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军中有女气难扬?巾帼不让须眉?

在中国传承下来的观念中,提到女子,大多是相夫教子、针织女红、三从四德之类,跟战争完全沾不上边,其实在中国从来不乏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妇人,战场上桴鼓亲操,叱咤风云。那么究竟是军中有女气难扬?还是巾帼不让须眉?历来莫衷一是。

(一)军中有女气难扬

“军中有女气难扬”在清代《都门纪变百咏》中有记载。其实早在《商君书·垦令》中就有规定:“令军市无有女子。”似乎在当时某些观念中,存在着女子妨害军事的意识。从《商君书》到《都门纪变百咏》,上下绵延几千年,女子妨碍军事的观念一直存在,是确有此事还有一种托词?抑或是一种推卸责任?

《汉书·李陵传》记载,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将军李广利率军出酒泉,与匈奴右贤王战于天山,起初令李陵督将辎重,李陵亲见天子,请求“自当一队”,“愿以少击众”。汉武帝很感动,准许了他。然而,战争形势并不像李陵预想的那样顺利,而是损失惨重。李陵身为主帅,看到这样的场景,并没有检讨自己的战术,却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李陵把这次战败的原因归到军中有女人存在,事实上,在李陵的军队中,不仅有女子,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些女子来源于“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她们为了有个活路,便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了,“陵搜得,皆剑斩之”。班固紧接着记了一句“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是不是一种巧合,无从考证,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在李陵看来“军中有女气难扬”。

(二)巾帼不让须眉

在千古传说和演义中,中国最出名的女统帅当属花木兰,紧随其后的还有佘赛花、萧太后、穆桂英、梁红玉、杨四娘、唐赛儿、秦良玉、王聪儿……

这些人中不排除有虚构的人物,但在民间影响甚深。她们出色的军事才能经过历代小说家和评书艺人的加工而变得玄之又玄,为了表现出这些女子的不让须眉,往往在小说中会精心设计一些桥段和情节,突出这些女人的与众不同,千古垂青。比如《杨家将》中的“十二寡妇征西”。

杨门一家十二个寡妇,而且个个都能骑马打仗,单是这一点就很可疑,而小说家则将她们出征一事写得神乎其神,最后大胜还朝。

有关资料显示,佘太君确有其人。光绪《岢岚县志》记载:

(杨)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长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

这段资料足以说明佘(同“折”)太君的不同寻常,能够辅佐自己的丈夫立下战功,并且可以为了自己丈夫的不平之事向皇帝上疏,最终取得成功。在以佘赛花为代表的“女强人”的军旅生涯中,“军中有女气难扬”的古训变得毫无意义。她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参与了改变历史观念的使命,留下了千古芳名。

这些巾帼女英雄的事迹之所以被传颂千年,一是因为她们不俗的表现,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何况“巾帼不让须眉”在男权社会中,更是难上加难。 6rKUOIggu04YT2hBntfHWUlt4G9gKb+gMJA9rXFvlD8bYiYCfOaj6df/KElLgB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