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家

1964年10月11日,我出生在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长老教会医院。那时候我母亲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微生物博士,父亲在纽约大学库兰特数学研究所读数学博士。

出生不到两个月,爷爷得了肝癌,父母带我回国陪爷爷。爷爷过世后,把我留下来陪奶奶,一年多之后回到纽约。

据说我小时候非常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很多唐诗。不过后来有一次奔跑时撞到柱子,一半的脸都成了黑青色,我想大概是从那个时候起就变笨了很多。

哥伦比亚大学紧邻哈林区,但为了母亲上学方便,我们住在她学校旁边的一栋简单公寓里,每天父亲坐地铁到纽约市的南边去上课。哈林区是相当危险的贫民窟,到今天我还记得,有一次从窗口看到小偷从天井的防火梯爬进对面人家,有人报警之后,来了一个肥胖的警察,他一面爬,一面发抖,我好奇地偷偷看着。

我回到美国,不会英文,不喜欢上幼稚园,也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躲在教室最后面和天竺鼠玩。去公园的时候,老师总是担心我落后走丟。最深的印象,是一次上厕所时,没有卫生纸,又有人把灯关了,我一个人在黑暗中,不知道该怎么办,坐在马桶上很久很久。

到5岁多的时候,蒋中正先生和蒋经国先生希望我父亲回台湾工作,让王永庆先生出面请他做明志工专——现在的明志大学——的校长,是台湾最年轻的校长。

我小学在复兴小学,是一个明星小学,有点儿像现在的北京四中,学生读书成绩都特别好,多半家境也比较好。

刚回国时我们住在信义路我爷爷的公馆里,院子很大,还有假山和防空洞。后来没多久,这个老房子被拆掉了,那块地方后来做成了纪念蒋中正先生的中正纪念堂。我们就搬到了仁爱路三段120号,在空军总部的正对面,地点有点像是在北京长安街的正中心地带。房子大概900平米,占地大约1500平米。

原来全家和奶奶一起住在一栋房子里。奶奶的房子楼下是大客厅、大饭厅、小饭厅、一个书房,还有厨房跟地下室;楼上是奶奶的卧室、会客房,父母房,我和弟弟一间,还有一间是照顾奶奶的老家人住的。

后来孩子多了,把车库上面加盖了大约150平米,父母和我们五个孩子住。三间卧室,一间小客厅,一间小厨房。三间卧室父母住一间,我和我二弟住一间,三个小的弟弟妹妹住一间。楼下车库后面还有工作人员吃饭和住宿的地方。 TAVmp5aHfq20mnxplszAZfBVXnUHzbTDJdCB7+9waGq8OxEoVmsywmdxZFj/CA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