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学之间

名篇引路

第一次负债

王晓晴

导读

负债的感觉不好受,被人讨债的滋味更不好受。不单成年人,小小的孩子有时也要承担债务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有时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做事方式。

小时候遇到的一些事情,如今想起来挺有趣的,可在经历的当时,就不那么轻松了。还是在幼儿园上大班那会儿,哦,真够遥远的。(回忆式的开头,引出事情的叙述。)

那天早上,我凄凄惨惨地坐在教室里那把属于我自己的果绿色小椅子上发呆。刚刚在幼儿园大门前和妈妈分手,这总是一天中情绪最低落的时刻。每天都一样,妈妈把我从自行车后座上抱下来,亲一亲我的脸蛋,等她转身骑上车匆匆去上班,我就想流眼泪。说实在的,我始终讨厌上幼儿园。

老师领早餐去了,没人管束,小朋友们都在玩儿。突然身边传来一阵哄笑,抬眼,我看见一个女孩儿(记不起她的名字了),正站在一群孩子中间,神情气恼,脸涨得通红。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的头发剃得精光,头皮青青的。我愣了一下,接着,便和别人一块儿大笑起来。有人喊:“她长虱子了,是她妈给她剃成了个光葫芦!”可能因为我是中途加入者,特别显眼,那女孩儿不由分说,一把抓过被人掀掉的帽子,冲到我面前,排山倒海地冲我嚷道:“你赔我的瓜子!”我吃了一惊,从此陷入灭顶之灾。(叙述事情的缘起,语言形象,生动。)

我无法否认,她说的是事实。昨天,最多不超过前天,我们几个女孩儿在一起“过家家”,她从衣兜底搜索出一撮西瓜子,我分享到了一颗,的确就一颗。个子比我们都高的她当时正扮演慷慨温存的妈妈。“你赔我的瓜子!”她冷酷而坚定地向我重申。

这会儿,她已戴上了帽子。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顶灰绒布的,在脖子上系带子的尖尖帽。当时早就不是戴帽子的季节了,所以看上去比她的光头好不了多少,仍是一副滑稽相。但是我不敢再笑,她的气势让我有些害怕。

一连几天,只要老师不在,她就凑到我面前,恶狠狠地向我讨还西瓜子。那顶灰色的尖尖帽使她像骑扫帚的女巫一样面目可憎。虽说我一向安静听话,却也并非软弱可欺。不过这回我没胆量奋起反抗,即使明明知道她是有意挑了我撒气,欠她一颗瓜子的债却无法抵赖。

每天傍晚,我都更加盼望妈妈来接我。我把在家里得到的水果糖或者饼干什么的偷偷留出一些,藏在口袋里,带到幼儿园,希望能顶替那颗瓜子偿还她。每次她都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可这些她大概仅仅看作是利息,本金还是要照赔不误。

我被逼得忧心忡忡,走投无路。这件事不能告诉妈妈,她一向教导我和姐姐,不许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而姐姐那边更是要小心提防,因为早我两年上学,她多么趾高气扬呀!她知道了不耻笑我才怪。这笔沉重的债务只能独自承担,我几乎绝望了。(叙述自己欠债的经过以及被讨债的经过,刻画同学的凶巴巴的气势和自己怯怯和无助的心理。)

早晨和妈妈分手时,更多了几分凄惶。她照例俯身亲亲我的脸匆匆而去,好几次我都想请她等一等,向她坦白自己惹下的麻烦,但终究鼓不起勇气。直到有一天那个大个子女孩儿让我忍无可忍。

那天我给她带去了一块大白兔奶糖,是爸爸出差上海带回的礼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称得上是极品了。况且奶奶只发给我和姐姐一人两块,我就不得不省下二分之一给她!我盯着她剥下糖纸,盯着她把糖放进嘴里,盯着她一下一下有滋有味地嚼。谁料最后她阴险地威胁道:“你还欠着我的瓜子呢!”

我气得要命,半天说不出话。几天来的屈辱和摆脱不掉的纠缠带来的烦恼一下子爆发出来,我扯开嗓子不顾一切地对着她大喊大叫:“你是个丑八怪!大光头!大笨蛋!大傻瓜!大骗子⋯⋯”我想我是疯了。几个小朋友慌里慌张报告了老师。老师过来一把抓起我的手腕拽到墙边,这是我生平头一回被罚站。不过我不后悔,一点儿也不,倒霉的债务纠葛就此解决了,那女孩儿再不敢向我提起那颗该死的西瓜子。(叙述自己解决债务的经过,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连续三个“盯着”的运用,对突出人物的心理起了强调作用。)

现在回忆起来,当然只作一桩笑谈。对那个女孩儿我不仅不记恨,反而有些抱愧,毕竟是我取笑她在先,只不过她的报复来得太过分,而且不够正派罢了。重提幼年趣事,倒是要感激小同窗给我的那次教训。时至今日,凡接受馈赠或偶尔借贷钱财,我总是持特别慎重的态度,这恐怕不与她无关吧?(结尾的议论,说明这件事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跟名家学写作

1、传神的语言描写:作者在表现同学讨债和自己欠债的过程时,用传神的语言,把各自不同的神态和心理展示出来。

2、准确的动词:在表现人物的神态方面,作者对动词的运用非常准确。如写同学“排山倒海地冲我嚷”,写“我盯着同学吃奶糖”,“嚷”和“盯”非常准确、传神。

学生习作

“两人三足”

生活有时让人快乐,有时让人苦恼,有时也会让人伤心。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那次“两人三足”的练习中发生的故事。

周三的体育课上,顾老师让我们练习“两人三足”。结果我被分配到和个子高高的吴宛鸿一组,唉,这可怎么办呀?她个子很高,我又非常矮,这样的组合怎么会跑得快呢?万一协调不好,岂不是会摔跤?我心中不禁产生了种种顾虑⋯⋯“没有关系的!”吴宛鸿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她笑着对我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跑得快的!”“好!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我被她的笑脸感染了,突然信心十足。上课了,我把自己的脚和吴宛鸿的脚绑在了一起。绑完后,我们试着挪动脚步,喊着口号,左、右、左、右⋯⋯我们走起来了,虽然不快,但是走得稳稳当当的。一遍、两遍、三遍⋯⋯我们不知练习了多少遍,终于越走越快,顺利地跑了起来,最后简直是健步如飞了。我和吴宛鸿如愿以偿地赢得了第一名。我俩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在这次“两人三足”的比赛中,我想是我们之间渐渐培养出的默契,让我们赢得了比赛,也让我们赢得了友谊。

点评

“两人三足”的游戏非常讲究两个人之间的默契,这一选材可谓颇具匠心。开篇精彩的心理描写也为全文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9ZRkBdV3mRKTVxQw+1NtrsbVjxopfmjswKrYhSqj7eSW1Fw6oTDhNAWwP7D95U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