌苔主要是辨别病邪的深浅及其性质。

古代医家认为,舌苔系胃气上蒸舌面而成,故舌苔亦可反映胃气的情况。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厚均匀,干湿适中的。在有疾病时则出现苔色和苔质的改变,能反映出疾病的轻重和病变位置。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由于疾病种类的不同或疾病的不同时期,苔色会随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薄白苔变成白苔、黄苔、黑苔等。

白苔

白苔主表证 因邪气在表,尚未入里,故苔仍为薄白状。苔薄白而润,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多见于表热证或燥邪袭表;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表证夹痰。

白苔主里热证 多见积粉苔和白燥裂苔。若苔白厚如积粉,扪之滑利不燥,为积粉苔,常见于温病,由热毒与秽浊之气搏结而成;若苔白燥裂如沙,扪之糙手,为白燥裂苔,亦多见于温病,因温病内热暴起,舌苔未及转黄而津液暴伤所致。

白苔主里寒证 多见于实寒证和虚寒证。寒邪内侵,阴寒内盛,故舌苔为白润;阳虚寒盛,水液不化,则舌淡胖嫩而苔白滑;白苔尚见于湿浊、痰饮、宿食停滞,此三者均属里证,其特点是苔白厚腻,因湿浊、痰饮、宿食内停,湿浊之气上泛于舌所致。

此外,苔白少津而光亮,如雪花散布于舌面上,为雪花苔。《辨舌指南》云:“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俗名雪花苔,为脾冷而闭也。”《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又云:“热痢伤阴,直至呃逆不食,白苔雪花,病势危险。”可见雪花苔既可见于脾阳不振,又可见于热痢伤阴。亦多见于初病、轻病,一般预后良好,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黄苔

黄苔系热邪熏蒸舌面而成,故主里证、热证。一般苔越黄,说明里热越重,如果舌苔呈淡黄色说明热轻,如果舌苔呈深黄色则说明热重,而如果舌体为焦黄色则说明热邪较重,而且存在于身体的时间较长,应及时调理。

临床上常常结合舌质及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等苔质变化来判断黄苔的具体主病。黄腻苔,即苔黄而质腻,主湿热内蕴、痰热、痰火、痰饮化热、食积化热;黄糙苔,即苔黄而干燥,质地板硬,望之如沙,扪之糙手;黄瓣苔,即苔黄燥结而有裂纹;焦黄苔,即苔色黄黑相兼,如烧焦的锅巴。三者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黄滑苔,即苔淡黄而滑润,多伴舌淡胖嫩,为阳虚痰饮,久积化热或气血两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薄黄苔,苔薄而淡黄,外感病多见于表寒证,寒邪入里化热不甚或风热表证。亦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心病、尿路感染等疾病。

⊙黄苔

灰、黑苔

灰为黑之渐,黑为灰之甚。故灰苔和黑苔的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基本相同,无本质的区别,但其代表的意义有病情轻重不同。灰苔多病轻,黑苔多病重。若舌苔由灰变黑,常提示病情加重;反之,则预示病情在逐渐好转。

灰苔和黑苔主病皆有寒热两个方面,其主要鉴别点是苔质的润燥,苔灰黑而润者为寒;苔灰黑而燥者为热。

灰苔主病有虚实寒热之分。苔灰而干者,属里热证,外感病见于热盛伤津,多由黄燥苔转化而来,内伤杂病见于阴虚火旺;苔灰而润滑者,多由白润苔或白滑苔转化而来,主要见于寒湿内阻、痰饮内停和阳虚湿盛。

黑苔主病也有虚实寒热之分。若苔焦黑甚至燥裂,提示热极、津液大伤,或因风热内传,或寒邪入里化热,火热炽盛,致使津液大伤,从而导致舌红而苔焦黑;若阳明腑实、燥热内结、腑气不通,则苔焦黑而起芒刺,此类黑苔多由黄燥苔或灰干苔转化而来;苔黑而滑润,见于阳虚、寒湿内盛之证,主要是由于阳虚、寒湿久积而形成黑且滑润的舌苔,此类舌苔多由灰润苔转化而来;若肝病患者的舌色呈蓝色、舌苔呈黑色或久病后舌卷苔黑,是病情危重的舌象,提示肝肾两脏的阴液亏损严重,病情危重。

⊙灰、黑苔

总之,不同苔色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同一苔色亦主不同的病证。临床应结合苔质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08 齿诊——记录人体脏腑的信息表

人的牙齿,也能反映出人体各脏腑的信息。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解剖学为依据,牙齿与脏腑可对应分属为:上切牙属心,下切牙属肾;上尖牙及前磨牙属胃,下尖牙及前磨牙属脾;上左磨牙属胆,下左磨牙属肝;上右磨牙属大肠,下右磨牙属肺。明确了齿诊的脏腑部位分属,对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望牙齿的颜色诊病

“明眸皓齿”“齿白似雪”,这是古人赞美健康牙齿的诗句。可见,拥有好的牙齿,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从牙齿颜色看健康呢?

白色

牙齿表面虽然白,但不折光,就像墙上的白灰一样,这是牙齿钙化不全的现象,叫白空质色,这类牙齿不坚硬,容易磨损,易患龋齿病。如果牙齿颜色呈死白色,多提示在母体妊娠期摄取钙质不足,或婴幼儿时期患严重的传染病及慢性病所造成的。

黑色

若牙齿颜色呈灰黑色,且口唇颜色也为黑色,则提示性功能不是很强,但欲望则经常有;若病重之人,牙齿显现为黑色,则说明内脏的气血将要耗竭,常为不治之症;如果牙齿为黑色,且面目也为黑色,伴见身体浮肿、腰痛如折、盗汗严重等症状,提示罹患很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如果牙齿焦黑干燥犹如枯骨,并伴随唇舌焦枯瘦瘪,无论在急性外感热病还是在杂病中,都说明肾精虚极,肾之本色外漏,津液濒于耗竭。

黄色

若牙齿颜色呈黄色,多是由于婴幼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造成的。这种牙齿刚萌出就是黄色的,而且牙齿表面还可出现高低不平,或有呈斑块状脱落样改变;若牙齿颜色呈黄褐色或黑色,则多是由于长期吸烟、喝茶、饮用有色素的饮料造成的色素沉积,对已形成的牙垢、牙石应进行定期清除,最少一年做一次洁牙,以免刺激牙龈引起炎症及出血,或引起龋蚀;若牙齿色黄而略带润泽,这类人群虽然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实质上身心都很强韧;若牙齿颜色呈灰黄色,多是由于广泛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等药物引起的,若幼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间过久,会使恒牙牙齿变成灰黄色,这种牙俗称四环素牙,在此提醒人们注意,在连续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一定要慎重,不可多服,且一次不要超过一周,以免毁坏牙齿,尤其是有肾病的儿童,对四环素类的药物排泄不好,更容易产生体内积蓄而造成灰黄色牙;若牙齿显现黄色,且面部呈现污垢之色,提示将要发生瘟疫;如果牙齿颜色忽然变黄,提示已出现肾虚;如果牙齿颜色如同黄豆般,提示肾气欲绝。

红色

如果牙齿呈现红色,提示罹患伤寒或者其他急性皮疹感染;经常接触一些有色金属,比如铜、铁、镍、锰等尘土或者金属盐的,可能会使牙齿根部出现与该金属颜色相近的线带;牙齿呈现棕色,可能患有代谢性疾病或黑尿病;患有核红细胞增多症的小儿,牙齿会呈现灰绿色;孕妇在怀孕期间罹患风疹、毒血症等病患时,牙齿会呈现棕灰色。

望牙齿的形态诊病

牙齿排列紊乱者,提示脊柱可能存在弯曲。

牙齿排列不整齐者,如果为男性,提示易患阳痿。

牙齿缝变宽者,提示罹患重症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牙槽萎缩等症。

上排前牙两牙齿间分离得较远,且牙齿下缘呈半月形凹陷者,为先天性梅毒所特有的征兆。

上门牙外龇,牙齿缝隙变大,口唇无法闭上的,称为“牙周型牙周病”,多由长期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若为女性,则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

牙齿表面不光洁,提示牙釉质生长不全,佝偻病或者小儿长期发热。

牙齿过早变坏者,预示着其晚年身体欠佳。

拔除门牙,改镶假牙,会对体内激素产生影响,导致激素分泌减少,如果为女性,则会导致乳房变小。

一些不明原因导致牙齿缺失的,为脾胃虚弱的征兆,预示此人非常喜欢吃甜食。

望齿龈诊病

齿龈出血是口腔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证之一,引起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而牙龈出血也可以预示或者显现身体的健康状况。

齿龈出血量很大,如同泉涌,且伴有红肿,血色鲜红,多为阳明实热、胃火上炎导致灼伤齿龈的缘故。

齿龈色淡不肿,但也出血的,多为脾虚不能摄血的征兆,若出血量不多,呈点滴渗透状,血色淡红,为气血亏虚或者肾阴亏耗的征兆。

齿龈之间结有血瓣,色紫如同干漆,多为阳明热盛,导致脉络被灼伤而引起出血的征兆,如果齿龈之间有凝固的血迹,颜色如同酱油的,这是阴血,为肾阴耗竭,虚火上炎,导致血分有热而灼伤脉络,从而导致出血的征兆。

齿龈出血,也有可能由一些外部原因导致的,比如牙齿天生排列不整齐,刷牙使用的牙刷过硬,导致牙龈损伤,内部原因可能是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凝血因子等所致,常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者,或者罹患慢性肝炎、肺结核等消耗性或营养性代谢疾病等。

牙齿缝间自动流血而且疼痛的,称为“牙宣”,是胃火冲激的征兆。如果只流血不疼痛的,为肝火内犯之征兆。

小儿面部呈现黑色,牙龈间流血,手脚冰冷,口臭难当,泄泻腹痛,啼哭不止的,为肾疳之征兆。 YhiZbPwAhaP9jPPT0vnOPvT7hHSDvefD3GZDiSURzN80eGMi00LolMBv0uRCti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