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巫术空间与魔法世界

开启巫术之门

巫术的世界恐怕是最接近普通人的异度空间,只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学习和修炼巫术,从而成为一名巫师。不过要踏足这个世界,必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它带来的可能不是力量,而是邪恶。一切要看你的心灵是否纯洁,意志是否坚定。或许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巫术之门就会为你开启。

巫术的起源

在中世纪,教会对女巫的打击非常严厉,几乎各地都可以看到女巫被抓住烧死的场景。

要对巫术追根溯源是件希望渺茫的事情,但很多对此感兴趣的学者都没有放弃过努力。在业界,被认可的巫术起源说大致有三种: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的天然存在说;万物有灵论;伴随人类情感和精神出现的心理学说。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是天然存在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巫术永远没有‘起源’,永远不是发明的、编造的。一切巫术简单地说都是‘存在’,古已有之的存在”。

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巫术跟人类一样是天然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能力,而不是被谁创造或发明出来的文化现象。

然而后人却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说服力,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如果说巫术是人类的一种能力,那么是否说明动物也具有这样潜在或残留的能力,又或者说,是否会使用巫术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标准之一?但显然不是,动物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动物却没有。

当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被频频否认后,大多数人投向了万物有灵论的怀抱,他们认为巫术和宗教一样都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的基础上。

万物有灵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所创的学说,他认为原始人在经历过做梦、疾病、死亡等一系列身体现象后发现人除了肉体之外还有灵魂的存在。同样,植物、动物,乃至天地万物都是具有灵魂的。泰勒认为所有宗教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上的。

支持巫术起源于万物有灵论的人认为,人们在意识到灵魂存在之后,试图跟灵魂建立起一种更亲密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操控灵魂,阻止疾病和死亡,同时获得一些力量,这就是巫术的雏形。这种对巫术起源的解释存在了很长时间,甚至直到今天都有大批的拥护者。但随着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巫术的认识也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弗兰兹·博厄斯的情感说。他说:“巫术又是什么?我相信,如果一个男孩看到有人向他的照片上吐唾沫并将其剪碎,那他是有理由生气的。在我的学生时代,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其结果必然是一场斗殴,而我会竭尽全力给予对方实际的打击,作为他对我的象征性打击的报复。如果打赢了,我会认为这是我遭到损害以后的补偿,而这一切并没有任何心理分析的含义。我相信,我的感情和其他青年不会有什么两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态度就成了‘巫术’的了。”

弗兰兹·博厄斯所说的情感,是指发泄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情感。当人类遇到打击的时候,会从内心憎恨施与打击的人,从而咒骂、毁坏,甚至拳打脚踢。巫术恰好建立在这种情感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打击报复的工具。换言之,巫术是为了宣泄某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而存在,它可以是报复心,可以是痴迷心,也可以是占有欲。

迄今为止,没人能准确指出哪种学说是巫术起源的正确解释,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巫术的热爱和追求。

女巫:巫师中的佼佼者

即使不是巫术的狂热追求者也知道,巫师之中以女巫形象居多,她们妖媚且拥有巨大的超自然能力。为什么女巫的形象如此鲜明?大抵是因为女性形象本身就跟嫉妒和傲慢挂上了钩,加之妖艳的女人让男人趋之若鹜,而自古又有牢不可破的“红颜祸水”的观念,因此她们被视为邪恶的灵体,成为巫师的生力军。

早期的女巫形象应该是古希腊的赫卡忒,传说她是巫术和魔法的保护者,专管幽灵,一到晚上就会带着地狱之犬到人间,在三岔路口或坟场狩猎。人类看不到她,只有狗能看到她,因此夜晚狗一狂吠,就证明赫卡忒出现了。

在古老的拉丁文文献里,关于女巫的记载非常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里面描写的女巫形象丰富细腻,但几乎全是负面形象,没有一个善良的女巫。或许从女巫这个词诞生起,就是贬义词。到了公元100年前后,女巫的形象有了些许变化,她们被塑造成一群被神祇抛弃的女人,因为愤恨而充满怨气。虽然有变化,但还是脱离不了邪恶。她们住在墓穴里,能够出入地狱,会将尸体炼成巫膏。她们能占卜未来,能迷惑人心,可以轻易控制一个人的心智和身体,更能轻易要了人的命。

《巫师参加农村的婚礼》
俄罗斯画家瓦西里·马西莫夫作品。

女巫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但到了中世纪,她们的神力对自己构成了极大的生命威胁。从1480年开始,欧洲展开了一场长达300年的迫害女巫的风潮,有不可计数的无辜妇女成了这场风潮的受害者。

最著名的案例发生在中世纪的德国弗赖堡,受害者的名字在德国几乎家喻户晓,因为她们的名字至今还刻在弗赖堡中心的纪念墙上,那是德国为了反思那场黑暗风潮留下的警示。

她们的故事开始得十分平凡,就像许多普通的妇女那样,有家庭,有家人,在被杀害之前幸福过,也犯过一些错误。

400多年前的弗赖堡,有个出名的裁缝叫雅克,他不仅是裁缝总会的会长,还是市政领导成员之一。他有两个女儿,妻子去世后,他又娶了一任妻子名叫玛格蕾塔,后来又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菲利普,女儿叫苏珊娜。

苏珊娜长大后,雅克为她找了户好人家。可婚后的苏珊娜还跟其他男人保持联系,这在当时而言不仅影响声名,还攸关性命。雅克在职的时候,没人敢对苏珊娜指指点点。可雅克于1583年告老退休后,议论的声音立刻在街头泛滥,矛头直指苏珊娜的私生活。

传闻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苏珊娜的确在丈夫之外还有一个情人。情人叫马库斯,是个大学生,热情大胆,经常趁着苏珊娜丈夫外出的时候出入苏珊娜的住所,从不避讳。他因此被捕过很多次,可每次出狱后依然如故。警方没办法,只能把苏珊娜和马库斯都关了起来。马库斯在监狱里天天吵闹,弄得整个警局都不得安生。最后政府下了命令,把马库斯赶出了弗赖堡,终生不得再进入弗赖堡。

雅克有心找自己的老朋友帮忙从警局弄出苏珊娜,可疾病纠缠着他,连门都出不了。这么一来,玛格蕾塔只能出面花钱将苏珊娜赎出来。可这件事传到街头巷尾,不知怎么就变了味道,一个肉铺的伙计竟然说玛格蕾塔是女巫。尽管他后来一再说那是口误,却不可避免地为玛格蕾塔制造了一场悲剧。

在那个年代,女巫是异教徒,足够被千刀万剐。雅克不停为妻子辩解,也只是保住了她一时的安宁。雅克不久后便溘然长逝,留下了柔弱的玛格蕾塔独自面对外面的风言风语。更加不幸的是,雅克前脚去世,他的孩子们后脚就进来争夺家产。玛格蕾塔一面平息家里的纷争,一面抵抗外面的女巫谣言,很快就筋疲力尽。1599年2月19日,玛格蕾塔被以女巫的身份投进了监狱,跟她同时被捕的还有卡塔琳娜和安娜,她们同样是普通的妇女,不知为何被冤枉成了女巫。

起初,玛格蕾塔坚守自己的清白,说自己不是女巫,完全是被冤枉的。然而在漫长的酷刑岁月里,她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她不仅承认自己是女巫,还说自己跟卡塔琳娜和安娜都是在女巫聚会上认识的。

其实玛格蕾塔知道自己一旦认罪就会被杀,但就当时而言,死个痛快远比每天受严刑拷打要强上百倍。

很快,法庭就下达了对玛格蕾塔等人的死刑判决书。1599年3月24日,玛格蕾塔、卡塔琳娜和安娜被斩首示众,尸体也被烧成了灰烬。

玛格蕾塔等人的死亡掀起了迫害女巫运动的新高潮。在此之后,无数良家妇女被诬陷为女巫送进了法场。据统计,在300年的迫害女巫的风潮中,有十几万甚至几百万女性受害。数字之所以不能确定,是因为法庭记录早已失传,而且这些受害者中是否含有真正的异教徒已经不得而知。

其实纵观整个迫害女巫的风潮,归根结底是宗教派别间的争斗。在中世纪,所有被打上巫师标志的人,不论男女都要处死。

然而,尽管不断被打压,巫术还是以小团体的形式流传到了今天。这种来自古老人类的信仰,更贴近自然并倡导男女平等,这给许多在信仰途中迷失的人打开了一盏明灯。

众鬼的狂欢——万圣节

万圣节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鬼魂会重回人间,跟亲人朋友相见。当然,也有一些恶灵满心怨念要找人类报复,希望借此重生。于是,为了防止被鬼魂杀死,人们开始用衣服、面具和装饰品伪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也像一个鬼魂,让鬼魂难以分辨。找不到替身的鬼魂会在邪恶巫师的指引下伤害人类,从而引出一个个灵异的故事。然而现实中的万圣节,却是另一番模样。

巫师的节日

每年10月31日,是巫师的主要节日之一,也就是万圣夜,即万圣节的前夜。万圣节对异教徒而言,代表着夏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期画上了休止符。对巫师而言,则代表着辞旧迎新。

巫师认为,新旧交替之际是灵力最强的时候,不管是占卜,还是施法,效果都比平常要好。所以,巫师们经常在万圣夜聚会,一边闲聊一边占卜来年的运势。不过他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并不是聊天那么简单,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大祭司举行的庆祝仪式。在传统的巫术历史里,夏季归丰饶女神掌管,冬季则归狩猎之神统治,这跟人类原始的生活作息是统一的。在古时候,人们春夏季种植农作物,秋天收割,冬天贮藏和狩猎。

庆祝仪式就是要恭送丰饶女神的离开和迎请狩猎之神的到来。大祭司会戴着有牛角或鹿角装饰的帽子,感谢丰饶女神赐予的丰收,并祷祝狩猎之神为大家带来丰富的猎物。

万圣节的南瓜

除了两位大神的权力交替之外,万圣夜还被巫师视为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他们认为,死去的人会想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跟活着的亲人一起庆祝,于是会在万圣夜出来寻找亲朋好友。如果谁想跟死去的人通话,那么这一天绝对是好日子。有的巫师会在这一天举行通灵大会,帮助思念去世亲人的活人搭起一座灵魂之桥。

万圣节的来历

古老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被统称为凯尔特人,万圣节就出自他们的习俗和信仰。凯尔特人的新年在11月1日,也有一说是在10月31日。在他们看来,从11月起就是冬天,万物枯萎,生机尽失,需要靠之前积攒的食物来度过漫长的枯萎期,这无疑是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是旧与新的交替。与此同时,凯尔特人也认为所有的鬼魂都会在这一天重回故地,找一个替死鬼,从而让自己复活。活人因为惧怕死亡,所以戴上了各种各样恐怖的面具,一是混淆鬼魂的视听,二是以更凶恶的样子逼退鬼魂。除了面具,人们还会点燃灯火,在吓走鬼魂的同时也为鬼魂指引该去的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凯尔特人之所以在万圣节装扮成鬼怪的样子,是为了不被Samhain找到。Samhain是恶魔的名字,它能召唤恶灵,带来严冬,是太阳之神最大的敌人。每当10月31日这天,Samhain的力量就会增强,它可以轻松战胜太阳之神,并将其囚禁。而太阳之神经过六个月的蛰伏和修炼,会在春天变得强大,它会打败Samhain,重新照耀万物,带去蓬勃的生命力。而这六个月,就是秋天和冬天。

Samhain囚禁了太阳之神后,便会到人间寻找替身,陪伴它的是一群作恶多端的鬼魂。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戴上各式各样的恶鬼面具,据说这样可以混在鬼魂中不被认出,也可以躲过一劫。

公元1世纪,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之后,便把天主教的节日和凯尔特当地的传统新年结合在一起,变成了现在的万圣节,时间为11月1日。万圣节这个名词本身极具天主教的味道,它是“天下圣徒节日”的意思,英文为hallow,即为圣徒。万圣节诞生之后,风俗习惯依然继承了凯尔特的传统,戴恐怖面具、点燃烛火等。

中世纪来临后,万圣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被勒令消除,可事实上,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巫师继承了下来,并在每年新年的时候暗中进行。

杰克灯

万圣节最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南瓜灯,把南瓜挖空,刻上一张笑脸,把蜡烛放进去,摇曳的灯火把南瓜笑脸映照得十分诡异。烛火是万圣节的传统,但起初却不是放在南瓜里,而是放在萝卜、芜菁等植物里。后来用了南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南瓜个头大,容易雕刻。

如今,人们在万圣节这天,脸上涂满油彩,有的还戴上面具,一起狂欢,祈求好运。

不管把烛火放在什么植物里,它的名字都不变,就叫杰克灯。杰克是古爱尔兰一位传奇人物,他嗜酒如命,又喜欢捉弄别人,有次竟然连魔鬼都骗了。这事说起来十分有趣,他把魔鬼骗上了树,然后在树干上刻了十字架,把魔鬼困在了树上。魔鬼起初恐吓他,后来发现杰克根本不害怕,最终只能跟杰克谈条件。杰克告诉魔鬼,如果能用魔法让他一辈子不犯罪,那就放魔鬼下来。魔鬼答应了,从此杰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定罪。

也是因为有了魔法的庇护,杰克死后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只能以孤魂野鬼的状态游离在人间。而烛火就是他行动的指路灯,或者说是他现世的形态。从此之后,人们便认为烛火是死去亲人的灵魂,一定要小心保护,所以才放进了容器内,有了后来的南瓜灯。

万圣节的食物

万圣节有几样吃的东西是必备的:南瓜派、苹果、糖果,有的地方还会准备上等的牛羊肉。

● 南瓜

南瓜派在美国南方本来就是初冬最常见的食物,在万圣节吃只是更应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节日常见的零食。

● 苹果

11月1日除了是万圣节之外,还是古罗马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波摩娜节。波摩娜是“果树之神”,掌管所有果树的生与死、丰收与歉收。罗马占领凯尔特之后,也把波摩娜节跟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其实从节令上来讲,10月到11月本身就是苹果丰收的季节,万圣节吃苹果只是顺应时令而已。

在波摩娜节出现以前,凯尔特人对苹果就有着别样的情感。他们称苹果为银枝树,是鬼界的植物,象征着爱、产量高、智慧和预言。波摩娜节出现之后,万圣节有了咬苹果的游戏。在装满水的桶里或盆里,扔几个苹果,人们不能用手,只能用牙把苹果咬住叼出来。然后削苹果皮,如果能保持不断,那么把整条的苹果皮向后抛出,据说会形成未来伴侣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苹果不仅是游戏中的重要道具,还是万圣节的重要零食。用长长的竹签从苹果果蒂部位穿过去,裹上一层厚厚的糖衣,再蘸一些果仁、饼干碎、爆米花、棉花糖、肉桂粉、巧克力,简单朴实的苹果就变成了精巧的美食。

之前在美国,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焦糖苹果给上门要糖果的孩子。可有些存心不良的人在苹果里藏了刀片,导致不少孩子受伤。之后焦糖苹果便逐渐消失在万圣夜的家庭,取而代之的是单纯的糖和苹果汁。

● 糖

“不给糖果就捣蛋”,万圣夜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可以穿着奇装异服挨家挨户敲门说这句话。能要到糖果固然好,要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可以好好玩场恶作剧,为不给糖果的人家添点乱,而且不会因此受到处罚。

万圣节的糖果最经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装,造型以鬼怪居多。不过“不给糖果就捣蛋”这个传统的本来面目跟糖果没有关系。

公元9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徒们会在11月2日,也就是“万灵之日”的时候出门挨家挨户寻求捐赠,类似佛教的化缘。他们到乡间野外,敲开一户人家,乞讨一些饼干,然后帮这家去世的人祷告,祷祝他们能升入天堂。

这个习俗流传到近现代,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大人们也十分配合,只要孩子们来讨要糖果,都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对于现代人而言,万圣节的真正乐趣,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就是巫师

你未必认识真正的巫师!千万不要怀疑。你眼中的巫师是什么样的?穿着黑色长袍,有着黄色的瞳孔,面无表情,杀人于无形?不,这不是巫师。真正的巫师有自己的信仰,有超强的自控能力,尊重生命,不会轻易伤害生命。他们被压迫、被排挤,却鲜少因此而伤害谁。从某个角度而言,他们反而是弱势群体,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伤害的普通人。

巫师的13条准则

女巫面具

巫师之所以另类,巫术的神秘与诡异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巫师有自己的独特信仰却一直没有形成像基督教那样的规范系统。

从巫师诞生以来,就常以个人形式出现,很少形成一个团体,最多会在每年的重要节日举行一次大聚会。

1973年,为了解决巫师缺乏体制的问题,美国人卡尔·卢埃林·维斯切克创建了美国巫师委员会,由73名巫师成员组成。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经过无数次的吵架和沟通,终于达成了共识。维斯切克也顺势推出了自己拟写的“巫师信仰的13条准则”,用以规划和统一巫师的形象以及处世原则。

1978年,这13条准则正式成为巫师手册,并编入了美国陆军部手册165号13条,被称为“随军牧师指南”。

可惜的是,巫师委员会成立没多久就解散了,原因是缺乏凝聚力,这些巫师平时松散惯了,不愿意受约束。不过13条准则却完整保留下来了。

1. 月亮盈缺和季节变化是生命原始力量的表现,也是自然的节奏,我们拥有的生命力量应该是与此保持一致的。而我们所举行的仪式,正是为了与此保持一致。

2. 我们之所以拥有智慧,是因为我们对所处的环境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维护生态平衡、对物种进化保持觉悟。我们应该跟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3. 每个普通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也就是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不特属于谁,而属于每一个人。

4. 我们认为,宇宙中有两种力量,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力量。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创造力,需要通过男性力量和女性力量的交流来表现。性代表满足,更是生命的象征和载体,是巫术和宗教信仰的源头。

5. 我们把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称为精神世界,两者的互动是超自然现象和巫术的基础。它们对我们而言同样重要,都是满足我们需求的必然存在。

6. 我们不认可等级制度,但认可和尊重那些乐于跟人们分享智慧、知识的人,以及在领导岗位上充满奉献精神的人。

7. 我们所说的巫术是一种世界观和哲学,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们所处的生活而已。

8. 真正的巫师不会滥用自己的力量,反而会控制自己的力量,以做到不会在生活中伤害他人,并努力跟自然和睦相处。

9. 我们承认在进化过程中生命的意义,并逐渐发现宇宙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10. 我们之所以对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报以不满,是因为它们一再强调自己的“唯一性”,否认了其他的信仰和自由,并对异教进行残忍的迫害。

11. 作为美国的巫师,我们从不介意传统上遗留下来的关于巫术的各种争论。我们尊重并相信它们存在必然是有意义的。我们只会着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12. 我们不接受基督教给我们贴的“绝对邪恶”的标签,我们也不像基督教所说的那样崇拜撒旦或其他恶魔。我们不会用巫术来让人痛苦,也不会接受和容忍用排斥异己来达到个人利益的行为。

13. 我们所认为的对我们有益的事物,通常只存在于自然中,而且我们也只在自然范围内寻找,不会越界。

巫师也有三六九等

在巫术发展的历程里,不是所有的巫师都只有入会和不入会两种,有的传统也会为巫师划分等级。

一般来说,巫师的等级有三级:

第一等级是刚入门不久的巫师,他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成为初级巫师,再经过一年零一天的学习后,他们就可以步入第二等级。当然,这一年零一天并不只是个时间概念,不是只要等够日子就可以,而是要在这一年零一天里学习更多的巫术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占卜术、宗教仪式、草药学和占星学。在第一年零一天的时候,会有一次巫师聚会,等级高的巫师要进行考核,合格者进入第二等级。

第二等级的等待期依然是一年零一天,同时他们要学习更多、更深、更精的知识和技能。合格者则进入第三等级。

第三等级的巫师具有授课的资格,可以脱离原先的巫师聚会,自己组织新的巫师聚会。最高级别的祭司和长老都是从第三等级的巫师中选出来的。

巫师的法器

● 扫帚

常见的巫师文学里,总是会出现一些骑着扫帚在天空中来回飞的女巫形象。久而久之,扫帚就成了女巫的标志之一。

扫帚和女性一直有种天然的联系,扫帚代表家务,女性则是操持家务的人。在中世纪,女性离开家会把扫帚立在门口,表示不在家。这样一来,把女巫和扫帚联系在一起便情有可原。

沃尔帕吉斯之夜
传说,每年4月30日到5月1日的夜晚,魔鬼们和女巫们要在布罗肯山山顶举行狂欢节,这一天就叫沃尔帕吉斯之夜,也被称为魔鬼狂欢节。

最早出现女巫骑着扫帚飞翔的描述是在乌利希·莫里特的雕刻作品里,上面有三个女巫,她们长着动物脑袋,骑在扫帚上飞行;当人们都认为这只是艺术家的想象的时候,却有人站出来说自己亲眼见过骑扫帚飞行的女巫。

1453年,法国人爱德森说自己可以骑着扫帚飞行;1563年,一个名叫马丁·托洛夫的人声称自己的母亲就是女巫,夜晚会骑着扫帚在天空中飞翔。

不知从何时起,扫帚就成了女巫的主要交通工具,她们去参加巫师聚会的时候会骑着扫帚从烟囱出去,然后半夜再从烟囱回来。不过在一些地区,的确有一种仪式是需要骑着扫帚的。农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会请一些巫师作法帮助庄稼生长。作法的过程就是大家一起把扫帚或棍子放在两腿中间,然后拼命往上跳,据说跳得越高,庄稼长得就越旺盛。

在很多地区,扫帚还有扫走霉运的功能。比如在威尔士,新婚夫妇结婚时就要手拉手一起跳过横放在地上的扫帚,代表着霉运离开,以后会手牵手幸福生活。还有一些地方,扫帚倒在地上代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 荣誉之手

巫师的荣誉之手一直在被批判,因为它是一个常被用来行窃的工具。

荣誉之手是巫师用重刑犯的手制成的,具有巨大的邪恶力量。重刑犯被绞死后,巫师会切下他的左手或右手,然后跟铜锈、硝石、盐、荜拔粉末一起放在陶罐里,两个星期后取出晒干,之后在手上绑上蜡烛。点燃蜡烛,荣誉之手就会发挥其惊人的力量。当然,这里的蜡烛并不是普通蜡烛,而是由重刑犯身上的脂肪混合蜡烛、芝麻、马粪一起制成的。可以绑一支,也可以在五根手指上各绑一支。

荣誉之手可以开任何锁,还可以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巫师通过荣誉之手入侵民宅,盗取财物。不过荣誉之手也有克星,那就是由黑猫胆汁、白母鸡鸡油、鸣角枭的血做成的药膏。只要将这种药膏涂抹在门上,荣誉之手就会失效。

● 魔法刃

魔法刃也叫魔法匕首,是每个巫师的必备之物。有的资料称魔法匕首可以杀死魔鬼;有的资料则称魔法匕首不能用来砍杀,只是仪式上所需的法器,而且绝对不能沾血。

● 五芒星

五芒星从表面看跟五角星没什么区别,但从作用上来看,五芒星具有五角星不可比拟的驱魔和占卜的力量。五芒星里面刻满了咒语和巫术符号,做成盘子大小的时候,可以用来占卜和趋吉避凶。如果将五芒星画在地上,外面再加一个魔圈,就可以用来困住魔鬼或阻止魔鬼靠近。

除了以上这些法器,巫师常用的法器还有剑、魔杖、盐、水、绳、香炉、鞭子、蜡烛和铃铛。

巫师的聚会

巫师聚会跟常人聚会不同,不是吃吃喝喝、谈天说地,而是聚集在一起增强彼此的灵力以及举行拜祭仪式。

通常来说,巫师聚会的人数在13人,这并不是一个确数,而是一个概数,也有7人聚会。参加的巫师有男有女,他们坐在一个直径9米的魔圈里,举行拜祭神灵的仪式,主要是感谢神灵的庇佑和赐予。

巫术博物馆

西西尔·威廉森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巫术纳进博物馆的人,却是为数不多的因此而名声大振的人,他在博物馆中展出了许多巫师用过的法器和巫术类的稀缺资料,详细介绍了巫术的发展历程和巫师的生活。而他之所以对巫术如此痴迷,源于他小时候的离奇经历。

威廉森和巫术博物馆

威廉森出生在英国一个富庶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名海军指挥官,常年在外奔波;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丈夫在哪儿她就在哪儿,正因为如此,威廉森从读小学起就开始住校,假期也只能去亲戚家度过。

7岁那年的暑假,威廉森在叔叔威廉·拉塞尔·福克斯的家度过。叔叔的邻居有个名叫本瑟姆的小男孩,经常欺负他。有一次,威廉森又被本瑟姆追打,他情急之下逃到了附近的灌木丛里不敢出声。

“你遇到麻烦了?”威廉森转过身,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微笑地看着他。她手里拿着许多树枝,穿着古怪。

“是的,夫人,本瑟姆总是欺负我。”威廉森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关怀,此时有人如此温柔地询问他,他心里便认定她是个好人。

“本瑟姆?”

“他是我叔叔邻居家的小孩。”威廉森说着有点难过,他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有父母撑腰,而自己却没有。

巫术博物馆中,还收藏了许多巫师用品,此为木乃伊青蛙。

“这没什么,我可以帮助你让你讨厌的人消失。”老妇人的微笑变得有些诡异。

“什么?”

“其实我是个巫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咒语,让本瑟姆消失。”

7岁的威廉森对此深信不疑,并一心要惩罚本瑟姆。老妇人教了他一些咒语,并教会他使用方法。几天之后,咒语应验了,本瑟姆在滑雪的时候摔断了腿,要住院很长时间。威廉森第一次尝到了巫术带来的甜头,也对自称巫婆的老妇人充满了崇敬。

西西尔·威廉森(CecilWilliamson)创立的巫术博物馆坐落于英格兰康沃尔郡的博斯卡斯尔,这里收集了与巫术相关的物品,图中即为博物馆中的年轮。

他想着如何跟老妇人学习更多的巫术,总要找个合适理由才可以,就在他不知如何张口的时候,屋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他冲出门,看到几个农夫正围着一个老妇人撕扯。她不是别人,正是那名巫婆。威廉森立即冲入人群,阻止农夫们的暴行。

几个农夫醉醺醺地说:“小鬼,滚开。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巫婆,是恶魔的仆人,她给我们农庄的畜生下了诅咒,害得我们没有钱赚。我们要撕烂她的衣服,看看她是不是魔鬼。”

威廉森虽然年幼,却还是用单薄的身体挡在了老妇人的前面。这件事后不久,威廉森又碰到了老妇人,老妇人为了感谢他,又教了他许多巫术方面的知识。

暑假过完后,威廉森到了另一所学校读书,假期就到法国跟祖母一起生活。祖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占星师,威廉森因此又学习了许多占星术方面的知识,还通过祖母结识了一些有名的占星师。

后来威廉森回到了伦敦读大学,在那里又认识了著名的占卜师蒂·拉·海伊夫人。他跟着海伊夫人参加一些降灵大会,从中又学到了许多占卜仪式方面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威廉森周围的巫师朋友也越来越多。他曾这样描述自己认识的巫师:“在这些年,我越发了解这些简单普通的巫师都是怎样将积极有益的巫术施与人们的。”

1930年,威廉森开始着手建立巫师档案,其实就是将他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这个档案一记就是几十年,最终年份应该是1997年,里面提到了大概82名巫师,1120起巫术事件。这些事件要么是他亲身经历的,要么是他亲自参与的,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且他计算了一下,这么多巫术事件,成功的概率超过了6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让所有轻视巫术的人感到震惊。

巫术博物馆中的雕塑——有角的神

“二战”开始后,威廉森被英国情报局征用,负责收集和整理纳粹的秘密情报。

丰富的经历让威廉森渴望为巫术做点什么,除了建立档案以外,还应该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巫术和巫师,而不是一味批判巫师。

“二战”末期,威廉森慕名到亚特兰蒂斯书店参观。这个书店建在大英博物馆附近,是规模比较大声名比较好的神学书店。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神学爱好者,也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神学书籍和资料。这个书店的创始人是迈克尔·霍顿,他不仅是一个出版商,还是一个狂热的神学爱好者。他开设书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宣扬神学,并让神学爱好者有个聚会和学习的地方。

在亚特兰蒂斯书店的地下室里,藏有一个读书沙龙,名叫“隐匿大师读书会”,定期举办一些高端演讲,平常的时候就供爱好者们研究和交流。

亚特兰蒂斯的确是一个令人舒心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跟威廉森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他们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取笑迷信,也不会因为自身崇尚神学而被疏远。他们坐在一起,喝着咖啡,就像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谈天说地,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起码不会被指着鼻子骂是“另类”。

威廉森十分喜欢这个地方,也是这个地方刺激了他办一场巫术展览的念头。他在这里认识了研究神学的学者杰拉尔德·加德纳,当时加德纳正在撰写《高级巫术救助》一书,正是渴望跟同行交流的时候。威廉森的出现正合加德纳的心意,于是两人很快就变成了朋友。威廉森跟加德纳吐露了自己想办一场巫术展览的想法,加德纳表示赞同,并为他提供了许多可贵的意见。

1949年,威廉森的巫术展览终于面市,地点就在他的巫术研究中心。

这场展览也是一波三折。

起初,威廉森把展览的地点定在了斯塔拉特福,因为在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里有三位巫师,他们就生活在这里。他托自己的熟人朋友联系好了展览场地,一切都准备就绪,可就在这个时候,当地媒体说这里将要落成一个巫术博物馆,要求威廉森把展览搬到其他地方。在舆论的压力下,威廉森只能把展览搬到了马恩岛,也就是他巫术研究中心所在的地方。

展览的成功举办把威廉森推上了事业的小高峰,很多人都来跟他探讨巫术。不久之后,加德纳带着他出版的《高级巫术救助》和一个好消息来找威廉森,他说自己买下了一座博物馆,想请威廉森加入一起经营。说是博物馆,其实内里空无一物,加德纳之所以邀请威廉森,是看上了他展览中的东西。威廉森看穿了加德纳的心思,选择了拒绝。

不久后,威廉森带着自己所有的珍藏到了温莎,在那里买了一座小旅馆和一座废弃的房子,开办了自己的巫术和魔法博物馆。几年之后,威廉森将博物馆的地址迁到了鲍顿。在这里,他亲自见识了巫术的窘境。博物馆被称为“撒旦之家”,有人说巫术控制了这里,会让这里的人遭殃。媒体也被吸引过来,纷纷报道博物馆的负面消息,这让威廉森十分痛心。更糟糕的是,博物馆着了一场大火,很多珍贵的展览品都被烧成了灰烬。

心灰意懒的威廉森终究还是离开了鲍顿,将新址选在了博斯卡斯尔。然而这次迁址并没有为他带来好运,博物馆不久就因为入不敷出倒闭了。

不过威廉森在业内的影响力并没有降低,还是有许多人请他去做巫术知识方面的授课,还有人请他去研究巫师或魔法师的遗骸。这让威廉森振作了不少,他认为,能接触到更多对巫术感兴趣的人比博物馆日进斗金还让他兴奋和欣慰。

既然提到了遗骸研究,就不得不提威廉森博物馆里著名的巫师——乌苏拉·肯普的遗骸。乌苏拉·肯普是圣奥西斯最著名的女巫,她于1852年2月28日被绞死。她的尸体在沥青里浸泡后,被挂在绞刑架上整整21天。之后,她的尸体被随便埋在了乱石岗里。1921年,有学者找到了肯普的尸体,她的膝盖、脚踝、手腕都被牢牢地钉在地上。学者将遗骸挖出展览,展览结束后又将其埋在了乱石岗里。威廉森循着这些线索,于20世纪40年代找到了她的遗骸。

不得不承认,威廉森就是为巫术而生的,他的一生都是在寻找巫术和传播巫术的过程里度过的。他结识了许多巫师,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让人们客观认识巫术和巫师。可以说,他是神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威廉森将不断亏损的博物馆卖给了伊丽莎白·克劳和格雷厄姆·金。在他们的经营下,博物馆起死回生,并一直经营到现在。

现代巫术创始人:杰拉尔德·加德纳

加德纳跟威廉森一样,家庭环境都十分宽裕,从小没在经济上受过罪,因此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烦恼,威廉森从小没有得到过充足的父爱和母爱,而加德纳则是从小重病缠身,不得不远赴重洋去调理身体。

加德纳有先天性哮喘病,从懂事以来就跟药物为伴。在他4岁的时候,家里为他聘请了一位专业的看护,专门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看护是位漂亮的女护士,名叫约瑟芬·麦克科比,她来加德纳家不为别的,就为了加德纳家族开出的优渥条件。

为了钱而来,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无可厚非。可为了钱“骗”走加德纳,就绝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当然,这里的“骗”不是麦克科比用自己的美色引诱加德纳私奔,他们俩差了十几二十岁,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其实是麦克科比撒了一个不那么让人讨厌的谎,她说英国的环境不利于加德纳的病情,最好是能到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或许能让他的哮喘病得以好转。全家没有不赞同的,而且一致同意让麦克科比带着加德纳出国。

麦克科比把第一站定在了法国,并告诉加德纳及其家人起码要在那里待上一个冬天。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麦克科比多年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朴实、真诚、勤奋。不久之后,加德纳跟着麦克科比踏上了前往法国的路程,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加德纳家族负担。

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是加那利群岛,刚到没多久,麦克科比就毫无顾忌地暴露了她的真实目的。她要找一个有钱的丈夫,不管找遍多少个地方,多少个国家,一定要找到。至于加德纳,只是一个可怜的借口和傻傻的钱袋而已。

女巫用品

在加那利群岛,麦克科比根本没时间照顾加德纳,她每天早出晚归,应付各种艳遇。而加德纳则一个人在居所度过了孤独的童年。

几个月后,他们到了阿克拉,短短待了几天就又辗转到了马尼拉。这样的奔波渐渐成了加德纳生活的常态,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会回伦敦,天气转凉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个国家。不过这对加德纳而言并不完全是坏事,他增广了见闻,有了同龄人甚至成年人没有的丰富阅历。他更加睿智、更加灵敏、更加勇敢。

这样的日子过了9年,麦克科比终于在游历了十几个国家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丈夫,而加德纳也随之有了一段较为稳定的生活。麦克科比的丈夫大卫住在西伦,他家附近有许多茶园,空气清爽,风景怡人。此时的加德纳十六七岁,住在这样的世外桃源让他少了几分少年的鲁莽,多了几分平静。他在拉德布鲁克茶园找了份采茶的工作,平常在茶园里跟大家采茶聊天,休息的时候就在茶园周围的山上看书。

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德纳接触到了一些神学著作,并为此着迷。他相信书里写的超自然力量确实存在,相信神、幽灵。

1908年,加德纳24岁,他到了马来西亚伯尼欧,在那里的一家庄园里打工。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见识了传闻中嗜血的迪亚克人。据说迪亚克人在打仗的时候十分凶残,光是杀死敌人并不算赢,一定要割下敌人的脑袋才算胜利。加德纳很快跟迪亚克人打成了一片,还参加了他们的降神大会。这对喜欢神学的加德纳来说,无疑是一场甘霖。

后来他到了马来西亚的很多地方,亲身参与了当地的一些巫术仪式。他见识越广,对神学的热爱就越疯狂。在这期间,他得了两场重病,一场是疟疾,一场是黑水热病,这两场病都可以轻松要了人命,然而加德纳却每次都挺过去了,而且是在某种神奇力量的帮助下挺过去的。这让加德纳更加坚信世上存在一种科学无法解释、人力不可及、超越自然范围的神秘力量。

1923年,加德纳在橡胶园得了个政府督察员的职务,平常的工作量不大,他可以一边赚钱养活自己,一边研究钟爱的神学。不过清闲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被擢升为海关关长,每天都要跟毒贩、走私贩打交道,生活充满了惊险。这种生活对加德纳来说又是另一种新鲜的尝试,他非但没有因缺少时间研究神学而懊恼,反而非常欢喜。

过了一段时间,上级把加德纳安排在鸦片组织视察员的岗位上,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清闲。他开始研究日本文化和马来文化,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寻访古迹和武器研究上。著名的《克里斯和其他马来武器》一书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酝酿的。他喜欢武器,特别是匕首,这是早在马尼拉就培养出的兴趣爱好。他当年跟麦克科比在马尼拉的时候,因为孤单寂寞,所以四处寻找一些新鲜事物。一次意外的机会,他在市场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匕首,从此之后便爱上武器,并开始收藏。包括在跟迪亚克人相处的时候,他还从那里收集到了当地最有名的吹箭。

正在制作魔药的女巫

克里斯是一种匕首的名字,产于马来西亚,刀身上有一种神秘的波纹。这种匕首有几种类型,加德纳主要研究其中的克里斯马雅帕黑特和克里斯比切特两种。这个研究他持续了近20年,最终获得了不俗的成就,并出版了《克里斯和其他马来武器》一书,这本书至今都是马来武器研究界的权威之作。

除了武器,加德纳对文物古迹的爱好也是在多年的四处奔走中养成的。也跟武器一样,文物古迹已不单纯是个爱好,而是他的研究对象,而且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他曾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同时还证明了该文明中出现过可以远航的船只。他按照当时的技术、环境仿制出了船只模型,这些模型分别被新加坡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

加德纳52岁的时候宣告退休,回到了英国。在塞浦路斯住了一年多,加德纳又搬到了海克里夫,并在这里正式接触到了巫术。

其实早在30多年前,加德纳即接触过巫术,但研究甚少,只是好奇而已。他曾在1905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远亲,这位远亲是家族中的另类,因为他的女儿会看手相,还能通过水晶球进行占卜。加德纳对此一向兴趣浓厚,便跟着远亲回了家。就这样,加德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巫师,应该说是巫师家庭,因为这家人多多少少有点特殊的能力,而且都相信转世,甚至还有成员参加过巫师聚会。后来加德纳翻查族谱才发现,这位远亲及其家人都是安妮的后人。安妮是他祖父的第二任妻子,是个女巫。这些亲戚可能是遗传了安妮的灵力。

后来在对古文明、神学的研究里,加德纳只碰到了巫术的皮毛,没有深入内里。这次搬到海克里夫,他参加了一个“社中社”的活动。活动中都是陌生人,然而却不止一个人跟加德纳说:“我们前世见过,就在凯里尼亚。”然后他们详细描述了见面的场景,竟然跟加德纳梦中出现的景象一模一样。

加德纳在不久之后就正式加入“社中社”,成了名副其实的巫师。他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巫术和巫师的书籍,并渐渐了解到巫师不是基督教所说的撒旦的崇拜者,相反,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加德纳无比兴奋,也非常急迫想让世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巫师。他告诉“社中社”的大祭司,他想写一本关于巫师和巫术的书,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巫术。但是大祭司却告诉他,巫术只能秘密流传,一旦公开就很难延续寿命。

但加德纳一直不死心,他不断恳求大祭司。终于,大祭司同意他写一本关于巫术的书,但不能是写实的,只能是小说。这就是《高级巫术救助》的出版缘起。

此后的几年里,加德纳一边经营博物馆,一边继续巫术方面的写作。但与《高级巫术救助》不同,他后期的著作更偏向纪实性质。他还是非常执着于揭露巫术的真相。他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是因为最后一部反对巫术的法律在1951年被废除,二是“社中社”的大祭司在这一年去世了。1954年,加德纳的《当今巫术》出版。5年之后,他又出版了《巫术的意义》。

196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了加德纳,这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代表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得到了重视和认可。然而此时的加德纳已垂垂老矣,而且哮喘病越来越严重。他拖着日益瘦弱的身体又一次离开英国,到了黎巴嫩。他并不知道,这一次离开是最后一次离开,他有生之年都无法再回英国的故乡。1964年2月12日,在从黎巴嫩返回英国的途中,加德纳逝世,后人尊他为“现代巫术的创始人”。

诅咒的力量

诅咒会给受诅咒者带来不幸乃至生命危险,因此是被巫师明令禁止的,只有黑魔法师在不断使用它。诅咒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说一句咒语或一句诅咒的话就可以完成,然而施咒者必须是修为较高的黑魔法师,否则无效。

女巫的诅咒

约翰·贝尔是田纳西州罗伯森的一个普通农民,住着一所看起来很普通的房子。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生活就不那么普通了,特别是那座房子。一到晚上,房子的四面墙壁就发出刺耳的噪声,有的时候像是有人在另一端挠墙,有的时候像有人在敲墙。没过多久,天花板、地板、床周围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有时是莫名响起的脚步声,有时是痛苦的呻吟声,有时是用石头砸天花板的声音。

让贝尔担心的是,9个孩子中有一个叫贝茜的对这些声音最敏感,反应最大。她不止一次向贝尔抱怨,每天晚上睡在床上就会听到有人在呢喃,弄得她根本睡不好。

起初贝尔并没有当回事,但看着贝茜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憔悴,他不能再忽视下去。于是他请来一个懂驱魔术的朋友,在房子里做了一场法事。然而这场法事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恐怖的声音依然纠缠着贝茜,而且某一天清晨,贝尔竟然在贝茜的脸上看到了红红的手印。贝茜说她被鬼魂扯着头发扇巴掌,其他兄弟姐妹也都看到了。

贝尔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驱魔仪式都无法赶走鬼怪。思来想去,贝尔只能请巫师来找出房子问题的根源。巫师到了贝尔家里,开坛作法,好像召唤出一个鬼魂。他们似乎在交流,然后巫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仪式结束之后,巫师告诉贝尔,这房子被诅咒了,施咒的是贝尔从前的邻居巴茨。巴茨生前是个女巫,跟贝尔的关系十分恶劣。她死了之后便诅咒贝尔一家不得安宁,终日被鬼怪纠缠。巫师告诉贝尔,这个诅咒他无力消除,只能听天由命。

很快,贝尔家的祸事一桩接一桩,先是孩子们在回家路上总是被石头等硬物袭击,而后是贝茜开始有呼吸急促的症状出现,最后是另外几个孩子快被鬼怪折磨得精神失常。贝尔终于熬不住了,他大病一场,元气大伤。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一个秋天的早晨,贝尔到外面干活,刚出门就被莫名的力量打倒在地,好像有人给了他一拳似的。贝尔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第二天就去世了。

说来也奇怪,贝尔死后,家里的日子慢慢恢复了平静。怪声消失了,孩子们的精神也都变好了,一切又都变得跟从前一样普普通通。

法老的诅咒

公元前1350年的一天,古埃及年仅18岁的法老图坦卡蒙突然去世,他被葬在了帝王谷的一座金字塔里。没人知道他的死亡原因,宫廷给出的答复是暴毙。谁也不敢对此妄加猜测,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可人们还是在暗中偷偷讨论图坦卡蒙可能死于谋杀。当然,这么小的年纪一定不会是寿终正寝,他的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1922年11月26日,距离图坦卡蒙死亡3000多年之后,两位英国考古学家来到了帝王谷,他们发誓要找到图坦卡蒙的墓地,打开他的墓门,看看这位年轻的法老究竟经历过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卡纳·冯勋爵站在霍华德·卡特背后焦急地问,其他参与人员也都紧张地等待答复。

卡特不说话,努力睁大眼睛从一个小洞口往里看。他们俩为了这个墓穴做了几十年的准备,如今终于站在有3000多年历史的法老墓前。卡特小心地凿开墓门的一个拐角,打着手电筒往里看。他已经一动不动看了好几分钟,卡纳·冯难免心急。

“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卡纳·冯语带催促地又问了一次。

这次卡特终于有反应了,他转过头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真是个奇迹,我看到的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卡纳·冯勋爵一把夺过手电筒,迫不及待往里看:“上帝啊,瞧瞧我们都发现了什么,那金色的是战车吗?”卡纳·冯勋爵激动地问。

霍华德·卡特打开图坦卡蒙棺木的情景。

“虽然看不清楚,但我想,是的。你看到金棺了吗?”卡特问。

他们终于打开了墓门,走进尘封了3000多年的古墓里。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布满了珍奇异宝,有珠宝、工艺品,有家具、装饰物,有衣服、化妆品,还有武器,加起来有5000多件,任何一件都价值连城,可3000多年来竟然没有一个盗墓贼光顾这里,或许有,只是没有拿走什么东西而已,墓门也被重新封好了。

“这简直就是个博物馆,卡特。”

聚精会神研究法老墓室的考古学家们

的确,图坦卡蒙的墓穴不管从大小还是奇珍异宝的数量来看,都称得上是墓穴博物馆。墓室里有耀眼的宝石王座,有包金的战车、床和椅子,有精雕细琢的花瓶。有趣的是,墓室内有一只泥灰碗,抛去它的历史价值不提,单是从外表看并不贵重,甚至有些寒酸。上面还有一个手指印,大概是修建墓穴的工人留下的。

金床两旁各有一个侍卫雕塑,主色是黑色,穿着金子做的衣服,手里拿着长矛,威风凛凛。这样的金床一共有三张,雕刻都是以怪兽为主。

卡特和卡纳·冯勋爵一行人继续往里走,终于近距离看到了图坦卡蒙的金棺。金棺被安置在棺室里,门口有两尊武士雕像,里面有四个金色神龛。打开金棺,可以看到戴着面具的图坦卡蒙。根据后来技术人员对图坦卡蒙的面部恢复可以发现,金色面具几乎跟图坦卡蒙的相貌一模一样,就连脸上的伤疤也很好地还原到了面具上。正是有了这道疤痕,让图坦卡蒙的年轻多了几分悲凉,那疤痕似乎在告诉后人,这位年轻的法老曾经历过怎样的动荡。

内棺上写着一行字,翻译成中文是:“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这句话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法老名言,只可惜没人知道图坦卡蒙活着的时候是否能预知自己的明天。

卡特和卡纳·冯勋爵将打开古墓的事上报给当地相关部门,随后人们用了10年的时间将古墓里的珍贵文物清理出来,送到了埃及国家博物馆。

就在大家都把目光投射在图坦卡蒙身上的时候,恐怖的事情发生了。1923年4月6日,卡纳·冯勋爵突然死亡,死因应该是蚊虫叮咬引起的感染。接着,参与过图坦卡蒙古墓挖掘的工作人员开始一个个死去,有的死因至今无法查明。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消息,韦斯特伯里勋爵从7层楼跳下自杀身亡,享年78岁。他的儿子当年是霍华德·卡特的秘书,参加过图坦卡蒙古墓的挖掘,但在半年多以前突然死在自己的房间,死因不明。人们议论纷纷,说是法老的诅咒应验了。据说被挖掘的很多法老墓中都刻有这样的铭文:“谁打扰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就会降临在他的头上。”媒体也跟着报道,称法老开始复仇了。

因为媒体的参与,诅咒事件变得越来越像真的,越来越恐怖。报纸总是时不时刊登一些当年工作人员的死讯,然后以图坦卡蒙的诅咒为结尾。人们坚信,法老的诅咒是存在的,这些人的接连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据。

图坦卡蒙墓出土的黄金面具

为了安抚人心,卡特出面谴责媒体的报道不负责任,比如他的工作伙伴梅斯的死亡,报纸只说他死了,并没有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在挖掘法老墓的整个过程里他都是带病工作,后来因为病情加重不得不退出挖掘工作。还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个住在美国的叫卡特的人死了,说他也是受了诅咒。此卡特非彼卡特,死了的卡特跟霍华德·卡特只是同名而已,根本不是一个人,那人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图坦卡蒙墓的工作。

尽管卡特不停辟谣,可法老诅咒的言论还是在飞速扩散。后来又有媒体指出,这些人之所以接二连三死去,是因为法老墓中有一种特殊的病菌,只要进去的人都会被感染,然后慢慢死去。卡特又出面澄清,他说在法老墓里曾做过感染测试,里面没有什么病菌,请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他不久后又写了一篇文章,称埃及人对信仰特别苛刻,不会容忍诅咒的存在。埃及人只希望死去的人能得到天神的庇护,从此不再受苦。可不管卡特多么努力,人们还是相信诅咒的存在。这也难怪,当时参加古墓挖掘工作的人一共20多个,死得就剩几个,好多死因不明,谁又会觉得这是件正常的事情呢?

不久之后,一些接触过图坦卡蒙珠宝的人也陆续出了事情,有的莫名死亡,有的身受重伤,总是厄运不断。谁又能为这样的事情做出解释?

被诅咒的音乐

非洲原始部落有一首音乐流传已久,名叫《第十三双眼睛》,是全球禁播音乐之一。它之所以被禁,是因为它“杀”了很多人。

最早传出的死讯来自20世纪中期的跳了下去。最后的曲谱就这样被烧了,《第十三双眼睛》正式跟人间告别。

很多人对这首音乐感兴趣,都想弄明白它为什么具有让人想死的冲动。一位巫师曾说,这首音乐可能被下了诅咒,或许下诅咒的正是创作者本人。他说13一直被视为不祥的数字,而《第十三双眼睛》就是最不祥的眼睛。用它来窥视世界,注定是一片黑暗。

或许正如那名巫师所说,那双眼睛就是恶魔的眼睛,看到谁就会要了谁的命。除了《第十三双眼睛》外,世界公认的被诅咒的音乐是《黑色星期天》。

这首音乐自从诞生之后就不断引起自杀事件的发生,死者在自杀之前会留下只言片语表示跟《黑色星期天》有关。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一个乐队在比利时酒吧演奏《黑色星期天》。刚刚演奏完毕,就听到台下传来一声狂吼“我受不了了”,接着就是一声枪响。一个年轻的匈牙利男子开枪自杀了。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但查了很久都找不出男子自杀的原因。后来负责调查此案的女警员买来《黑色星期天》试听,她觉得里面可能包含了什么线索,也许是什么旋律引起了男子的共鸣,从而引发他的某些或伤心或不堪的往事,于是选择了自杀。她的推断没错,男子的自杀的确跟《黑色星期天》有关,然而她永远不可能继续调查下去了,因为她在听完这首音乐之后,也选择了自杀。第二天,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凶手是《黑色星期天》。我听了这首音乐,突然感到十分绝望,受不了了,我选择离开人世。”

随着《黑色星期天》的流传,自杀事件越来越多。在纽约,一个女白领听说《黑色星期天》具有神秘的力量,便买来听。结果接连几天,她都没有上班。后来有人发现她死在了自己家里,警方确定是自杀。在桌子上,放着一张黑色唱片,正是《黑色星期天》,还有一张字条,写着:“我无法忍受这样的旋律,它将为我送葬。”

在米兰,一位音乐家听说了《黑色星期天》的恐怖传说,打算亲自验证,来打碎谣言。可就在他弹奏完之后,再也不想活下去,他在乐谱上写道:“毁了这个音乐,这不是人类能忍受的曲子。”

自杀的事情越来越多,英国广播公司(BBC)率先封杀了这首音乐。然后美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纷纷响应英国,同时宣布禁播《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到底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人自杀?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首旋律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再加上“听了会想自杀”这样的言论不断流传,人们会在听之前就做好悲伤和绝望的心理准备。人们不断给自己暗示,最后就会形成一个跟暗示一样的心理状态。但民间显然认为这个说法缺乏说服力,人们更相信这个音乐是受到了诅咒。还有传闻说,施咒者就是鲁兰斯·查理斯本人。

鲁兰斯·查理斯是《黑色星期天》的作者,匈牙利人。他因为受到了失恋的创伤,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写出了《黑色星期天》,却没想到因这首音乐一炮而红。成名之后的查理斯认为女友会回心转意,没想到女友却自杀了,她死后只留下“黑色星期天”的字样。查理斯认为这首音乐害了他的女友,于是绝望地认为这是一首死亡音乐。后来他结了婚,可并不快乐,因为《黑色星期天》好像真的成了死亡音乐,凡是听了的人都死于非命。自责和愧疚整天纠缠着查理斯,让他痛不欲生,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那么多人,于是也在布达佩斯跳楼自杀了。

当然,查理斯施咒是个谣传,但《黑色星期天》是不是真的受了诅咒却不得而知。

女巫集会

魔法与魔法师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四分之三月台,没有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可他们所提到的魔法师却是活在历史之中的。也许你并不相信,认为魔法是人类的臆想。可事实上,许多魔法师用他们的一生验证了魔法的真实性。不管你愿不愿意去了解,魔法世界的大门都已经为你敞开……

魔法的要素

● 所罗门封印

著名魔法电影《哈利·波特》剧照

所罗门封印又被称为魔五星、恶魔之足。魔法师在封印一些鬼怪、恶魔的时候,会用到所罗门封印。从外表上看,所罗门封印跟普通的五角星没什么区别,但是随着魔法师的念咒以及画上特殊符号后,它就具备了强大的魔力。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为什么五角星会被选为封印符号。在魔法世界里,五角星像是一个人张开双臂的样子,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魔法师相信人类是世界,世界是人,人的身体就是世界的中心。除此之外,魔五星的五个角也对应着魔法里的五大元素,顶角为精神,其余四角分别为土、气、火、水。在这五大元素里,精神为领袖,统领着其他四大元素。

在魔法师的祭祀仪式里,魔五星是必须出现的魔法要素。祭祀者会用刀在自己的身体上刻一个魔五星,大小没有严格的要求,这代表自我牺牲,可以将自己献给伟大的魔法世界。在巫术的世界里,魔五星也会时常出现,祭祀者会用油或者盐水在胸口、肩膀、额头画上魔五星,用以驱使恶魔。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魔五星还经常以倒置的形式出现,通常被定义为邪恶。据说在撒旦的信徒头上,会看到倒置的魔五星。而事实上,魔五星的倒置是否邪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 魔杖

魔法中的魔杖跟巫术中的魔杖一样,都是权力和生殖器的象征,是能量聚集并得以爆发的最理想工具。一般而言,魔杖是用紫杉、欧洲花楸、山楂树、榛树或柳树做成的。对于它的长度,巫术和魔法中有着天壤之别。巫师使用的魔杖都不能长于他的小臂,也就是中指到肘关节的长度。而魔法师的魔杖通常跟人的身高差不多,顶端有一些魔法符号的抽象雕刻,是能量的代表。魔杖的能量高低取决于魔法师的本领,它如果在普通人手里,只是一根普通的拐杖。

● 曼德拉草

曼德拉草因为跟人形相似,所以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魔法世界里,曼德拉草不仅可以趋吉避凶,还可以帮助睡眠、防止噩梦,放在家里可以防止失窃……其实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曼德拉草也是幸运草,一些远行的人常常会放一片曼德拉草的叶子在身边,保佑自己平安。

魔法师使用的曼德拉草有点不同。他们会搜集长得最像人的曼德拉草,然后精心雕刻,让其更像人形,接着种回土壤里让它继续成长。大概一个月之后,再把它挖出来加以修饰,继续种回土里。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了。魔法师会为其赋予特别的魔力,让它成为自己的守护神。

传说曼德拉草在夜晚会发光,这是它充满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事实上,植物学家说曼德拉草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会吸引萤火虫,所谓的光亮来自萤火虫。植物学家还解释,曼德拉草是一种具有麻醉效果的植物,从前没有麻药的时候被用来麻醉以支持手术,这也是为什么它有利于睡眠的原因。

无论如何,曼德拉草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有些商贩为了提高价格,谎称是被魔法师使用过的。还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阻止人们自己寻找曼德拉草,竟然编出了“曼德拉草其实是活着的”一类谎言。他们在市场上四处散布,曼德拉草从土地里被拔出的一刹那会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尖叫,而这种尖叫声会让拔草者精神失常。而且曼德拉草喜欢生长在绞刑台的底下,因为它喜欢人的血液和死尸的尸油。但那里充满了怨灵,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

● 咒语

咒语是魔法的必备要素,可以说,没有咒语,就没有有效的魔法。不管是在祭祀,还是在使用魔法的时候,咒语都必不可少。

人们知道咒语,是从魔法著作和影视作品中开始的。因此也形成了一个误区,认为咒语是简短的一句话,只要念诵出来就有效。而事实上,传统的魔法咒语是一段词,需要有韵律地诵读,如同圣诗一样。有节拍的旋律会让人精神集中,从而进入一种抽象的精神世界,如同佛教中的禅定。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将能量聚集到一起,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魔法师的咒语比巫师的咒语多一些,因为巫师信仰不允许使用黑色咒语,而魔法师却可以。因此,一些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咒语都会在魔法世界里保留下来,至于使用与否,就要看魔法师本人的意愿和修养。如果使用,必然会成为黑魔法师。

历史上的魔法师

魔法师与巫师不同,巫师有自己的信仰体系,但魔法师没有,只要愿意修炼并掌握了使用魔法的能力,就能成为魔法师。千万不要以为魔法师只出现在虚构的作品里,其实他们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历史之中。

● 希普顿

希普顿本身是个修女,但同时也是个魔法师,她最大的能力就是预言未来。据传,希普顿1488年出生在英国北约克郡纳尔斯伯勒的一个洞穴里。她的母亲阿加莎怀孕的时候只有16岁,据说也是一位魔法师。希普顿继承了母亲的魔力,从小就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她曾预言亨利七世的亲信红衣教主托马斯·沃尔西会被人轰下台;1666年伦敦会发生一场大火灾;英国未来将有一位女王诞生。1561年,希普顿去世,她的预言一个个应验。

● 尼古拉斯·勒梅

勒梅出生于1330年的法国,是位家喻户晓的炼金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把勒梅塑造成魔法石的炼造者,而事实上,尽管勒梅致力于炼出魔法石却从未成功过。

勒梅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自己的炼金过程都记录下来,这对后来的化学学科有着不可磨灭的参考价值。

● 海因里希·利尼利厄斯·阿古利巴·特斯海姆

特斯海姆是16世纪著名的炼金师、占星师,同样也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师原型之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里使用的许多咒语,都是从特斯海姆那里流传下来的。

他曾写过著名的魔法理论典著《隐秘哲学三部曲》,真正将魔法从一个抽象概念变成了学术。他一生致力于将魔法变成科学范围内可接受的学科,并用了大量的实践来证明魔法的真实性。但是他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宗教的神学思想,并没有显眼的科学理论,因此人们只把他的研究当成神学研究,从未当成科学研究。

● 帕拉塞尔苏斯

帕拉塞尔苏斯的名字也曾出现在《哈利·波特》中,他是生活在16世纪的炼金师和科学家,同时精通医术,是位了不起的医生。他的父亲是位小有名气的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化学性治疗有执着的热爱。

希普顿修女雕像

因为本身热爱医术,所以帕拉塞尔苏斯希望研制出一种药来延长人们的寿命,炼金术无疑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他在炼金术领域里的成绩显然不如在医学领域里辉煌,直到去世也没有研制出真正的长生不老丹药。

● 诺斯特拉德马斯

诺斯特拉德马斯应该是魔法界少有的被人们熟知的魔法师,他的《预言》一直畅销到21世纪的今天。当人们被他预言家的身份所痴迷时,并没有想到他的真正身份是药剂师,占卜预言只是他的爱好而已。

诺斯特拉德马斯150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年轻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研究。为了得到更多的经验,他走遍了法国和意大利,治好了不少黑死病患者。就当时简陋的医疗环境而言,黑死病几乎等于绝症,很多人因此死亡。所以,当诺斯特拉德马斯治愈许多黑死病患者的时候,他在人们眼中已经不是医生那么简单,而是地地道道的魔法师。

其实他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也很特别,他不会用什么特别的药物,只让患者吃维生素C和低脂肪食物,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后来他对魔法产生兴趣,并渐渐发现自己的预言能力。为了更深入研究魔法,他到过希腊、土耳其,跟那里的巫师和魔法师学习。1550年,他的第一本预言书出版,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

● 约翰·迪尔

约翰·迪尔在没有进入炼金术领域的时候,是位名副其实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但自从对炼金术产生兴趣后,他便放弃了所有科学研究,专心研究炼金术。

● 爱德华·凯利

爱德华·凯利跟约翰·迪尔是同事,以前一起研究天文和揭开数学密码,后来又一起对炼金术产生了兴趣。不过凯利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工作,炼金术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是他的研究动机并不单纯,他试图将炼金术变成赚钱的手段。于是,他编造了许多谎言骗钱,比如他说自己制造了一个可以跟天使和魔鬼沟通的水晶球,同时还创造了一套跟天使和魔鬼沟通的语言。不仅如此,他还声称自己掌握了炼金术的秘诀,可以把普通的金属变成黄金。当人们发现他的骗局后,他的耳朵被切了下来。1591年,他更是因为诈骗罪被扔进了大牢,最后死在了牢里。

恶魔路西法

● 玛丽·拉维尤

拉维尤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是伏都教的创始人,传说她具有魔力,可以控制人的心神。她的本职工作是美发师,因为可以通过发型帮助人们获得爱情而有了许多追随者。她活到87岁,人们认为是魔法让她如此长寿的。

著名的魔鬼

有魔法师和巫师的地方就必然有恶魔的存在。其实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当人类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的时候,构造出许多神祇,这些神祇基本都是善良的。为了平衡善恶关系,人类又构造出魔鬼。

魔鬼的基本定义是使用邪恶黑暗的力量来伤害人类的人。但怎么算是邪恶黑暗,却因为不同的教派而有所不同,比如某些教派就把异教神灵定义为恶魔,还有些则认为恶魔是堕落的天使,这便有了著名的恶魔路西法。

● 路西法

路西法曾经是位圣洁的天使,因为不满耶稣的统治而带领三分之一天使造反。经过九天九夜的激战,路西法最终被大天使米迦勒打败,扔进了地狱。从此之后,路西法成了地狱的统治者,成了魔鬼的首领。

诸神创造了新世界和人类后,路西法开始筹划如何夺取新世界的统治权。他幻化成蛇在伊甸园诱惑夏娃吃了禁果,又利用夏娃引诱亚当吃了禁果。上帝一怒之下将亚当和夏娃赶到人间,与此同时,疾病、罪恶、死亡都降临到人间。因此人间的一切痛苦都是路西法制造的,他魔鬼的帽子也就一扣到底了。

● 巴尔

读过《圣经》的人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他是地位仅次于路西法的堕落天使之一,也是威风凛凛、无恶不作的大魔鬼。对巴尔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迦南文化,他是大神伊勒的儿子,是腓尼基人心中的太阳神和农业神。每当有天灾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是巴尔在生气,于是会用活人来祭祀巴尔,祈求国泰民安。随着腓尼基人航海事业的发达,巴尔也传到了地中海,成为许多国家的神祇,甚至连古犹太人都对其顶礼膜拜。

● 亚巴顿

亚巴顿住在地狱深处,当第五位天使吹响号角的时候,地狱之门就会打开,他就会从地狱中呼啸而出,带着疾病、战争、死亡来到人间。五个月之后,他会重返地狱。因此他还有许多别称:“疫病之王”、“地狱恶魔”、“死之暗天使”。

在《启示录》里,亚巴顿带领的魔鬼基本上是战马的身体,男人的脸,女人的头发,狮子的牙,蝎子的尾巴,有翅膀,用毒针伤害人类。被他们蜇到的人,虽然不会死,却要忍受五个月生不如死的折磨。

● 阿撒兹勒

在没有堕落前,阿撒兹勒是看守天使群的首领,被尊为智天使。他是路西法的亲信之一,在地狱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手握重权。在犹太教的描述中,他骑在大蛇上,有7个蛇形脑袋、14张脸和12只翅膀。

● 莉莉丝

论起地位,莉莉丝无法跟上面的恶魔相提并论,甚至都没资格跟他们的名字一同出现。但论起知名度,莉莉丝绝对不输给上面任何一位恶魔,包括大名鼎鼎的路西法。

《圣经》里提到莉莉丝的内容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在民间传说里,莉莉丝的故事却丰富多彩。

在希伯来文字中,莉莉丝是亚当的妻子,因为不满地位低于亚当而离开。在犹太教的传说里,莉莉丝是个好色的女恶魔,她风情万种,专门勾引男子,能使男子在半夜遗精。不仅如此,她还攻击小孩,将邪恶的诅咒放在小孩身上。人们为了躲避莉莉丝的进攻,会在房门上刻上天使的名字。

一些文学著作和影视作品里会把一些妖冶、风骚的女人取名为莉莉丝,就是来源于此。

邪恶的黑魔法

黑魔法不是猎奇者能随便去的世界,它充满了未知和危险,需要有丰富经验和强大灵力的黑魔法师指引。可即便如此,如果你没有准备把善良送给魔鬼,还请离黑魔法远一点。

黑魔法

人们常常混淆几个概念:黑魔法师、黑巫师、白巫师。事实上,这是几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就巫师而言,真正的巫师不会想着如何去害人,因此没有黑巫师和白巫师之分,只要是巫师,就会遵守巫师的传统信仰。如果一定要分类,那么巫师应该都是白巫师。那些想通过害人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不是巫师,而是黑魔法师。

黑魔法师使用的通常都是黑魔法,这是一种邪恶的魔法,可以掌控人的生死。如果一定要为黑魔法追溯根源,那么有学者认为其最早可以追到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凯特尔人生活的年代。

那个年代有个教派名叫德鲁伊,关于它的历史资料大多是与凶暴、残忍、恐怖等词联系在一起的。后来,恺撒攻打凯尔特人的时候,曾跟德鲁伊教接触过,他对德鲁伊的评价可以简单概括为:位高权重,独断专横,博闻强记,野蛮暴力。让恺撒最为震撼的是,德鲁伊教竟然用活人祭祀,这恐怕是将德鲁伊视为黑魔法起源的关键原因。

但是后来许多历史学家推翻了德鲁伊凶残的说法,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低调且有修养的宗教。根据一些考古学家提供的信息,德鲁伊教有自己的约束条例,在占卜、神学、医药、天文、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当然,德鲁伊教在祭祀仪式中确实使用活人祭祀,但那些人都是犯有重罪应该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过,没有罪犯的时候,那就只能从普通人中挑选了。这的确十分残忍,活人或是被关在笼子里活活烧死,或是被利器刺穿心脏,或是万箭穿心,或是被抛到尖耸的木桩上刺穿身体。

可这些还不是最恐怖的。

德鲁伊教有种祭祀方法叫“三重死亡”,是被视为最神圣的死亡方式。被选中的人通常有纯洁的血液和高贵的地位,而且几乎都是男性。

第一重死亡:祭司用斧头打晕被选中人。

第二重死亡:用绳子勒死被选中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用的绳子是经过加工的,上面有三个用动物肌肉结成的结。勒死之后要迅速割开死者的喉咙。

第三重死亡:把死者面朝下扔到深潭中,意思是,他最终是溺死的,不是被以上程序折磨死的。

如此看来,德鲁伊教就算对自然科学做出过一定程度的贡献,也无法弥补他们不尊重生命的罪过。

德鲁伊教是不是黑魔法的源头,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德鲁伊教拥有漫长的使用魔法的历史。因为德鲁伊教的魔法口诀都是口耳相传,因此找不到文字资料,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也只能从一些古迹中找到蛛丝马迹。根据专家的介绍,德鲁伊教会使用一种可以控制他人的魔法,还会使用幻术、催眠术和互换灵魂之术。

戈雅《巫魔会》

不管德鲁伊教会不会魔法,他们被罗马帝国一举攻下是不争的事实。公元1世纪,古罗马忌惮凯尔特人的势力,便打着清除邪恶宗教德鲁伊的旗号攻打凯尔特人。据说在交战的时候,德鲁伊教的教士们一边大声喊着神的名字,一边穿梭在罗马军队里。结果,他们被杀得片甲不留。这一仗就把德鲁伊完全打入了地狱,从此之后再也无力东山再起。残留的德鲁伊教士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而他们的后代也都是普通的魔法师,没有掀起过什么风浪。

到了18世纪,德鲁伊教突然掀起了复兴运动。导火索是17世纪时英国古董家约翰·欧伯利说著名的索尔兹伯里巨大的石柱群是出自德鲁伊教之手,是教众用来祭祀太阳神的产物。尽管他的说法被后人否认,但还是被德鲁伊教当成了复兴的工具。

1717年,德鲁伊教在大祭司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的手中卷土重来,不过教条有些变化,取消了残忍的活人祭祀,向慈善团体的方向发展。

后来在其他国家又出现德鲁伊教的身影,但它们已经不是纯粹而传统的德鲁伊教,而是为了当下某些需求而成立的。比如1963年成立的北美革新德鲁伊教,就是为了反对大学强迫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而诞生的。

黑魔法师的玩偶

戈雅《宗教审判所》
这幅画又称《异端裁判所》或《异端审判》,戈雅用独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加上亲自参与审判的经历,完成了这幅经典画作,再现了13世纪到19世纪宗教法庭的真实场景。

黑魔法师有一样重要工具,就是玩偶。其实这种东西不光是黑魔法师拥有,中国古老的法术中也有。术士在一巫师会在玩偶里放入治病的草药、病人的头发或指甲或照片、带有灵力的石头或一些小法器,然后对玩偶施法,帮助病人康复。黑魔法师会在玩偶里放入被害者的贴身物品或者头发、指甲等,然后用长针刺玩偶的身体,刺心脏会导致被害者死亡。如果是用蜡制成的玩偶,那么只需要放在火里将其熔化,就可以导致被害者死亡。

死灵术

黑魔法中最恐怖的就是死灵魔法,也被称为死灵术。死灵术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超越自然、死亡的力量,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古波斯,中世纪的时候有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使用死灵术的黑魔法师分为两派:一派是死灵派,以召唤、支配灵魂为主;一派是死尸派,懂得回魂之术,可以让鬼魂复生。

一般情况下,死灵师很少出于自己的意愿使用死灵术,多数是受雇于人。最开始,一些对宝藏和财富贪得无厌的人会聘请死灵师召唤鬼魂,因为他们坚信,人死了之后就会有某种神通的本领,可以预知许多事情,能帮他们找到宝藏或赚更多钱的方法。最初人们只会请求死灵师将自己刚去世12个月的亲友的灵魂召唤出来,后来不管是谁的灵魂,只要足够强大就可以被召唤和支配,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陌生的、强大的死灵并不完全值得信任,它们一旦抓住机会,就会把活人变成自己的躯壳。至于一定要选择去世12个月的死尸,是因为人们相信人在死后的一年里,灵魂不会离开墓地,方便召唤。不过对于死尸派的死灵师而言,12个月的尸体已经腐烂,不能很好利用。

当然不是所有死灵师都有能力来操控一切,如果是这样,那么整个世界就都属于死灵师了。能够随心所欲操控死灵或尸体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死灵师有足够的灵力来抑制死灵的怨气。除非天赋异禀,否则一个死灵师要完全掌握死灵术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则一辈子都无法自如操控。顶尖的死灵师,不仅可以抑制死灵的怨气,还可以召唤出强大的灵体来为自己保驾护航。要修炼到这一层次,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降灵大会

降灵大会是死灵术中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整个魔法的成败。

降灵大会的地点通常在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屋、森林深处,总之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大会开始之前,死灵师会吃一些没有发酵的黑面包、没发酵的葡萄汁和狗肉,前两者代表腐烂,狗肉代表魔法师守护者海克特。然后在地上画符咒、魔法圈和圣圈。一切准备就绪后,死灵师会派自己的助手站到魔法圈的中间,充当鬼魂诱饵的角色,当然他是被魔法保护不会受到伤害。

死灵师手执魔杖,站在圣圈里,开始高声念诵咒语。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听到魔法圈中传出的阴森恐怖的尖叫声,毫无疑问,那是被召唤的鬼魂所发出的。据说鬼魂并不希望被强行召唤,也不喜欢受人控制,但是它们的力量相较死灵师稍逊一筹。鬼魂一开始会发狂般怒吼,不停咒骂死灵师,甚至扬言终有一天会把死灵师撕个粉碎。

降灵大会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就是送走鬼魂。通常死灵师会用硫黄来驱走鬼魂,等到鬼魂彻底消失后,他才会离开圣圈。如果是死尸派的降灵大会,死灵师最后会用生石灰烧掉尸体。这几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死灵师受创。据记载,17世纪,一位著名的死灵师齐严刚及在一次降灵大会后,还没等死灵彻底离开就急着离开了圣圈,结果被死灵攻击致死。

大预言师

在占卜的世界里,四处都充满了趣味和神秘。人人都想进去一探究竟,却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标准来判断真假。也许,真假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个不进则退的年代里急需一点点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走下去。这条路什么时候走到头,就要看人类什么时候拥有一颗无比强大的心。

《诸世纪》的预言

诺查丹玛斯

即便是一个坚决的无神论者,即便是一个对预言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也一定听说过《诸世纪》。这本写于16世纪50年代的著作,看上去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诗集,可事实上,它的每一句都寓意深远,牵动着每个不为人知的未来。

《诸世纪》的狂热支持者们曾从里面分析出许多惊世的预言,比如希特勒的出现、肯尼迪遇刺、“9·11”事件。如果你读过《诸世纪》,一定很难相信那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词句竟然是个预言,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它的作者诺查丹玛斯是个骗子的原因。

诺查丹玛斯出生在1503年,成长在一个动荡不堪的历史阶段,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在乱世写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是为了迎合众人的口味来赚钱。人们的怀疑并非全无可能,诺查丹玛斯在27岁之前一直过着十分平淡的生活。他有一位温柔的妻子,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医生。他自己开了一间小小的药店,出售寻常药品。这个时候的诺查丹玛斯不是名人,不会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却过着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然而1530年,一场瘟疫夺走了诺查丹玛斯妻儿的生命,结束了他的平静生活。而在这次巨大的痛苦之后,诺查丹玛斯突然说他能预知未来。

从此之后,诺查丹玛斯结束了自己药店的生意,开始游历欧洲。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欧洲所有国家,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疯狂爱上了占卜学。他对外宣称自己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的景象,虽然只是片段,但足以告诉他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他把自己看到的景象都写成了文字,就是1555年出版的《诸世纪》。

《诸世纪》一经出版就红遍了整个欧洲,就连王公贵族都会买来读一读。一个战祸频生的时代,人们需要一本《诸世纪》这样的预言书来为自己苦难的生活寻找光明,这就是它迅速蹿红的原因。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诸世纪》的预言有待验证,只是迫不及待地从中寻求关于未来的各种信息。而事实上,《诸世纪》的预言的确得到过验证。

1559年7月1日,法国亨利二世在跟一位年轻的武士比武的时候,被刺伤了眼睛。几天之后,亨利二世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而亡。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结果早在《诸世纪》里就提到过:“年轻的狮子会击败年老的;在花园里一对一的比赛正在进行;他刺中了黄金护甲中的眼睛;两伤合为一处;不久他便疯狂死去。”

诺查丹玛斯不仅因为这件事获得了更多的拥护者,也获得了法国王后凯瑟琳·美第奇赐予的丰厚奖金。1566年,诺查丹玛斯在宽裕的生活环境中去世。

《诸世纪》书影

大预言师勒诺曼

占卜的历史里从来不乏具有传奇性的占卜师,他们预言过许多重大人物的生死,也预言过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同样,他们本人从出生到死亡也都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玛利亚·亚德莱达·勒诺曼就是这样一位占卜师。

她最早表现出自己的天赋是在6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到处说修道院院长要离职。当时院长以为是她得罪了某个修女,于是修女编出了这样的谣言并四处散布。院长找到勒曼诺,问她到底从哪听到的这些话。谁知道勒曼诺却告诉院长,她将于不久后跟一个贵公子结婚,不再当修女。院长自然不会相信一个6岁孩子的话,同样也不会为难她。

可一个月之后,院长果然宣布自己离职结婚的消息。这件事传出之后,许多人到修道院向勒曼诺问卜前程。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勒曼诺成长得非常健康。然而上天给了她超乎寻常的能力,却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该有的美丽。勒曼诺一天天长大,样子一天天丑陋。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勒曼诺的身形还像个小孩子那般瘦弱,肩膀一高一低,罗圈腿,对眼。人们都说,这个少女注定要在修道院孤苦终身。

可人们没想到的是,勒曼诺不仅没有一辈子留在修道院里,还跻身巴黎的上流社会,成为王孙贵族的御用占卜师。这要从勒曼诺父亲去世时说起。

父亲去世后,勒曼诺失去了每个月的生活费,生活变得拮据。当时许多人建议她靠占卜能力赚钱,可她都拒绝了。为了不给修道院添麻烦,勒曼诺离开了修道院,只身一人到了巴黎。幸运的是,她在巴黎遇到了那位嫁人的院长,院长此时已经是社会名流,有钱有势。在院长的帮助下,勒曼诺成立了一个占卜俱乐部,经常接待一些巴黎名士。渐渐地,她成了巴黎上流社会里赫赫有名的占卜师。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接受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此幅画显示的就是拿破仑正在给妻子约瑟芬戴皇冠。这件事也验证了勒曼诺预言的准确性。

在勒曼诺的占卜生涯里,接待过许多大人物,也预言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马拉、圣茹斯特一行人慕名来到占卜俱乐部,请勒曼诺占卜他们的前程。勒曼诺告诉他们,他们会在不久后惨死。这几位领导人刚刚执政,意气风发,自然不会相信勒曼诺的预言。就在他们在一旁冷嘲热讽的时候,勒曼诺走到马拉身边,让马拉看着她的眼睛。片刻之后,马拉惊恐地拉着其他人离开。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问他发生了什么,马拉说他在勒曼诺的眼睛里看到血流成河。

1793年7月13日,马拉在浴缸泡澡时被人刺杀。1794年7月27日,新月政变爆发,雅各宾派被赶下政权舞台。28日,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被砍掉了脑袋。

不管法国政权如何更迭,勒曼诺的占卜事业都不会受到影响。每天都有贵客上门,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就在热月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的某一天,两个衣着光鲜的女士到了占卜俱乐部,希望能从勒曼诺那里知道自己的感情。

勒曼诺看了两位女士一眼,对着名叫特蕾莎的女士说:“你会成为公主,并有一段永生难忘的爱情。”特蕾莎并不相信,她认为所有女人到这里来询问感情都是希望能及早嫁出去,勒曼诺只是抓住了她们的心理弱点。她的同伴约瑟芬也认为勒曼诺是个徒有虚名的骗子,于是打算离开。就在她们即将出门的时候,勒曼诺叫住了约瑟芬:“夫人,您最好能听我说一说,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您将跟法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番话激起了约瑟芬的好奇心,她重新坐了下来。

勒曼诺的此次占卜花了比平时多得多的时间和辅助器材。“你丈夫死了,有两个孩子。但这并不值得难过。未来不久你将会遇到一个让你乐于付出一切的男人,这个男人会让你成为法国的名人。但最后,你会被他抛弃。”

约瑟芬起初还有所怀疑,直到勒曼诺让约瑟芬亲眼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勒曼诺取了约瑟芬一滴指血,滴在一个装有神秘液体的碗里。很快,碗里呈现出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那是成片的紫罗兰和郁金香,它们是约瑟芬的最爱。然后花海变成了皇后的后冠。“你将会成为皇后。”勒曼诺坚定地说。

这一切对于约瑟芬来说太不真实。“我不可能成为皇后,我是个倒霉的寡妇。但刚才的事情太神奇了。”她不断告诉自己不要相信,不要抱有不现实的希望,但又忍不住去相信。

就在约瑟芬离开后不久,坐在角落里的男子走到勒曼诺面前。

“你很快就会遇到你的爱人,不久后你将成为皇帝。不过40岁的时候,你抛弃了你的爱人,这是你后半生悲剧的开始。最终,你会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勒曼诺无比镇定地对眼前这名男子说。可男人显然不相信,他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刚才出去的那位美丽的夫人是谁,怎么能再遇到她。

1796年,男人跟比他年长6岁的约瑟芬结婚。1799年,男人发动了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被后人称为拿破仑一世。1809年,40岁的拿破仑宣布跟约瑟芬解除婚姻关系。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1821年,拿破仑孤独地病死在圣赫勒拿岛。

勒曼诺预言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预言了许多人的死亡,可唯独没有预言到自己的死亡。1843年,她莫名卷入一场动乱,最后被一个陌生人掐住了喉咙,就此了结了她传奇的一生。 e12DFyJvRob99R2xDbyn4KzVsHKzs/wv2YrFOpojuKIifVeLlOfNYNDaaqUTOT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