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师恩难忘

名篇引路

回忆饥饿

林白

导读

现在的孩子,从来不知道饥饿的可怕,很多时候,他们发愁的是桌上丰盛的食物吃不完,挑剔的是家里的饭菜不合口味。但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饥饿肆虐的阶段,有的阶段,饥饿这个恶魔横扫全国,人们在饥饿中痛苦挣扎。让我们一起通过这篇作品来感受饥饿、体会今天的幸福吧!

记忆中的饥饿像一只血盆大口,它在过去的岁月里逼近我,把我啮咬和吞没。(形象的比喻,说明饥饿的可怕。)

我8岁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饿倒在课堂上,饥饿的烧灼感从胃部蔓延到全身,灼烤着体内的每一个器官和每一寸肌肤。这种烧灼从第二堂课刚上课的时候就隐约出现,随即它们越来越明显,并以极快的速度滋生和集结,每一分子一手举着长矛一手举着火把,在我的身体里步步紧逼。它们一次次把我的唾液驱赶到我的喉咙,我一次次地把它们咽下去以平息腹中弥天的烧灼,饥饿的怒火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拉锯战中我很快就败下阵来。我全身的冷汗奔涌而出,眼睛再也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耳朵也听不见老师的声音了。我全部的感官只提供一个感觉:腹部里有一个越来越烫越滚越大的火球,它正在挤压我全身的水分和力气,它已经烧到了我的心,快要烧到我的脸和我的头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唯一的感觉,遮天蔽日,如果我不逃脱,我将死于这个火球,而这正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我没有任何能力熄灭这个凶猛的火球,我已经精疲力竭了。(具体而详细地描写饥饿时人的感觉,进一步表现饥饿的可怕。)

我全身发软地瘫倒在书桌上,我知道我再也不行了,但酷刑般难忍的滋味还在继续,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结束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切。后来我绝望地哭了起来。当我回忆这饥饿的哭泣时,我已经无法证明是什么引起了当时正在讲课的老师的注意,是哭泣还是晕倒。我回想不起来哭泣的声音,一个饥饿至极的孩子,趴在书桌上,她哭泣的声音像游丝般微弱,有谁会注意这个声音呢?我模糊地感到老师在走近我,温热而干燥的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手,她说:“你是饿的,快去买一碗米粉吃好了。”她从口袋拿出一角钱和二两粮票放到我手上,说:“你现在就去,不要等下课了!”(由哭声引出要写的人——老师,老师是如此细心,连“像游丝般微弱”的声音都听到了。“现在就去”表现对学生的理解。)

我什么都没说,握着老师给我的一角钱就往街上跑。当时的一角钱是小镇许多家庭一天的菜金,两分钱能买到一斤空心菜,五分钱能买到一斤咸萝卜,四分钱就能买到一碗汤米粉。我握着一角钱,就像握着了神话中的某种宝物,体内那只烧灼的火球奇迹般地消退了,我的眼睛和脚重新有了感觉。我一溜烟走出校门,紧盯着街上最近的一家米粉铺飞奔而去。我交上钱和粮票,坐在凳子旁,既兴奋又新鲜,饥饿的感觉暂时消失了。这是我第一次在街上吃东西。我看见条状洁白的米粉被放进了一口大锅,浓白的蒸汽在升腾,时疏时密,婀娜而澎湃,米粉的香味从这片白色的气体中散出来,犹如太阳的光芒从云层中透出,气味的光芒越来越灿烂。它们在浓白的水汽中间跳荡,闪烁,照亮了整个店铺。每个人的脸上都被这特殊的光亮所照耀,脸上一片满足的神情。蒸汽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我们的太阳就要出来了!(极言一角钱的重要性,从反面衬托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具体地描写等待吃米粉时看到的景色,从侧面表现心情的快乐和即将获得吃的快乐。)

围着围裙的人将一只光滑的竹漏爪伸进大锅里,蒸汽的云雾从正中破开,竹漏爪在水里左右晃动,沸腾的汤如大花般怒放。米粉,我们饥饿之躯的太阳,在竹漏爪的托举下,从云雾的中央,从沸腾的汤中迅速上升。它呼地一下就升起来了,呼地一下到了大瓷碗里,然后它飘动着白气,如同翕动着柔软的翅膀,明眸皓齿,仪态万方地来到我的面前。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未见到、也再也没有见过如此美好的食物,它的颜色和香味在时间中聚集、堆积,成为坚硬的晶体,隐藏在我的味蕾的呼吸中,它的光芒永不落。(形象的语言,表现对米粉的亲切和热爱,“明眸皓齿,仪态万方”本是用来形容美人的,但用来形容米粉,极言米粉对“我”来说远胜于美人的美。调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缀结着所有这一切的人,是我的老师庞桂珍。这是一个真实的名字,这个名字珍贵而朴素。多年来我把它珍藏在心里,多年来我等待着一个庄重的场合把它庄重地说出,等待饥饿的记忆再现在我的文字中,犹如等待一个坚硬而平整的台地,语言的青草繁茂地生长,芬芳而雍容,饱含着感恩的心情。我默念着我的老师的名字,把它郑重地写在这里,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我希望所有与我的作品相遇的,也能与她相遇,被她慈爱的眼光所笼罩,是我永远的福分。(抒情性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恩之情。)

饥饿的感觉跟随我多年,在我成长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感到饥饿,因为大多数的日子里没有早餐可吃。饥饿使所有的上午漫长难熬,每到第三节课就头昏,弱不禁风。在太阳底下站立都会眼前发黑。最后我就这样长大了。我知道我的饥饿比起大量死去的人微不足道。

跟名家学写作

1、对饥饿的形象描写:作者在描写自己饥饿时的感觉时,语言形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饥饿的可怕。

2、心理描写:作者描写自己等待吃米粉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望,在饥饿者眼中食物的美好强烈地表现出来。

我和橘皮的往事

梁晓声

导读

小小的橘皮,记载了一个孩子学生时代无以言表的委屈和痛苦,记载着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于是,橘皮就成了回忆的契点,就成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恩之情。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由外貌引出人物,点明回忆的特点,引起下文。)

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不过规模很小罢了,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所得加工费,用以补充学校的教学经费。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那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几种病?师傅就告诉我们,可以治什么病,尤其对平喘和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困扰,经常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就那么一冬季又一冬季地忍受着,一冬季比一冬季气喘得厉害。看着母亲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的痛苦样子,我和弟弟妹妹每每心里难受得想哭。我暗想,一麻袋又一麻袋,这么多这么多橘皮,我何不替母亲带回家一点儿呢?

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偷偷揣几片干橘皮。

母亲喝了一阵子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地减少了,起码我觉着是那样。我内心里的高兴,真是没法儿形容。母亲自然问过我——从哪儿弄的干橘皮?我撒谎,骗母亲,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给的。母亲就抚摸我的头,用微笑表达她对她的一个儿子的孝心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儿欣慰。那乃是穷孩子的母亲们普遍的最由衷的也是最大的欣慰啊!

不料想,由于一名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具体而详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解释自己成为所谓的“小偷”的原因。)

那是特殊的年代。哪怕小到一块橡皮,半截铅笔,只要一旦和“偷”字连起来,也足以构成一个孩子从此无法洗刷掉的耻辱,也足以使一个孩子从此永无自尊可言。每每的,在大人们互相攻讦之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自小就是贼!”——那贼的罪名,却往往仅由于一块橡皮,半截铅笔。那贼的罪名,甚至足以使一个人背负终生。(议论性的语言,强调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也为下面的记叙张本。)

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感叹性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所受伤害之重。)

于是我在班级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地是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

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怕母亲为我而悲伤⋯⋯

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一位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假。

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而不是教员室里,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我哇地哭了⋯⋯这是委屈的泪,这是伤心的泪,这也是感动的泪。

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说:“首先我要讲讲梁绍生(我当年的本名)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嘱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为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所说的那番话⋯⋯

从此我又是同学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从此我不想死了⋯⋯

我的班主任老师,她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以后也不曾。在她眼里,以前和以后,我都只不过是她的四十几名学生中的一个,最普通最寻常的一个⋯⋯

但是,从此,在我心目中,她不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了。尽管依然像以前那么严厉,依然戴六百度的近视镜⋯⋯

在“文革”中,那时我已是中学生了,没给任何一位老师贴过大字报。我常想,这也许和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有某种关系。没有她,我不太可能成为作家。也许我的人生轨迹将彻底地被扭曲、改变,也许我真的会变成一个贼,以我的堕落报复社会。也许,我早已自杀了⋯⋯

以后我受过许多险恶的伤害。但她使我永远相信,生活中不只有坏人,像她那样的好人是确实存在的⋯⋯因此我应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真诚热爱!(结尾的记叙和议论,强调老师所做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表现自己对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

跟名家学写作

1、对比描写表现人物:对于中心人物——老师,作者没有开篇即介绍,而是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通过对比性的描写,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巧。

2、议论的点睛作用:在大段的叙述之后。用深刻的议论表现事件的影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习作

师生情

贾翠琴

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张老师是个代课老师,但她却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经验。以前,李东是咱们班有名的“经济贫困户”。每次写作文他总会咬着个烂笔头,这时张老师就走过去俯下身子轻轻对他说:“怎么,笔头不听使唤了?”一向被其他老师骂惯的李东竟然红起脸来。“放学以后,来办公室,我为你补充营养。”张老师笑着说。可他竟羞得不知所措了。

期中考试后,李东考了60分,还有几个“特困户”没及格,那几个同学说:“唉!班会课上有好受的了!”可是班会课上,老师不但没有批评那几个“特困户”,反而含着泪对我们说:“对不起,是我教得不好!”搞得大家也跟着满眼泪水,一向被俗称为“贼小子”的李东竟然也流下了眼泪。

一次,老师让我们做题,她去辅导那几个“特困户”。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同学们听见了老师的呻吟,看见了豆大的汗珠从她额头上滴下来,我们问:“老师,你怎么了?”“没事,只是有小胃病。”同学们这才知道老师是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课而带病上课的。

从此,同学们主动学习的那股热情劲就甭提啦!大家互帮互助,只要有似懂非懂的题,准会向老师请教。结果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的成绩是破天荒的好!老师望着这些成绩欣慰地笑了!

老师的爱给了我们鼓励,老师的情给了我们关怀,我们永远都会记着这份师生情。

点评

老师用自己的爱感动了顽劣的孩子,使得他们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篇文章的这一选材颇为感人,描写很具体。qxCYsFaJxW6VcXxrpp2n9iKHoBJ0sIF8J5ABrem5Y6Cd6dtJ6biAfzcVESmAG+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