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长故事

名篇引路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有改动)

毕淑敏

导读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害怕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老师的表扬成了她的心理负担,她要想尽办法不让老师表扬自己。为什么?

我小的时候,作文很好。主要是我爱写得与众不同。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叫“一次谈话”。一般的同学写的都是自己做了一件错事,被爸爸妈妈或是其他的长辈批评了一顿,于是铭记在心等。也有写同学之间闹了点小误会,一谈心就和解了的。这两种写法我都想到了,可我想写一次更奇妙的谈话。想啊想啊,我就设想通过电话同一位非洲的黑人小朋友谈话,谈他们的苦日子和我们的幸福生活。其实这个想法有很不合理的成分在内,一个当奴隶的黑孩子怎么会有电话呢?但当时是小学生的我,可想不到这么多,只顾按照自己的想象写下去。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对我这些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小作文,给了很好的评语。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具体地写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时的心理感受。“怪味豆”很形象,随后的“咸味和涩味”引起我们的疑问,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首先是我觉得自己写得很不好,应该写得更好一些。特别是老师那些表扬的话,仿佛椅子上堆满了图钉,叫人不敢坐踏实。(“仿佛椅子上堆满了图钉”,形象地说明了自己受表扬时忐忑不安的心情。)

最主要的是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夸)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具体地写自己因为被夸而受到同学们的敌对,以及心理感受。)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我执拗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她会的,她的脾气很急躁。)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

我讨厌打小报告、告密的人。

王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半天。虽说不是对症下药,我还是受到了教育。我想不能这样下去,我不应该用学习赌气。

于是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文,争取每一篇都写得不同凡响。王老师是满意了,可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了吗?

我小小的脑筋动了又动,最后小心翼翼地请求老师读作文的时候不要念我的名字。

“为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一篇无名氏写的东西吧?”王老师有些不耐烦。

我知道王老师会这么说的,要说服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谁的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了。我也好给我自己的作文提不足之处⋯⋯”

我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没有说:我想为自己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

“还能老是她写得好哇?我看今天一准是旁人写的。”有人这样说。

我一概只笑不回答。问得急了,我就说:“我猜像是你写的。”

从此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睦邻。(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具体地写“我”用小小的聪明帮自己缓和在班内的处境的过程,而这种聪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的,悟到的。)

但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了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因为我是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地跳皮筋的机会了。(结尾的结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珍视同小朋友们之间的友情,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跟名家学写作

1、描写心理变化,细致入微:作者从受表扬的高兴,到后来的孤独,再到后来的小聪明,一步步推进,把心理变化描写得很具体。 2 比喻巧妙生动:作者描写心理活动这种抽象的行为时,运用比喻手法,把这种行为具体化,使读者对作者的心理感受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偷钱

吴祖光

导读

每个孩子在幼小时都会犯一些错误,每个孩子的家长面对这些错误时,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不同的处理方法留给孩子的是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微妙之处。吴祖光的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偷钱的行为呢?

时常和母亲要钱,又说不出个正经的用处,理屈自然词穷,是一桩很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在一个清早,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只有我一人很早起了床时,看见书桌上放着一叠铜子儿,便不免见猎心喜,拿了一小部分放在口袋里上学去了。(交代偷钱的原因。)

当时曾经想到,这就是“偷东西”么?略微有些不安,但马上就想不到这些了。并且始终没有人发觉,于是这便成了我日常的习惯。在没有钱的时候,决不再向母亲索取,径自找到放着钱的地方,拿些便走;不劳而获,确是很轻松很理想的。(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说明自己偷钱习惯成自然的过程。)

胃口越吃越大之时,这个惯贼落了网。曾经有过几次母亲说:“咦!怎么这儿的钱少了点⋯⋯”没有人理会,我只略有激动,事情便过去了。但是有一回我一狠之下把桌上的一大叠铜元全部装进了衣袋,偏偏马上母亲就来拿钱了;全部不翼而飞,马上注意到了我,结果从我的衣袋里破获了全部赃物。(用词生动,“惯贼”“不翼而飞”“赃物”,形象生动,表现自己偷东西被抓的过程。)

母亲半晌无话,看了我许久,说:“你拿这些钱做什么?”

我低了头,说:“我想买一副乒乓球,还有网子、拍子⋯⋯”

母亲说:“这是偷钱,做贼,懂么?”又过了一会儿说:“到学校里去,回来再跟你说。”

那一天我当然很不快活,更使我提心吊胆的是唯恐母亲告诉了父亲,那就糟了。(“提心吊胆”一词形象地描写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情。)

下学回来,我简直不敢进门,走到堂屋里,看见祖母正在分蛋糕给弟弟妹妹们吃,见了我便说:“今天没你的份。”我心里可想着:“有我的份我也不吃。”

等弟弟妹妹们出去了,祖母手里拿了一管尺,用她的一口常州话说:“贼骨头⋯⋯”她举起尺来说:“过来,要敲⋯⋯”

我见她脸上是在笑着的,祖母平常最喜欢我的,我便装作听不懂她的话,说:“什么?敲?”

她说:“敲都不懂?”

我说:“不懂。”

祖母便把尺放下了,我偷眼看母亲,母亲的眼睛是那么温柔的。

晚上我很早就睡了,主要的原因是怕父亲回来。其实我哪里睡得着呢?很久很久,我听见父亲的声音了;随后父亲同母亲走到我床边,我听见父亲说:“睡着了么?”

母亲说:“睡着了。”

父亲说:“把这个放在这儿吧,又不是不给他钱。一定要偷,多难为情。”

我倦得很,听不清父亲和母亲唧唧哝哝说些什么便睡着了。我做了许多梦,很曲折复杂的梦;梦见花开,梦见天上的云和河里的水。(梦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因为父母的宽容而放松的心理。)

第二天清早醒来时,我一把抱住了枕头边的盒子;打开盖子,里面是两个球拍,一面网子,半打乒乓球。

父亲、母亲、祖母都没有再提过这桩事,而我也没有再偷钱了。

跟名家学写作

1、心理描写:作者在写自己偷钱、被发现这一系列过程中,抓住自己的心理变化,形象地描绘出自身感受,真实、贴切。

2、用词准确:作者在表现自己的心理时,用词相当准确,如开始偷钱时,用了“见猎心喜”,写自己被母亲抓到时,用了“破获”,写回家时的心情时,用了“偷眼看”。

学生习作

第一次单独睡觉

祎贤

每当听到和我同龄的孩子自豪地讲起自己已经能够单独睡觉时,总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内疚感涌上心头。不要笑话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其实我也想一个人单独睡,可我就是不敢。

周末的一个晚上,家里买来了一张小床。妈妈对我说:“床买来了,今晚你一个人睡吧!”一听这话,我差点没跳起来,赶紧大声地嚷着:“不!不!不!我抗议!”“抗议也没用,反正床买来了,你想要就要,不想要我就退回去,你自己决定吧!”妈妈两眼瞪得有鸡蛋般大小,看着她的这副模样,我不由得咽下了要说的话,只得先答应下来。

来到我的新床前,我眼前一亮,好漂亮的小床啊!多气派的米黄色,带着条纹拱形的靠背,配上极富弹力的米黄色的床垫,上面还铺着空调席,盖着红色的毛毯,还有一个彩色线条的枕头,真是完美的搭配。这么漂亮的小床,我怎么忍心让妈妈把它退回去呢?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我心中既高兴又害怕,哆哆嗦嗦地坐在床上,鼓起了勇气,打开台灯,再一次仔细地欣赏了心爱的小床,然后躺在小床上看了一会儿书。我发现妈妈的房间已关了灯,我也只好下了床,关上灯准备睡觉。可刚一关上灯,我的面前就漆黑一片了。我迅速地跑上床,用毛毯将自己整个裹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把蒙在脸上的毛毯拿开,透了几口气,顺便向四处张望,生怕有“鬼”来吓我。

突然,我听见阳台上传来了一阵“咯咯”的声音,我不禁害怕起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小偷正拿着一把寒意袭人的快刀,在撬阳台上的门。我壮起胆子,打开了床边的台灯,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结果什么也没有。我暗暗地嘲笑自己大惊小怪,然后,把身子朝光亮的那边靠了靠,一会儿,我便在台灯柔弱的灯光下安然入睡了。

第二天清晨,还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我感觉这一觉真是睡得舒服极了。

其实,一个人单独睡觉也没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要能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还会面临更多的要求自己做的“第一次”,但我一定会勇敢地去面对。

点评

心理描写非常细致,把“我”的害怕表现得十分真实,结尾处悟出的道理使得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XBsBQjzMJWYY6TkH9Q8S/qPnP6NAVJCaBpTcZk6TqWp92+Ryyp2lMXfabA+Zn+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