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谤誉满天下

——“秀才将军”吴佩孚

1940年1月24日,一场规模浩大的出殡仪式正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街头进行。六十四名壮汉高抬着绣有佛字的棺椁,由送殡人牵引,缓缓前行,上万北平市民自发跟随,冗长的出殡队伍前头刚刚到达天安门,队尾还在灯市口徘徊,整个出殡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天。与此同时,在陪都重庆,国民政府同样也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追赠逝者为一级上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高官显贵都参加了追悼活动,蒋介石也送去了亲笔书写的挽联,上书“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的字样。连当时驻重庆的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对记者发表谈话,称被悼念之人与其他军阀有截然不同之处,无私蓄而有清廉之名……这位得到沦陷区民众和国共两党承认的人物就是直系军阀的代表,一生毁誉交织,有“秀才将军”之称的吴佩孚。

秀才遇到兵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吴佩孚父亲名叫吴可成,是当地一个小商人,依靠祖上传下来的杂货店维持全家的生活。吴佩孚6岁时,其父将他送到当地私塾学习,因为聪明好学,吴佩孚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和器重。12岁时,吴佩孚已经读完四书五经,完成了基本的旧式教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然而厄运很快降临,1885年,吴佩孚的父亲吴可成因病去世,年幼的吴佩孚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祖传的杂货店艰难生存。当时正值清朝末期,山东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灾区,再加上官府盘剥,兵匪横行,吴家开始入不敷出。这时驻扎蓬莱的清军水师营正在招收16岁到20岁的青年为学兵,每月的军饷为二两四钱白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 吴佩孚就虚报年龄加入了水师营,成为一名年轻的学兵。吴母心疼儿子,不愿意让他当兵。在母亲的苦劝下,吴佩孚在1891年离开军队,来到登州府拜著名学者李丕森为师,继续求学。就在吴佩孚学习期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山东被日军占领。眼见侵略者在自己家乡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吴佩孚深受刺激,这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896年,吴佩孚参加了山东登州府的科举考试,高中丙申科第三名,顺利得到了秀才的功名。可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这时的秀才头衔也不像旧时那样光彩。在此期间,吴家又有悲剧发生,吴佩孚的新婚妻子王氏染病去世,这让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吴佩孚深受打击,之后的十三年里他始终没有续娶。当时山东是列强销售鸦片的主要地区,烟台、青岛、济南、登州遍地都是贩卖鸦片的烟馆,很多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刚刚遭遇丧妻之痛的吴佩孚无处排解情绪,也染上了吸毒的恶习。不久,吴佩孚发现花销越来越多,这才清醒过来,跑到烟馆吵闹。冲突之下,吴佩孚带着朋友砸了烟馆,这可给他惹来了大祸,烟馆老板告上衙门,准备抓捕吴佩孚。吴佩孚在朋友的掩护下逃往北京,官府以“行为不检,有辱斯文”为名革除了他的功名,吴佩孚靠科举飞黄腾达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北洋政府颁发的“文虎”勋章

文虎勋章产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政府当时颁布了多项勋章令和给勋条例,“文虎”勋章就是其中之一。它设于1912年12月,共分九等,分别授予陆海军中有战功或劳绩者。

在北京城里,吴佩孚举目无亲,仅有的一点儿盘缠很快花完了。为了谋生,他卖过字,也给别人算过命,饥一顿饱一顿,日子困苦。1898年,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奉命招兵,扩充队伍。曾经在家乡当过水师营学兵的吴佩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找到在北京做生意的堂兄吴亮孚借了一笔钱,然后转道天津,加入了隶属于武卫军的聂士诚部,当了一名普通的大头兵。尽管幼年时接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但吴佩孚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文人,他的军事动作远不如同僚标准,经常遭到主官的责罚。再加上当时军队中的士兵清一色为文盲,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在其中不但找不到认同感,反而被众人视为异类,很受排挤。不过知识改变命运在那个年代还是有道理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佩孚发现上司郭绪栋在公文中错用了一个典故,就随手加以改正。郭绪栋知道后,就和吴佩孚交谈起来,得知吴是秀才出身后,郭绪栋大为惊奇,开始和吴佩孚有了交往。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 友,还结为把兄弟。在郭绪栋的大力推荐下,吴佩孚很快就从普通士兵转任文书。军队中的文书是相对清闲的,平时抄抄公文,帮着士兵写写家书就行了,薪水还算不错。可胸有抱负的吴佩孚志不在此,他努力学习,准备报考军校。1901年2月,吴佩孚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开始了军校生涯。当年9月,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平武备学堂也成了袁世凯培养军官的地方。不久,袁世凯将开平武备学堂迁到保定,成立了北洋武备学堂,吴佩孚也跟随前往保定,学习了一年多的测绘科。毕业后,吴佩孚授衔中尉,被派到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任职。

谍海风云

1904年,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和特权,日本和俄国这两个新老帝国主义爆发了日俄战争。当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兵力、装备和防御工事都强于日本,后者只能通过准确的情报进行一场搏命的战争。为了获取俄军的准确情报和东北地区的地理图册,日本人找到了亲日的袁世凯,请后者提供一批熟悉东北环境、精通测绘的人员辅助日军。袁世凯就从北洋武备学堂和公所参谋处挑选出二十个年富力强的参谋交给日本人,吴佩孚就是其中一员。日本人将吴佩孚等中方人员和三十名日本间谍混编,然后全部派入俄军控制下的大连、旅顺进行间谍活动,刺探俄国远东舰队的情报。这时,吴佩孚精明强干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他几次潜入港口附近,准确地探听到了俄军的虚实,甚至日本间谍也称赞他是天生的特工人才。

不过夜路走多了还是会出事。在吴佩孚最后一次潜入奉天附近的新民府时,被同伙出卖,俄国士兵将他抓了个正着。俄国人对吴佩孚拳脚相加,逼他交代从事间谍活动的事实。吴佩孚咬紧牙关,拒不承认,坚称自己只是个小贩。俄国士兵见撬不开他的嘴,就以间谍罪判处吴佩孚死刑,押送哈尔滨枪决示众。就在押送的路上,吴佩孚趁着看守的俄国士兵酒醉疏忽,从奔驰的火车上一跃而下,躲在路边的草丛中逃出生天。随后,他返回间谍的联络点,向日本人汇报了自己的遭遇,主持对俄情报工作的日本使馆武官青木宣纯(老牌的日本间谍,号称中国通)对其大加称赞,授予吴佩孚六等单光旭日勋章一枚,并将他推荐给了北洋陆军第3镇统制,也就是吴佩孚此后追随数十年的“恩主”曹锟。在此期间,吴佩孚回了一趟山东老家,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和同乡的李氏成婚,这时的吴佩孚已经31岁,刚刚过了而立之年。

北洋新星

来到曹锟手下以后,吴佩孚自觉找到了用武之地。首先,他的顶头上司曹锟是布贩出身,一身 江湖习气,却特别看重颇具文人气质、胆识过人的吴佩孚,将其作为心腹来培养;其次,北洋陆军第3镇也不是一般的军队,它是袁世凯在北洋大臣任上精心创立的六镇军队(镇相当于师)之一,虽然排名第三,战斗力却号称“北军之雄”。在后来的“二次革命”中,北洋系统的军官就曾叫嚣国民党的军队若能打垮第3镇,北京都可以让给孙中山,可见该部在北洋军队中的地位。能在这样一支凶悍的部队中供职,冷硬骄傲的吴佩孚自然满意,觉得找到了一个施展其本领的舞台。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吴佩孚刚一进入第3镇就被任命为炮兵第3标第1营管带(营长),军衔晋升为上尉,他的军旅生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急调第3镇入关,负责天津、北京、保定一带的防御任务。当年11月,北洋第3镇中的部分军官准备哗变,他们打算先杀死曹锟,然后夺取部队。吴佩孚发现了端倪,密报给了曹锟,吓得半死的曹锟赶紧进行内部清洗,这才没丢掉脑袋和顶戴。事情过后,曹锟对吴佩孚非常感激,认为后者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公开表示有他曹老三(曹锟在家中行三)在第3镇一日,吴佩孚就会被大大地提拔。1912年1月,北洋第20镇新军军官施从云、王金铭等人领导发动了滦州起义,以响应武昌的革命军。当时袁世凯正利用清政府和南方的革命党讨价还价,不希望前者过早倒台,就派出曹锟的第3镇进攻滦州,最终扼杀了这次起义。

1912年2月12日,渔翁得利的袁世凯逼宫成功,清朝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宣统皇帝正式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请袁世凯南下南京接任职务。袁世凯知道南方是革命党的势力范围,坚决不肯南下,孙中山就派出以蔡元培为首的特使督促袁世凯南下。这下袁世凯急了,他指使曹锟、吴佩孚发动所谓的兵变,恐吓特使。曹、吴二人相当卖力,他们派出数千名大兵在特使下榻的东安门一带大肆抢劫商铺,枪声响彻云霄,受惊的几位特使仓皇地从窗户跳出,在墙根底下蹲了半宿。兵变的政治效应立竿见影,袁世凯有了不走的借口——北方不稳啊。受了惊吓的南方使团也领教了北洋军的厉害,只好作罢。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做出决定,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目的达到,袁世凯重赏麾下的诸位“演员”,曹锟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吴佩孚也被提升为炮兵3团团长,进入了北洋军中层军官的行列,这一年吴佩孚已经38岁。

扶摇直上

1913年3月,国民党总理宋教仁在上海遇刺,种种迹象表明袁世凯有重大嫌疑,孙中山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吴佩孚跟随曹锟前往江西进行镇压,曹锟因功升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吴佩孚则出任师部副官长。两年之后,袁世凯密谋称帝,曹锟这样的北洋嫡系自然是全力劝进。1915年2月,袁世凯正式称帝,曹锟被授予爵位,吴佩孚也被提升为第6旅少将旅长。不久,蔡锷将军在云 南发动了护国战争。曹锟、吴佩孚又率军赶赴四川,围堵护国军。在一次战斗中,曹锟一时大意,被护国军诱入峡谷之中重重包围,幸亏吴佩孚率领几十名骑兵冒死营救,曹锟这才得以逃出生天。此后,曹锟对吴佩孚更为器重,将吴佩孚的战功禀报袁世凯,已经焦头烂额的袁立刻晋升吴佩孚为陆军中将。然而历史的潮流终非人力所能阻挡,兵力、武器均不占优势的护国军屡战屡胜,吴佩孚劝说曹锟保存实力,以待时机,在四川前线与护国军形成对峙态势。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病死,北洋军由此分裂形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别,这样的乱世也给了吴佩孚这样的枭雄莫大的机会。当年7月,曹锟率部返回保定,在吴佩孚的协助下,其基准武力第3师迅速扩编为九个混成旅六万余人,为直系军阀日后问鼎中央打下了基础。1917年初,总统黎元洪和皖系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徐州地方军阀张勋趁机进军北京,拥戴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复辟。段祺瑞随即组织“讨逆军”进攻张勋,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部一马当先,一路攻占涿州、良乡,率先从彰仪门攻入天坛,将张勋派驻在天坛的三千名辫子军一举击溃,张勋本人逃到荷兰使馆避难。曹锟因为讨逆有功,被段祺瑞任命为直隶督军,吴佩孚也水涨船高,出任了第3师师长,成了直系中的头号战将。

赶走了张勋,直系头号人物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重任总理。由于这对军阀组合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西南实力派的支持下发动了护法战争。这次吴佩孚独领大军,率领第3师前往湖南与护法军作战。凭借良好的训练和优良的装备,吴佩孚部连下岳州、长沙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湖南,吴佩孚也被直系政客称为“常胜将军”。可就在此时,段祺瑞打起了小算盘,将湖南这块地盘赏给了心腹张敬尧,而吴佩孚只得到了一块二等大绶宝光嘉禾勋章。吴佩孚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打仗,皖系发财,这如何忍得下去?当年6月,在攻占湖南战略要地衡阳之后,吴佩孚发表和平通电,这为他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赞扬之声。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吴佩孚做出了军阀中少有的举动——他公开发表通电,声援学生的举动,反对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不管这一举动是基于义愤、民族感情使然,还是为了拆皖系的台,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皖系一向亲日,段祺瑞政府更是主张签署和约),这一举动在当时确实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吴佩孚也成了报纸争相报道的风云人物,得到了“爱国将军”的称号。当年年底,冯国璋病死,曹锟接班成为直系的一号人物,而吴佩孚成为直系武装的实际领导人,这一文一武成为直系的掌舵人!1920年,规模空前的直皖战争爆发,直奉军阀联合倒段。刚从湖南急行军赶到河北的吴佩孚出任前敌总司令,率领直系主力在涿州、固安一带与皖系边防军展开激战,他采用侧翼包抄的战术,一举击溃皖系曲同丰、段芝贵的部队,皖系军阀经此打击一蹶不振,段祺瑞也通电引咎辞职,直系军阀成为中国头号军阀集团。战后,曹锟被徐世昌政府任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吴佩孚为副使,并受封上将军衔,成为中国军阀中的新贵。

盛极而衰

直皖战争刚刚结束,曾经好得穿一条裤子的直奉军阀之间又出现了矛盾。奉系老大张作霖觉得直系占了大便宜,山东、河北、北平、河南等地盘都归了曹、吴,吴佩孚觉得张作霖这个马匪贪得无厌,吞下热河、绥远、察哈尔不算,还扶植亲日的梁士诒组成内阁,压缩直系在中央的话语权,双方都磨刀霍霍,准备从枪杆子里夺政权。1922年4月22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随着张作霖一声令下,奉系十二万大军分为东西两路,携带着上百门火炮,气势汹汹地直扑关内。反观直系这边,总共只有不到十万军队,武器装备也不如奉军,不少外国武官都认定此战奉军必胜。可用兵老辣的吴佩孚知道奉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形势不利必然全线崩溃。于是,吴佩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部分兵力在固安、永清、长辛店一线节节抵抗奉军,拉长后者的补给线,然后以精锐部队奔袭数百里,一举捣毁了奉军后方的补给站。这下前线的奉军炸了锅,扔下武器就开始后撤,十二万大军最后逃回关外的还不到五分之一,大批的武器装备也都便宜了直军。要不是奉军“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死守山海关,再加上英、美、日等国不愿看到中国有统一的趋势,纷纷进行干涉,奉系的历史也许就终结在了吴佩孚的手中。

∷操练中的北洋军

1905年,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会操,史称“彰德会操”。

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让吴佩孚名声大噪,他的直属部队扩充到了五个师十余万人,下辖的地盘也包括了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数省之地。当时吴佩孚的指挥部设在河南洛阳,各地的军阀纷纷在洛阳建立办事区,以便与其“沟通”事务,以至于时人称洛阳为“西宫”。1924年4月,吴佩孚五十大寿之时,各地军阀、政客、文化名人、外国使节数百人纷纷前往洛阳为其祝寿,康有为还亲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作为寿礼,联曰:“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而作为直系背后的大靠山,美国人也相当看好“吴大帅”(此时曹锟在直系内部已经“晋级”为“老帅”,吴佩孚也就被称为“大帅”或“玉帅”),不但让吴佩孚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记者还预测吴佩孚是最有可能一统中国的人物。

∷寓居北京的吴佩孚

尽管晚年的吴佩孚早已远离了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但在卢沟桥事变后,他又因缘际会地成了各方政治力量竞相争取的对象。所幸的是,吴佩孚立场坚定,表现了一个爱国军人的立场。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人太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了,他们一定不懂什么叫盛极而衰。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内部日渐骄横,一直想当上大总统的曹锟用贿选和武力威胁的方式“圆梦”成功,成了民国历史上的第六位大总统,这下就把皖系、奉系逼到了一起,后者很快联合南方的护法军政府组成了反直同盟。1924年9月,奉军再度南下,直奉双方五十多万大军在山海关展开激战。就在吴佩孚在前线督战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率领部下三万多人突然杀回北京,先将大总统曹锟囚禁,接着发表了倒直宣言。这下吴佩孚可傻了 眼,北有穷追不舍的奉军,南有据城而守的冯玉祥部,再加上趁火打劫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出兵石家庄和皖系将领郑士琦截断津浦铁路,吴佩孚四面受敌,遭遇惨败。幸好老对头段祺瑞还念香火之情,在塘沽为吴佩孚安排了一条军舰,吴佩孚这才率领残部逃至河南,其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的规模。

终不投敌

1926年4月9日,曹锟被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释放,他赶到河南投奔吴佩孚。两个几十年的老朋友见面,彼此无言以对。不久,曹锟前往天津老家寓居,1938年5月17日因病去世。退出北方之后,吴佩孚仍不死心,他利用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又与奉系联手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者被迫退往西北,冯玉祥也宣布下野。这样一来,直系的光景似乎又好转起来,可惜这一切只是镜花水月罢了。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首选的进攻对象就是盘踞在湖北、湖南、河南一带的吴佩孚部。此时的直系已经是日薄西山,吴佩孚勉强组织了十万大军对抗北伐军。可他那支只为军饷作战的部队根本不是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敢于为国牺牲的北伐铁军的对手,一败汀泗桥、二败贺胜桥,最后连武昌城都被北伐军攻占,吴佩孚逃往河南信阳。不久,山穷水尽的吴佩孚宣布下野,在四川军阀杨森的庇护下过起了寓公的生活。

1932年1月31日,吴佩孚从四川来到北平定居。当时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正执掌北平军政大权,他对吴佩孚较为尊重,不但将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送给后者,还每月拨出数千大洋作为吴佩孚的生活费。这时的吴佩孚已经年近花甲,平时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度日,再无昔日的傲气与戾气。可树欲静而风不止,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正在华北物色代理人,在他们看来,曾经叱咤一时的吴佩孚就是扶植的最佳人选。很快,日本人找上吴府,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步枪十万支、机枪两千挺、火炮五百门,再加上数百万的资金,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一向以关羽、岳飞为偶像的吴佩孚在兵败之时不肯进入租界,哪里会为了日本人的“画饼”而出卖祖宗,予以断然拒绝。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急需一个有威望的人物出任伪政权的头目,在日本人看来,吴佩孚远比殷汝耕、齐燮元等人更有号召力。一时间,日本驻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华北派遣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连带着大批汉奸说客先后登门,可吴佩孚咬紧牙关,就是不肯答应,终保大节无亏。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吃羊肉饺子引发牙痛、发烧,经过日本人强行介绍的牙医诊治后猝死于家中,时年65岁。根据吴家人后来的回忆,吴佩孚很可能是被日本医生故意害死。回顾吴佩孚的一生,有过穷兵黩武和镇压劳工的污点,这也是那个时代军阀们共同的黑色印记,也有过不出洋、不入租界、不卖国求荣的坚持,其是非功过只能由历史来评判了。 vgjEIqwScLf/x/6LDdpwyDT4ch4sA1xCm5GDTjraXn4odB0sYrAC03IDWdReL9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