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0年全国卷Ⅱ 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针对这道材料作文题,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角度:

1.推崇“浅阅读”。我们可以在文中纠正人们对浅阅读的认识误区,并深入剖析浅阅读的优势和浅阅读流行的主客观原因。例如,可从“和时代节奏保持同步”、“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满足视觉享乐需要”等方面分析浅阅读的优势。

2.推崇“深阅读”。我们既可谈“为什么”要推崇深阅读,又可谈“怎么样”进行深阅读。例如,可从“体悟文化精髓”、“感受文化魅力”、“汲取文化营养”、“传承文化精髓”、“提升精神境界”等角度去谈深阅读的优势。再如,可从“摒弃功利思想”、“心境恬静平和”、“克服浮躁心理”等角度去谈深阅读的途径。

3.辩证审视“浅阅读”和“深阅读”。例如,我们可通过对二者求同,谈“不同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对知识、真理、文明的追求”,“尽管方式不同,但终究均未离开阅读,对此二者应因势利导”等立意;也可通过对二者求异,谈“浅阅读奉行‘实用主义’和‘速度主义’,而深阅读奉行‘精神主义’、‘非功利主义’”等立意;还可从因果角度审视二者的关系,谈“浅阅读的疯狂挤压,让深阅读渐行渐远”、“浅阅读的流行,让深阅读如花般飘零”等立意。

满分精华

静心深读

—考生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好书中蕴藏着无数的人生智慧,我们必须静心深读,才能品出其中况味。

书籍作为文字的载体,自古以来便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信息传递途径的畅通,书籍已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于是,观看影视剧代替了阅读经典名著,人们像喜欢“麦当劳”一样喜欢快餐文化,文字只是在人们眼前一晃而过,没有留下一丝令人陶醉的墨香和可以回味的阅读体验。于是,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直指现实的话题产生了——21世纪的人类是否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阅读?

翻开历史,在缕缕墨香中品味古人的智慧,探寻他们成功的足迹。我深深感受到:唯有静心深读,书籍的光芒才能照耀我们的心灵。

汉代有个名叫颜驷的人,自幼嗜书,无书不读,读过的书堆积满房,世人戏称“马四库”。读书原本足以怡情、足以博闻、足以长才,但颜驷读书只流于文字表面,没有学习其中的知识并深入品味和感悟其中的智慧,耗尽一生的时光,读书不倦却依旧碌碌无为。他年老时,汉武帝出于同情,勉强给了他一个都尉之职。

而苏轼读书却是另一番境界。苏轼年幼时即勤于学习且巧于读书。他亲手抄写三遍《汉书》,第一遍给每一部分内容拟写一个三字小标题,第二遍改为两字标题,第三遍则只用一个字概括文章、归纳主题。苏轼坚持深入研读经典,后来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静心深读,就是以平和安定的心态深入读书,思考总结,将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永久的精神财富。西方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我想,没有深入的阅读是不可能有如此收获的。

静心深读,能让我们体会到诗文中的美丽和哀愁,能让我们的脉搏与伟大的心灵一起跳动。静心深读,终将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阅卷老师点评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先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表明阅读的重要性,继而引出观点:唯有静心深读,书籍的光芒才能照耀我们的心灵。主体部分,作者以颜驷和苏轼两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为论据,在正反对比中突出了论点。结尾部分,引用培根的名言,再次强调、深化观点。全文脉络清晰,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深阅读之美

—考生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凌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品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一盏幽灯,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还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却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诗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浮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的语言。文中,长短句交错,如“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读来有一种韵律美;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及比喻手法,读来张弛有度,形象生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写“深阅读之美”时,没有一概否决“浅阅读”,而是辩证地分析,不偏执,不武断。这种辩证思维是值得提倡的。 B8R6Dr8i1SQ1I2jF+u8KAugCUew2uaet3z1RQIILoz9y4L5TrYxCuYhrg9MbiI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