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考生
他姓张,“无忌”是我给他取的外号。之所以给他取名“张无忌”,是因为他凡事不忌讳的缘故。
比如,他吃饭时不忌生冷。他爱学习,尤爱数学。有时,我好心给他打了饭,送到他跟前,他往往还在眉头紧锁研究着深奥的题目。我吃到肚子里的饭都消化了,方才听他大呼一声:“好!”不用说,他把这道题攻下了。然后他才捧起手边的凉饭,一边朝嘴里扒着饭,一边眉飞色舞、得意扬扬地向我讲解他解题时的“妙手偶得”,讲他怎样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攻下难题。同“张无忌”在一起同桌两年,我的数学成绩有很大提高,这都是听他讲解的结果。受他的感染,我也爱上了学习,觉得学习虽苦却自有乐趣。
再比如,他穿衣不忌好坏。在我的印象中,“张无忌”的外套只有两套。一套是校服,另一套还是校服。不同的是,一套是单的,另一套是夹层的。春夏秋三季,他穿单校服;冬天,他穿夹层校服。不但衣服很少换,而且穿着也不讲究。一次写作业,我总觉得他的袖子扫来扫去碍我的事,我就说:“‘张无忌’,你的袖子怎么回事?”他茫然地说:“怎么了?”我扯了扯他的袖子:“它扫来扫去碍我的事!”“张无忌”就扯了扯自己的袖子,这才发现穿在棉校服里面的衬衣有一只袖子没穿在胳膊上。他抱歉地嘿嘿一笑说:“早上起得匆忙,没穿好!”
“张无忌”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对穿衣吃饭这类小事自是 “无忌”,而有了这样的刻苦,年级第一的位子总是非他莫属。小说中的张无忌是武林盟主,他,是学坛盟主。“张无忌”常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清华大学。
可到了初三开学,“张无忌”没有来学校。他爸得了肝癌,他竟然辍学打工挣钱去了。他的愿望竟然成了泡影。
我怀念着“张无忌”,深深地怀念着同张无忌在一起的日子。那些日子里,我明白了投入地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远方的“张无忌”,你还好吗?
名师点评
本文有两大亮点:一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二是人物个性突出、感人。作者从 “ 张无忌 ” 这个外号的由来入手,刻画出了 “ 张无忌 ” 刻苦学习、不修边幅的形象,突出了 “ 张无忌 ” 学习认真、刻苦、有志气、勇于追求梦想的个性特征。读了此文,我们为 “ 张无忌 ” 的刻苦学习精神而感佩,为他的不修边幅而捧腹,为他的辍学、梦想破碎而惋惜。作者文字朴素、平实、不张扬,看似平淡的叙述、描写中蕴涵着浓厚的同窗深情。
河南一考生
我曾经深深地为自己拥有一对卑微贫穷的父母而羞愧。因为他们的身份是——捡废品的。
每天一大早,父母就出去,到学校,到工厂,到闹市区,到所有易聚集人群的场合,去捡拾人家丢弃的废纸壳、废塑料瓶。回来后,他们就把捡来的废品分拣捆扎,然后由父亲用三轮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去卖。这样一来,我们家就成了垃圾场。这一摊、那一堆,不是废纸就是废塑料瓶,有的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更要命的是,父母不光捡废品,有时还捡来别人扔掉的破衣服。母亲说:“这件衣服还新着呢,洗洗还能穿。俺老了,还讲啥形象,还不如留些钱给孩子买衣服。”
在学校里,我从不跟同学们谈起我的父母,因为别人的父母都比我的父母体面。他们不会把手伸进肮脏的垃圾箱捡拾废品,他们不会穿着五颜六色的拾来的衣服,他们不会被别人用鄙视的目光打探。
唉,为什么偏偏我拥有一对这样的父母?我常常叹息命运的不公。
又要交学费了,两千多块钱。父亲拿出一匝崭新的百元钞票递给我:“孩子,我特意换成整钱了。我知道咱家那些破烂的零钱会让人看不起,这样把钱换成整的再交,别人就不知道了!”我心头猛地一震,看着父亲,他黑瘦的脸一脸平静,头上还挂着一片废纸。看我看着他,他叹了口气:“孩子,爹娘没本事,让你跟着受苦了。你要好好学,将来别像爹娘现在这样。我和你娘都不敢到你学校去捡废纸,怕你脸上挂不住。”父亲似有好多话要说,但说不出来。这时母亲叫父亲:“他爹,你的脚被角钢割破了,去诊所包包吧,以免得破伤风。”父亲应道:“就这点小伤包啥,省点钱明天给孩子买肉吃。”
看着这崭新的钞票,又看着父亲,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多好的父母啊,他们是很卑微贫穷,但给予我的爱一点也不比其他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卑贱。
是的,也许命运注定不让我生在大富大贵之家,注定让我只能拥有这样一对贫穷卑微的父母。但是,别人的父母再富有、再高贵,他们会给我这样深厚的爱吗?不会。
朋友们啊,你曾经拥有父母的爱,也曾经拥有朋友的情,你不要只看他们的外表是那么平常,可是你知道吗?你现在所拥有的都是多么珍贵啊!所以,珍惜你所拥有的吧,不论它们多么卑微,但是对于你,那都是最真的情意。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开头部分极力描写父母身份的卑微,自己因父母身份低微而表现出的自卑情绪。充分铺垫后,又用交学费这件小事表现了父母对自己浓厚的爱,描写了一对身份虽然卑微,但却全身心地爱孩子的父母形象。
文中的细节描写起到了巧妙传情的作用。如写父亲 “ 他黑瘦的脸一脸平静,头上还挂着一片废纸”。父亲的脚割破了,宁愿省些钱为 “ 我 ” 买肉吃,也不去包扎等,这些细节无不表现了父母对 “ 我 ” 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