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秦大地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留侯张良眼中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陕西省山川形势复杂,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南北长,东西窄,酷似秦始皇陵跪射兵马俑的形象。

>>基本地理特征

陕西北部属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塬、梁、峁和沟壑组合而成的起伏丘陵地、局部地区分布有中低山,比较著名的山脉有坐落于西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823米),延安和甘泉之间的崂山(海拔1413米),陕甘交界的子午岭(海拔1845米),陕北东南部的黄龙山(海拔1783米)、关中西陲的陇山(海拔2240米)以及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北山。这些山岭构成了黄土高原上大小河流的分水岭。

关中平原俯卧于陕西省中部,西高东低,地势较为平坦。关中平原的南缘,秦岭山脉拔地而起,山势庞大而险要,横贯本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大山之一。从西到东有紫柏山、玉皇山、太白山、终南山和华山,其中以太白山为最高,海拔3767米。横亘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山脉,被任河 分成两段,西段称米仓山,东段称大巴山,主峰化龙山海拔2917米。

本省的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是秦、晋两省的界河,两者之间河段长约710千米。黄河在禹门口以上河谷深切并嵌入黄土高原,至潼关港口转折东流,成为豫晋界河。在陕西省境内,黄河的主要支流有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和南洛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纵贯关中平原。由于秦岭北坡陡峭,河流短小,水流湍急,峪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秦岭以南为长江水系,发源于陕西省的重要支流有汉江和嘉陵江。汉江在陕西境内的支流最多,较大的支流有玉带河、黑河、濂水河、褒河、水河、酉水河、子午河、金钱河、丹江等。

黄土台塬

塬是黄土堆积受流水侵蚀残留的高原面,地表平坦,坡度1~3度,如泾河上游的董志塬、洛河的洛川塬等。塬面被沟谷强烈侵蚀后称为破碎塬。在大的地堑断陷谷地里,断裂往往呈复式阶梯状。覆盖其上的黄土塬称为黄土台塬。黄土台塬通常保存较完整,如汾渭断陷谷地里的黄土台塬。梁在平面上呈长条形,顶部宽度不大,多数仅长几十米到数百米至数千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

>>特色迥异的三大地貌区

由于地貌南北的的差异,明显地将陕西省分为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由北到南分别为高原、冲积平原、皱褶断块、山地。这种地形特征,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山川形势和地貌特征,本省可分为三大地貌类型区,即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地。

陕北高原位于内蒙古、陕西交界至北山之间,海拔1000~1900米。北临长城、毛乌素沙漠,西达白于山、子午岭和六盘山,东临黄河西岸,南以凤翔、耀州、韩城以北的北 山山脉为界,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45%。陕北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发育着沙滩地貌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沙地主要分布在长城一线以北,北与内蒙古伊克昭盟沙地连片,南接黄土高原,西连宁夏沙区,东至神木窟野河,主要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市的北部地区,面积14431平方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比较平坦。著名的毛乌素沙漠就位于这一地貌区域内。

汉中油菜花田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气候温和湿润,是陕西的鱼米之乡,素有“小江南”之称。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位于风沙滩地与关中盆地之间,东以黄河为界,西至陕甘交界与陇东黄土高原相连。这里经过流水、 重力等营力的长期作用,地面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甘泉县以北为黄土梁、峁、沟壑结合的丘陵地貌;以南为黄土梁、塬和沟壑地貌。从区域组成来看,绥德、米脂一带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延安、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洛川原是陕北高原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破碎塬主要分布在宜川、彬县、长武一带。

关中盆地介于秦岭与黄土高原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北至北山,南至秦岭,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800~1000米,东西长360千米,西窄东宽,西安以东最宽处约100千米,西至宝鸡逐渐收缩成峡谷。关中盆地次一级地貌类型主要有河道、河漫滩、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分布特点是以渭河河道为中轴,向南北两侧依次出现河漫滩、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

河漫滩主要为渭河滩地,主要分布在宝鸡至洛河口段,有夹心滩、边滩等。沿渭河滩地两侧伸展的一、二级阶地称为川地,高出渭河水位约10米到20米。黄土台塬为分布在渭河二级阶地外侧的黄土高阶地,面积约占关中盆地面积的五分之二。渭河北岸台塬比较宽广平坦,分布连续成片,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断续续,均高出渭河几百米,呈现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从秦岭北麓向着渭河缓缓倾斜。著名的台塬主要有五丈原、神禾原、白鹿原、少陵原、阳郭原等。山前洪积扇分布在秦岭北麓和北山南麓,沙石多,壤土少。关中盆地总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秦巴山地北邻关中盆地,南至省界,呈东西走向,长约450千米,宽约300千米。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44%。主要地貌类型为秦岭山地、大巴山地和汉江谷地。

秦岭山系横亘在渭河平原与汉江谷地之间,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山高坡陡,山峦叠嶂,大部分山地海拔在1500~2500米,是在皱褶基础上断裂抬升形成的南俯北仰的巨大断 块山地。秦岭北坡陡峻,断崖如壁,峡谷深切,河流短而流急,多急流、瀑布和险滩;南坡较缓,河流源远流长,宽谷与峡谷交替出现,间或有山间断陷盆地出现,因盆地中常见中生代、新生代的红色岩系,故称红色盆地,如洛南盆地、商丹盆地、山阳盆地、商南盆地、太白盆地、香泉盆地等。

汉江谷地介于秦岭、大巴山之间,以800米等高线为界,西起宁强县的烈金坝,东至白河县,东西长约450千米,南北宽10~60千米,峡谷与盆地相间出现。自烈金坝向东至丹凤县武关镇,为汉江上游河段,河谷宽约2千米,局部地区河川坝子与小峡谷交替出现。武关镇至洋县龙亭铺,为富饶的汉中盆地,长约100千米,宽5~20千米。汉江两岸还发育有四级阶地。其中第一二级阶地构成汉中盆地的主要川地,地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陕西省的主要稻谷产区。

大巴山地处汉江谷地以南,在陕西省的部分主要是大巴山的北坡,东西长300千米,是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大巴山虽然不如秦岭高峻,但由于皱褶、抬升、断裂等作用强烈与秘籍,故有些地方山崖山势峥嵘,并不亚于秦岭。

陕西凤县秦岭

>>差异显著的三种气候类型

陕西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由南至北可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秦岭南麓和巴山北坡属北亚热带气候,秦岭北坡、关中和陕北南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为中温带气候。秦岭是南北气流的天然屏障,对北上热气流有抬升作用,对南下冷气流有阻缓和减弱作用,加上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另外,汉江谷地、关中盆地、陕北部分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东西之间气候也有一定差异,表现为热量东部多与西部,水分西部多于东部。综上所述,陕西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大,东西有区别,北部大陆性比较强。

中温带气候区包括吴旗、米脂以北的长 城沿线各县。冷期长,降水少,风沙大,大陆性气候明显。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500毫米。农作物一年一熟,谷、糜子和春小麦是主要农作物。

暖温带区北接吴旗、米脂一线,南至秦岭主分水岭以北,包括陕北高原的大部分,整个关中盆地及秦岭山地的中、高山区。日照充足,温差大。无霜期160~22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大多数地区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北亚热带区包括秦岭南麓低山丘陵及其以南地区。纬度较低,冬季因有秦岭的屏障作用,气温比国内东部同纬度平原区高。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暖湿,属华中气候区。无霜期可达2602天,是陕西省农作物生长期最长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750~1300毫米,夏季易受湿热的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多雨,是陕西省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川道盆坝区,多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一年两熟。其地理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都具有明显的中国南方特色。

陕西洋县汉江

汉江,全长1577千米,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总落差1964米。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

陕西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经发现的137种矿产中,已探明储量的有91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锶、铼、水泥灰岩等9种;居第二位的有天然气、钼、汞、高岭土等9种;据第三位的有煤、石棉等11种。全省含煤面积5万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1亿吨,探明储量7.6亿吨,保有储量5.1亿吨。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最大、最洁净的优质动力煤田之一,探明储量1349亿吨,煤质好,低硫、低磷、低灰,高热量。陕北天然气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预测储量2万多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500多亿立方米。

陕西现有森林面积593公顷,森林覆盖率28.8%。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中、黄龙山和桥山。有野生植物33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37种。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野生脊椎动物有75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9种。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豹、云豹、虎、朱鹮、白鹳、黑鹳、大鸨、褐马鸡等13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陕西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金毛扭角羚被誉为四大国宝。 IOrIG9yutUZaZ4nXzTXlqy6kbNvvnclxiE4iuLcYwuoNr2Ppu90cGEGp7neFpX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