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野区划

航拍中国上海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①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②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③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分别是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河北省(冀)、河南省(豫)、山东省(鲁)、陕西省(陕)、山西省(晋)、甘肃省(甘)、江苏省(苏)、安徽省(皖)、湖北省(鄂)、四川省(川)、福建省(闽)、浙江省(浙)、江西省(赣)、湖南省(湘)、贵州省(贵)、云南省(云)、广东省(粤)、海南省(琼)、青海省(青)、台湾省(台);5个自治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黑龙江省大庆龙凤湿地风光

经济地带的划分

不同时期,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经济地带的划分也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地带的 划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沿海与内地”的格局。沿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除沿海省(区、市)外的其他地区则为内地。除“三五”和“四五”时期,这一经济地带划分的方案一直延续到“六五”时期。

第二阶段为“三线”格局。“三线”一般指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第三阶段为“东、中、西三大地带”格局。根据经济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

第四阶段为“四大板块”格局。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调整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 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综合地理区划

根据自然、人文、经济等地理要素的分异,结合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环境问题、区域协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青藏七大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偏东的地区。全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东北地区地形从外向里略呈三个半环带,山环水绕,平原内育。最外一环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和渤海、黄海,形成水绕边界之势。中环是山地,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地和千山山地。在这些山地环抱之中的是内环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具有明显的温带、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石油矿产资源在我国均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为东北建立综合型大农业和现代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甘肃敦煌“丝绸之路”

广西桂林阳朔的秀美风光

华北地区基本位于燕山—长城一线以南,黄河舟曲—潼关段以西、崤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以北和以东的大面积区域。它包括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辖624个县(区)。华北地貌空间格局呈环带状,北西两面环山、东南两面开敞,平原居中展布,以平原为主体。东西走向的燕山山地横亘于区域北缘,吕梁山—伏牛山地纵贯区域西和西南缘,南为大别山,山东丘陵点缀于区域东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雄踞于区域中部并呈南北纵向延伸,构成区域的主体。华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地带,冬夏季风交替和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华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从国际视角看,东临渤海和黄海,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向北通过集二铁路可以直通蒙古、俄罗斯地区,具有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优越条件;从国内视角看,辽西走廊、晋冀北部山间盆地、黄河谷地、南阳盆地沟通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联结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东南地区的纽带。华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类型多样、组合条件较好,发展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好,在全国的政治、经济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北恩施州侗族茶农正在采茶

华中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华中地区主体部分位于下扬子地台,北部边缘为秦岭褶皱系,东南缘为华南褶皱系;总体的地貌特征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南岭山地等地貌单元;在该区西部边缘自北向南有秦巴山地余脉、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一系列高山。华中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温暖而湿润、雨热同期;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土地类型复杂多样,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沿江与沿海的双重区位优势,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区,形成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黄金水道”,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均很便利,水陆交通发达。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最终使整个华中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真正起到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作用。

华南地区是我国最南的一个区域,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澳门7个省(区)及区域。其中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500米以下的丘陵分布普遍,10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闽西、粤北、桂西。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大部分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降。主要山脉有大陆的武夷山、南岭、罗浮山、九连山,台湾的中央山脉、阿里山脉等。这些山脉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而且与北方来的寒潮,南方来的暖湿气流、台风的来向直交,造成山地两侧气温、降水都有明显差异。除了山地以外,区内还分布有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福州平原、漳州平原、桂中盆地、右江盆地、南宁盆地等较大平原与盆地。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为华南地区的典型地貌。华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台风频繁。雨热同季,降雨量和热量资源分布大体上由北向南增多。华南地区西南与越南交界,南部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相望,地处东亚与东南亚的转折部位,拥有广阔的海域,是我国海域南疆所在区域。华南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试验区,也是我国“一国两制”所在区域,台湾和香港位于本区。 目前,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海西经济区和北部湾地区以及台湾西海岸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和经济发展快速的区域。

云南东川红土地因高温多雨而形成。土壤中含铁、铝成分较多,属高原山区地貌。

西北地区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缘的乌孜别里山口以西,最东端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太子杨山,最北端在新疆布尔津县北部友谊峰以北,最南端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南部的钟宝镇。它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省(区)。西北地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 戈壁,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天山南和昆仑山北有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其间有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有准噶尔盆地,其间有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山间盆地和谷地中海拔较低的地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区,海拔较高的主要是牧区。西北地区地势相差悬殊,最高的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下154米。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各地纬度和海拔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各异,气候十分复杂。区内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加之距离海洋遥远,使西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干旱的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西北地区与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相邻,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具有开展对外贸易的条件。

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一市,少数民族数量达四十几个。西南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西部和南部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毗邻,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国内西靠青藏、北连甘陕,东接鄂湘桂,是联结我国华中、华南、西北和青藏四大地区的纽带。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地跨中国三大阶梯,主体部分属于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全区大致可分为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四大地貌单元,东部和北部少数地段属秦巴山地,区内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峡谷相间平行展布,峡谷切割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是其一大特色。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大大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南支西风使西南地区近地面层的西南季风环流被强化,使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共同影响西南地区的气候。年太阳辐射总量低、日照时数短,气温较高、年较差小,降水量丰富、局地差异显著、干湿季分明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目前,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综合实力不强,但它处于长江经济发展轴与西部大开发地带的接合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经济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青藏地区占有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但非全部,因为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和地 区占据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山脉的一部分;同时,在青藏区也有部分地区属于青藏之外的其他省区,如昆仑山大部属于新疆,祁连山北翼和甘南高原属甘肃,金沙江以东至四川盆地边缘广大地区属四川,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部分属云南等。青藏地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青藏高原周围分布许多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耸立着数十列北西向和东南向的山脉,高原内部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青藏高原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空间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明显,是明显的垂直气候带。青藏地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旱,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独特的高原农牧业、旅游业、新能源产业是青藏地区经济的支柱。青藏高原区经济生态脆弱,需要特别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西藏羊卓雍错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这里也是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和野生禽类的乐园。 mogUT/ifaulPHiTnClYs1kzWDNp60qh8EUI7Mn1LCuoGCp+BRCABKZ4CqtiTI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