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古代四大巾帼英雄

崇祯皇帝曾经有诗云:“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崇祯皇帝的这句诗道出了千万女子的内心。“何必将军是丈夫”,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我国古代,民间就传说着四位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她们或者历史上确有原型,或者由人们的激情创作而成。

(一)代父从军——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感概其传说,写下《题木兰庙》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姓氏已不可考,所处的具体朝代亦有争论。只知当时因有战事,政权需从每户征调男子上前线征战。但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家中弟弟年龄尚幼,都不适合征战。为防止父亲或弟弟被强行征召,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长期为国戍边,对很多男子来说都极为艰苦,但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立下卓著功勋,并在战争结束后凯旋归去。

(二)满门忠烈——穆桂英

穆桂英

穆桂英,生长于穆柯寨,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辽战争中,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诸杨家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在杨宗保于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此时她已五十岁,但仍锐气不减,一马当先,力战番将。这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人们敬仰穆桂英,不仅仅是因为其有勇,还因其公私分明,刚柔并进:作为刚过门的媳妇,就敢于挑大梁,挂帅破天门阵;丈夫不服令,铁面无私挨打军棍,可晚上回帐,仍是柔情脉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正是一个好女人,柔中有刚,刚中见柔。

(三)大唐奇女——樊梨花

樊梨花

在故事中,樊梨花为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她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她自嫁于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并于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继续平定西凉之乱。因居功至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总的来说,她既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又是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四)不让须眉——梁红玉

梁红玉

梁红玉,宋朝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妾。她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于是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

后韩世忠随军平定方腊,在庆功宴上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属。建炎三年,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sXSNpyGqDveK5aAYS3x2w2glyz0MI//2XlK6yLaW6W+R3GZtz3iaoIME4ykjv16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