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慕尼黑阴谋

在1938 年9月30日,伦敦唐宁街官邸,从慕尼黑回到英国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手中挥舞着刚刚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向欢呼的人群说道:“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吞并奥地利

1936年3月7日,德国军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莱茵河非军事区,《凡尔赛和约》变成了一纸空文。英法两国政府获知这一消息后极为震惊,立即向德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希特勒立即使用惯用的伎俩,向英法保证这次行动只是象征性的,并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法国政府当然不能接受希特勒的这种解释,要求英国共同对德国实施更加强硬的军事制裁措施。此时的英国却向法国给出了这样一个建议: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法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与之谋求妥协。英国的软弱表现让德国占领莱茵河地区成为了既成事实,也让希特勒在德国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可以放心大胆地拟定更大规模的战争计划了。

在成功干涉西班牙内战之后,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旧日奥匈帝国的交通中心——奥地利。早在1936年7月,希特勒就下令德国总参谋部草拟了一份占领奥地利的军事计划,命名为“奥托方案”。该方案以流亡比利时的原哈布斯堡王室太子的名字命名,设定当奥地利发生君主复辟的变故之时,借口维护该国稳定,使用德国武装力量占领奥地利。1938年2月12日,迫不及待的希特勒向奥地利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命令其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性,对所有在押的奥地利纳粹党人实行大赦,并任命纳粹党人为内阁保安部长。奥地利政府断然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希特勒于是决定动手,于3月12日下令德国武装部队实施“奥托方案”。在德国的强力威慑之下,奥地利政府同意德军进驻奥地利,随即希特勒的部队占领了奥地利全境。3月13日,希特勒宣布解散奥地利共和国,其全部领土并入德国,就这样,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这一次,英法两国还是照旧对德国发出了强烈抗议,也仅限于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希特勒经过前两次的试探之后,发现英法等国并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制裁,于是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捷克斯洛伐克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曾经受到德国民众的狂热拥戴。

染指苏台德

希特勒之所以对捷克斯洛伐克如此关注,一是希望将所有德国国土之外的日耳曼民族都并入德国,然后向东方扩张,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二是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可能会成为未来苏联进攻德国的空军基地或者是英法两国的军事补充力量。在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文件中,希特勒是这样阐述其进攻意图的:“德国武装部队进行突然袭击的目的,就是要在战争开始和战争期间消灭捷克斯洛伐克对我军在西线作战的后方所存在的威胁,并且使苏联空军不能利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空军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维持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格局,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在法国的影响和支持下相互签订了同盟条约。罗马尼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南斯拉夫则多产矿石,两个国家都有庞大的军队,而他们的军火供应主要依靠捷克斯洛伐克。这三个欧洲小国联合起来就结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被称作“小协约国”。1924年至1927年,法国先后与上述三国签订了政治、军事协议,确立了对小协约国的领导地位,在南欧形成了与意大利抗衡的局面。

捷克斯洛伐克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边境有一个名叫苏台德的地区,那里居住有320万德意志人,他们大多能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但自1935年开始,由克罗德·汉莱因领导的苏台德德意志党在德国的幕后指使下开始谋求苏台德地区的独立。1938年4月24日,受德国吞并奥地利行动的鼓舞,汉莱因公开叫嚣苏台德地区应实行自治,同时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成立一个纳粹国家。此时,希特勒也攻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正在有组织地虐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宣称“德国有责任去保护这些日耳曼同胞,应该为他们争取一般的自由,包括人身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自由”。一时间,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害怕战争的英法两国再次对强硬的德国进行了让步,敦促捷政府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苏台德争端。

迫于德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以及来自英法两国的“规劝”,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与汉莱因开始了对话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谈判没持续多久,汉莱因就单方面宣布终止与捷政府的对话,并煽动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分子不断制造骚动。高度警惕的捷政府动用军队迅速平息了这些骚动。希特勒随即放出即将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局进行干预的风声,并于1938年5月19日调动军队向德捷边境集结。捷政府也不示弱,立即宣布局部动员,向捷德边境增兵,与德国军队形成了对峙。眼看着德捷两国就要兵戎相见了,英法两国顿时慌了手脚,因为他们一直采取忍让的战略就是为了防止战争的爆发,这不符合他们在欧洲的利益。英法两国随即向“不听话”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声称如果捷政府不听劝阻执意与德国对抗的话,英法将不会履行之前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互助防御条约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压力之下,捷政府不得不同意在英法两国的调停之下,和德国就苏台德地区的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同时,英法两国向希特勒明确表示“承认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请求德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动武。为此,英国首相张伯伦专程飞赴德国柏林会见希特勒,提议召开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商讨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的相关事宜。张伯伦的建议正中希特勒的下怀,立即就同意召开四国会议进行协商。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总理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德国首都慕尼黑举行会谈,商讨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的事宜。捷政府代表虽然准时到达慕尼黑参加会议,但在最终的会议过程中却被禁止入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肢解。9月30日,四国政府最终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按照该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一起“转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近1/5的领土(1.8万平方千米)、半数以上的工业设施和资源以及坚固的边境防御工事。

如愿吞并苏台德地区之后,希特勒野心膨胀到了极点,1939年3月10日,德国军队开始向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进军,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而面对希特勒的再次挑衅,英法等国政府的首脑依旧沉湎于“欧洲即将迎来黄金时代”的幻想之中,没有对德国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

1938年9月,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几小时后,苏台德小镇普拉纳的街道上就挂满了纳粉粹旗帜,小镇也被更名为普拉。

在随后不久的一次会谈中,得意洋洋的德国纳粹要人戈林对来访的墨索里尼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巨大生产力转归德国,结果使轴心国的经济潜力增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生产力大大加强了轴心国对付西方国家的力量。德国现在可以从两翼侧面进攻这个国家(波兰),而且距波兰新工业中心只需25分钟的飞行即可到达。”很快,战争的厄运就要降临到波兰人的头上了。 E7nN2bdwxC/uWRIjyuGDhkUGatOXyINfKF67sb2bfeVr59+rZDrCReEAv5n6XA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