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后,魏惠王被迫讲和,把庞涓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邯郸还给了赵国。赵国也因为齐军的援救而继续存在,很快又恢复了生机。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十二个诸侯国会盟,一起朝见周天子,阵势搞得跟当年的春秋霸主差不多。
又过了四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会盟为由,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大军进攻韩国,企图一举灭亡韩国。
在魏国大军的攻势下,弱小的韩国哪是对手?很快,魏军兵临韩国国都,韩国国君没办法,只得派人去齐国求救。
这时候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早就对魏国不满意了,想狠狠杀杀魏国的威风,但他手下的大臣却为这件事儿吵翻了天。
当时齐国的相国是美男子邹忌,他不同意救韩国。他说:“魏国和韩国狗咬狗,一嘴毛,跟咱们有什么关系?让他们两败俱伤岂不是最好!”
田忌却说:“如果现在不出手相救,韩国一定会被魏国吞并,这对咱们可是不利的。”
最后,孙膑出了个两全齐美的主意:“咱们可以,也应该去救韩国,但没必要为了维护韩国的利益跟魏国死磕。咱们可以先放出风去,告诉韩国人咱们一定会出手相救,然后让韩国跟魏国先死磕,等他俩磕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出手。这样一来,咱们的利益就最大化了。”
于是,齐国一面答应韩国的救援请求,一面又抱着膀子待在一旁看戏。直到韩军同魏军交战五次都失败后,田忌和孙膑的军队才晃晃悠悠地出发。
这一次,孙膑又故技重施,大军直奔魏都大梁。他隔空跟庞涓喊话:“我就打大梁了,有本事你别来!”
庞涓没想到孙膑又来这招,只得火速回军救援。结果齐国的军队一仗都没打,就都撤了。
庞涓气不打一处来:“好家伙,我玩儿命赶回来,结果你撤了。”这就跟狠狠地挥起拳头打到了棉花上,庞涓浑身都不舒服。
魏惠王也被整怒了,他立即下令,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率雄师十万,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嚷嚷着要打魏国,结果没打就撤,不是因为他没辙,而是因为他知道,魏军一向轻视齐军。齐军此时撤退,魏军一定会骄傲轻敌,急于求战。
做戏做全套。在齐军撤退的途中,孙膑下令第一天挖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第三天减少为三万,给庞涓造成在魏军的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庞涓虽然比不上孙膑聪明,但也不是庸才。一开始,他的追击策略还是比较谨慎的,行军速度也不算快,各部队之间联络有序,互相照应。
但后来,庞涓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少,就理所当然地想:“齐国那帮胆小鬼,仗没打完呢,人就跑了一大半儿,真是天赐良机。”
庞涓让步兵留在后面慢慢赶路,自己率领精锐骑兵,马不停蹄地沿着齐军撤退的方向猛追不舍。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系列的行动,都在齐国侦察兵的监视之中。
孙膑计算着魏军到傍晚时分一定会到达马陵。马陵地势险峻,一条窄道夹在两山中间,道旁树木丛生,是设伏歼敌的好战场。孙膑命令齐军停止前进,砍伐树木堵塞道路,然后布下重重埋伏,准备围歼追敌。
孙膑还特意让士兵刮去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色的树干上,用黑涂料写上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然后挑选了一万弓弩手,埋伏在山路两旁,命令他们只要傍晚时看到火把,就万弩齐发。
庞涓的骑兵果然如孙膑所料,在傍晚时进入了齐军设伏的区域。庞涓来到那棵被刮皮的大树下,发现上面有一行字,但是天太黑看不清楚,就让人点起火把照明。他字儿还没读完呢,两边就万弩齐发,把魏军全部射成了刺猬。
庞涓眼见败局已定,无法挽救,仰天长叹道:“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说罢,他便拔剑自刎了。
齐军乘胜追击,魏军全军覆没,连统帅太子申都成了战俘,这就是战国时著名的“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的霸权。与此同时,齐国声威大振,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
庞涓跟孙膑斗智的同时,秦国也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使秦国成为了战国首强,还为其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