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海省行政区划图

>>概况

青海省简称青。地处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北与甘肃为邻,东南与四川相接壤,西南与西藏毗连,西北与新疆相邻。全省面积约72万平方千米,人口558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2个县级市、29个县、7个自治县、5个市辖区。省会西宁市。

古为西戎地。汉置西海郡。隋置西海、河源等四郡。唐、宋设州,余为吐蕃地。元为宣政院辖地。明属朵甘都司。清代为青海办事大臣辖区。1929年10月设青海省。

>>地形

本省是青藏高原一部分,地势高峻,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与西藏同称为“世界屋脊”。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山脉:南有唐古拉山;西北有阿尔金山;东北部为祁连山;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横贯中部,昆仑山支脉阿尔喀山主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为青海省最高峰。盆地有: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哈拉湖盆地等。柴达木盆地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境内河湖众多,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76条;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66个,其中淡水湖151个,咸水湖85个,盐湖30个。我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均源于青海省。较大的河流还有湟水、大通河、扎曲、黑河、通天河、疏勒河、柴达木河等。主要湖泊有青海湖、哈拉湖、扎陵湖、鄂陵湖、达布逊湖、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湖、茶卡盐湖、托素湖等。其中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千米。

>>气候

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干燥、多风、寒冷、缺氧,冬寒夏凉,日照长。年平均气温-5~8℃,1月-18.2~-7℃,7月5~21℃。年无霜期30~90天,年日照时数为2300~36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250~550毫米。由于高原气候,空气稀薄,大风日数较多,2~4月有沙暴天气。

>>自然资源

已发现各类矿产近100种,探明储量的有80多种,在全国占前10位的有40多种。其中氯化锂、氯化钾、氯化镁、池盐、石灰岩、硅石、石棉、硼、芒硝、溴、铷、自然硫、天然碱、碘、钴、铟在全国占第一位。

水资源总量636亿多立方米,河流平均年径流量620多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径流量33亿多立方米,可开采量12亿多立方米。

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输出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100多条,理论输出蕴藏量2160多万千瓦。已建水电站20多座,龙羊峡水电站最大。

生物资源有森林约32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为30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约4.4%,药用植物500余种,较著名的有大黄、虫草、甘草、党参、枸杞、水母、雪莲、紫花、杜鹃;鸟类200多种,兽类50多种,鹿、野牦牛、野驴、野骆驼、藏羚羊、盘羊、雪豹等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农业

以牧业为主,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农作物一年一熟,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谷子、马铃薯等。小麦主产于河川低地,青稞主产于高原;经济作物主要有蚕豆、豌豆、油菜、甜菜等。

畜牧业历史悠久,主要牲畜有绵羊、牦牛、山羊、马、驴、骆驼,其中“河曲马”、“大通马”为我国优良品种。

>>工业

建立了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石油、电力、建材等重工业,以及纺织、皮革、食品、造纸、盐业等轻工业。基本形成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3年度,本省地区生产总值2101.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07.59亿元,从业人员123.4万;第二产业1204.31亿元,从业人员66.4万人;第三产业689.15亿元,从业人员104.3万人。进出口商品总值8.56亿美元,其中出口3.51亿美元,进口5.05亿美元。 ftTMC7Ce0dkEFWxFkvRsgC5sOnXlnQ9Ckavahl87RCmDWvH6hN6j/PBbOmM9Et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