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传说迈向文明

按照传统的说法,帝尧放弃了自己不肖的儿子丹朱,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贤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弃了自己无能的儿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让给了功盖天地的大禹。这种传位以德不以亲的做法,称作“禅让”。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存在呢?

考古发掘表明,尧、舜、禹的时代很可能贫富分化已非常严重,已经迈入了阶级社会,而就算仍处于原始社会,连猴群产生猴王都难免经过一番争斗,可见禅让的传说实在太温文尔雅,太过理想化了。对此,历代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些传说。

许由和巢父

主张禅让说的,主要是后世的儒家。根据这种说法,帝尧很早以前就在寻找合适的继承人,他听说有个名叫许由的人品德高尚,就想把王位传给许由。然而许由不愿意接受,连夜跑到箕山脚下的颍水去隐居。帝尧追到颍水,说:“好吧,既然您暂时不愿意接受王位,那就先来当我的辅佐官吧。”清高的许由听了更是厌恶,冲出屋子,到颍水边捧水来洗耳朵,以表示不愿再听。

许由有个朋友名叫巢父,正好牵着一头小牛来岸边喝水。得知许由洗耳的原因后,他不屑地说道:“你如果一直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谁又会想到把治理天下的重担往你肩上放呢?你自己沽名钓誉,现在惹祸上身,又跑来洗耳朵,把水弄脏,使我的小牛也遭到污染!”说罢,牵着小牛到上游去喝水了。

后人对此事评价说,当时所谓的天子,并不是真正钟鸣鼎食的君王,他们不过是原始社会的部族联盟长而已。毫无特权的帝尧生活极其清苦,所以一般人不愿意接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只有帝舜这种大贤,才肯接受禅让。然而,《韩非子》等书中,对此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和判断。

尧、舜、禹禅让之谜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提到,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帝舜,重臣鲧和共工反对说:“怎能把天下传给一介平民?”帝尧不但不听从他们的意见,还发兵将鲧杀死在羽山,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之都。《韩非子·忠孝》中又说,舜因为父母和弟弟象不肯悔改,最终流放了父母,杀死了象。《竹书纪年》中说,因为帝尧年老德衰,舜就将他囚禁在平阳,还派人拦阻其子丹朱,不使父子相见,最终篡夺了帝尧的君主之位。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尧舜之间的继承关系就不是禅让,而是篡位。类似的说法也对应在帝舜和大禹身上。传统说法认为,帝舜因为儿子商均不贤,就向上天推荐大禹作为他的继承人。17年后,他巡游到南方的苍梧之野时突然去世,安葬在九嶷山上。大禹坚持守丧三年,然后想请商均继位,但遭到诸侯和百姓们的一致反对,商均才勉强做了君主。但还有相反的说法,说帝舜并非巡游南方,而是被大禹流放到那里去的,大禹还趁机篡夺了他的君主宝座。

至于启之开创夏朝,也和前述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是儿子继承君位的胜利者,最终通过甘之战打败伯益而登上宝座。

华夏族的诞生

总之,根据考古发现,在夏朝以前贫富分化就已经很严重了,很可能已经迈入了阶级社会。那么尧、舜、禹三代君位相传,与其说是不切实际的禅让,不如说是摄政官和君主儿子之间的权力斗争。这只是从所谓“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化,是从军事民主制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从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化。

在传说中,帝舜和大禹经常会聚诸侯,发动战争,甚至斩杀不肯从命的重臣,其权威之重,权力之大,权限之广,也并非原始社会的部族联盟长所能够拥有的。而从夏启开创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中原地区的人们从此自称为夏,或者诸夏、华夏(华有繁华、华美的意思)——华夏族就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也从传说时代迈入了文明时代。 6IlC36NMRVKpvLMp9QGctTZzmHbEakeuWcn0vXI0ufT2GyK3zI9NDp9ljNNK1+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