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亲情故事

名篇引路

生日卡片

席慕蓉

导读

我们常常报怨父母不关心自己,也常常埋怨他们将我们的生日忘却,你是否想过,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你年年记得吗?于是,在反思中,有人落泪了。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淡淡的叙述,表现自己的想母亲的心境,为下面制作生日卡片作铺垫。)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豆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特别”强调做卡片时的用心。)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自己也忘了”说明是自己的一时心境。)

好多年过去了,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弟弟妹妹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强调在母亲的心目中,里面物品的珍贵。)

这样,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找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记录和札记,有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泛黄了,却还保有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藏了那么多年!(具体交代手提箱里的东西,也揭示出在母亲的心目中,“我”同样重要、珍贵。)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头,匆匆忙忙地签上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待她收到时生日都已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藏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间,我不禁流下泪来。(作者的反省,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理感受。“流下泪”,应该流的是悔恨的泪吧。)

跟名家学写作

1、前后对比,突出性格:作者在叙述母亲的性格时,用了“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与后面的珍藏“我”制作的卡片形成对比,表现母亲的深深的爱。

2、语言平实,蕴涵深情:作者在叙述整个事情的过程中,没有大的波澜,但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学生习作

父母之爱

赵蕊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躺在床上不想动,全身好像散了架似的,精神已经崩溃。

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要不要带你去医院看看?”我使劲地摇着头,示意不用妈妈带我去医院。妈妈看着我痛苦的样子,以为我得了什么重病,非要带我去医院不可。她急忙给爸爸打电话,我以为爸爸有急事,不会回来了,可不一会儿,我就听见了爸爸的车笛声。

我一下子愣住了,爸爸飞奔上楼以后,背起我就往下跑。我的泪抑制不住地流下来。到了医院一检查,原来不是什么大病,只是重感冒。爸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爸爸把我安顿好,又给我拿水果、端水、拿药,妈妈帮我向老师请了假,就去做饭。我看着父母这样忙碌,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

吃过饭后,我安稳地睡了。凌晨3点多时,妈妈突然把我叫起来,拿着药说:“快喝了药。”我喝过药后,不知从什么地方,爸爸给我端来一杯水。我的眼泪立刻从眼眶里涌出,流到水里,与那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融在一起。

在我生病的那几天里,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是无私的,是高尚的。

学生习作

父子深情

薛树祥

爸爸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三天没下床了,我真恨不得让我生病,替爸爸分担一些痛苦。

中午,妈妈不在家,我想给爸爸做点吃的,让爸爸出出汗,我觉得出汗应该是对康复有好处的。我看见厨房里有现成的精制挂面,就打算做碗喷香的面让爸爸美滋滋地享用。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煮起挂面来。平常,爸爸爱吃油,我就在锅里多放了一勺油,撒上点葱花,又多添了一些肉丝,最后打上了四个大鸡蛋,把一堆新鲜的菠菜放进去,再倒些味精和盐,就算做好了。

我把一碗漂着一层油花的面放在爸爸的面前说:“爸爸,趁热吃吧!”爸爸看着我笑了笑,吃了一口,说:“真香。”听了这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妹妹闻到了香味也吵着要吃面,我便给她盛了一小碗,她吃了一口就把面全吐在了地上,说:“太咸了!”我不信,赶紧尝了一口,结果真的很咸。我觉得自己真没用,连面都煮不好。可是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没事,这次做不好,还有下次嘛!只要是你做的我就愿意吃。”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深深体会到,这就是深切的父子之情啊!

点评

面明明咸了,爸爸却说好吃。作者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得非常感人,表现出了父子之间深切的爱。HlpRhLLKmk9RRZ5l+uuUsWfbw6CUmEdUmnnGgYb1PV8swHuVJtyxTLcc8Ej+fFJN



学习故事

名篇引路

从调皮鬼变成小书迷

叶辛

导读

书的魅力有多大?能胜过爬树、掏鸟、踢足球、恶作剧吗?答案是肯定的。读完这篇文章,你就能明白书的魅力,明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

今天看到我的人,都会说我是一个不喜活动、文静寡言的青年。好多人甚至还说,我从小就是个不爱唱歌、不爱体育活动的孩子。连报纸上都还这么写呢!

其实,我小时候,是个爱耍小聪明、爱逞强的调皮鬼。别人不敢往楠竹竿的顶上爬,我能爬上去,还往下做鬼脸;别人不敢从丈来高的围墙上往下跳,我敢跳下来,明明脚板心好痛,我还嘻嘻笑;下一节课的时候,我经常在偷偷地做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到放了学,我把家庭作业做完了,于是就拉着没做作业的同学一起去玩儿,等到那些同学想到做作业时,我就把自己的本子拿出来,给他去抄⋯⋯

我认为这一切都很对劲儿。(由现在的自己谈到过去的自己,交代小时候自己的调皮行为,扣住“调皮鬼”一词。)

我也挺讲义气,在周围的小同学中,我还有点儿威信哩!(以下具体介绍自己的调皮行为,突出“调皮”的特点。)

童年时代!我跟好多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一样,打弹子,飞香烟牌子,打康乐球,抽转轴儿,滚铁环⋯⋯哪样不玩儿啊!

光是这样玩儿玩儿也不够味,我就经常想新花样,不是到绍兴路上不出钱的小花园去玩儿“官兵捉强盗”,就是穿过襄阳南路或岳阳路,到肇加浜去摸螃蟹,捉小鱼。

我小时候的肇加浜,不是现在绿荫成林、平整光洁的花园马路,而是一个臭水浜。

有一次,妈妈刚给我换上了一身新衣服,一双新布鞋,我到肇加浜去捉小鱼,半个身子陷进了稀烂的污泥中,怎么挣扎也起不来,吓得我哇啦哇啦直哭。同去的小伙伴们也吓得尖声怪叫。幸好有个过路的叔叔跑了过来,使劲把我从污泥坑中拔了出来。我一身衣服糊满了泥巴不说,第一天刚上脚的新布鞋,陷在污泥中,再也无法拿回来了。

我光着脚,穿着一身臭气熏鼻子的新衣服,直到黄昏也不敢回家里去⋯⋯

贪玩、爱耍、好逞强、好出鬼点子,这么发展下去的话,长大了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写自己的变化原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儿童时代》。这本有字有画的书,很快吸引了我,里面的小故事、寓言、猜谜语、小游戏,还有念起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比我那调皮捣蛋的生活有趣多了。比我们那条长长的弄堂,比弄堂外灰白色的柏油马路,也有趣多了。我读了一本又一本,还津津有味地学着做《儿童时代》上刊登的小游戏,挖空心思猜着那上面的谜语,从这本薄薄的书上,我知道了世界上有高山、大海、冰川。

后来,老师每个星期的周会课,给我们讲《我的一家》的故事。每次她讲的时候,都拿着书,我以为她那本书里一定有许多的彩色画和插图,可仰着脸瞅了半天,我发现那书上光是一行行的字。

老师每个星期讲一节课的速度,我忍受不了,就省下零用钱,也去买了一本《我的一家》,放学回到家,不管能不能把字认完全,连读带猜,把一本书全翻完了。嗬,原来书里面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东西呢!读了这一本书,我又开始寻找另外一本。(记叙自己转变的过程,突出“书迷”的特点。)

就这样,书籍给我打开了通向生活的门户。每读到一本书,我总是又惊喜、又震动,读完了,还兴致勃勃地给小伙伴们讲呢!

书本以它壮丽绚烂的境界给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图画,给我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它逐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空余时间,差不多都扑到书本上去了。(议论性的语句,表现自己对书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并由此展开书籍让“我”改变的具体记叙。)

爱上了书,弄堂里小伙伴们的喧哗声我听不见了,滚铁环、踢足球的声响也不会惹得我心痒了。

随着日子的过去,书越读越多,差不多已经脱离了顽童行列的我,开始变得好幻想起来了。

书已经成了我儿童时代最好的朋友。这么一来,岂止是我的小伙伴们,连我家里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他们都说:“调皮蛋变成了个小书迷,书呆子!”

今天,我小时候的“梦”成了现实,我也变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这可不是孙悟空眨眨眼那么快就能变个老婆婆出来的。只有我最清楚,小时候读了那么多书,对我的帮助有多大。

是书,给了我这么大的精神力量,努力摆脱环境的影响,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地学习着创作,争取做一个写书的人。(结尾的议论,强调书籍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表达出“我”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跟名家学写作

1、对比手法:作者将自己是个“调皮鬼”和“书迷”时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读书对自己的影响。

2、强烈的抒情语言:作者在表现书籍对自己的影响的时候,运用了抒情性的语言,写出了书籍对自己的影响。如“书本以它壮丽绚烂的境界给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图画,给我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它逐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空余时间,差不多都扑到书本上去了”。

学生习作

我的读书故事

我们班有很多作文写得很好的同学,我想他们的作文写得那么好可能是因为十个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读的书都是一些少儿百科全书和启蒙书。那时的我会让妈妈或爸爸把知识记录下来,然后我再去背,背完在同学面前炫耀。那时的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

当我在读一年级时,读的书是一些看图说话等类型的书,同时看一些关于古诗的书。那时的我,也会把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背下来。一年级的我开始明白了读书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

三年级的我开始接触一些名言名句、限字作文、童话等类型的书,同样,我也会把好词好句连同好段一起抄下来运用到作文里面去。三年级的我才明白读书是为了学到人生的道理。

四年级的我开始尝试阅读小说、600字作文、散文、诗歌等书籍。我会把这些书籍读了一次又一次,把每次的收获写下来,同时练练写读后感、学学写诗歌。这时我才明白读书就是让人按照道理去实践。

如今,我上五年级了,我也尝试着阅读长篇小说、千字作文等,同时也尝试着写写千字作文。现在再翻开我的记录本,里面记录了满满的一本好词、好句、体会、读后感等。这时的我才终于明白,读了多少书,关系到你的未来。

同学们,书籍才是最宽广的知识海洋,让我们一起遨游吧!

点评

文章层次分明,将“我”与书籍在不同阶段的故事都写了出来,并讲了“我”对读书意义的理解不断深入,确实是一篇好文章。S3GyGrypohtEHOSnpuOh6PU2n/ibTC+cfZQ7BH8VJyWi1D1+q5KTLbI53mM0DM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