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海雪原

吉林的自然地理与气候

“吉林”二字,源于满族语,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就是沿江的意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们将吉林视为发祥地,这是因为满族的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吉林大地上,并认为吉林是龙兴之地。

吉林的位置与地形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边疆近海省份,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及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组成的东北亚腹心地带,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吉林省的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隔图们江和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南接辽宁省,北与黑龙江省毗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呈西北窄而东南宽的狭长形状。面积在东北三省中位居第二,比黑龙江省小,比辽宁省大。吉林省下辖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8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东部地貌以山地为主,中部为低山丘陵和台地,西部为平原,东部的长白山地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西部的松嫩平原和河谷洼地区海拔不足120米,东西地势高差悬殊。

长白山天池

在人们的印象中,吉林充满了白山松水这样干净的洒脱,吉林名头最响亮的长白山和松花江,在辽阔的黑土地上纵横驰骋,构筑了灵秀雄奇、大荒恬适、巍峨绮丽却又质朴纯真的自然景观。长白山就是吉林的名片之一,更是吉林地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部长白山地以张广才岭和龙岗山为西界,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全部、通化市大部及吉林市东南部,以中山低山为主,山间谷地狭窄,火山与熔岩流地貌分布广泛。北部为延边山地,山脉大多短小而走向复杂,山脉间多为小型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南部有长白火山、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以及龙岗山和老岭两列北东向延伸的山脉。长白山火山与其周围广阔的熔岩台地连成一体,构成了独立的地貌区域单元。长白山地的主要山脉有盘岭、大龙岭、穆棱窝集岭、老松岭、哈尔巴岭、南岗山、甄峰岭、英额岭、张广才岭和虎威岭等,较大的山间盆地有珲春盆地、延吉盆地、和龙盆地、敦化盆地等。

中部低山丘陵区位于大黑山及其以东,张广才岭和龙岗山西麓以西,是一个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交互分布的较复杂地貌区。包括吉林市大部和通化市、四平市、长春市部分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山间谷地宽阔,低山丘陵海拔多在400~5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主要山脉有西老爷岭、吉林哈达岭和大黑山。其中,西老爷岭和吉林哈达岭东北段海拔在500~1000米,山势较高,吉林哈达岭南段海拔在500米以下,山势低缓,山体宽阔。大黑山纵贯吉林省中部,以海拔 200米~500米的丘陵为主,山体狭窄,是吉林省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重要分界线,称大黑山线。

中部台地区是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位于大黑山西麓向西至弓棚子—王府—长岭—怀德镇—榆树台一线,沿哈大铁路两侧延伸。包括四平、长春两市的大部和松原市的局部,是一个波状起伏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该区东部地区属于大黑山的西侧丘陵地带,西部则进入松辽平原。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地表为黄土状堆积物,厚度5~20米不等,东辽河、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及其支流穿行其间,各河流沿岸平坦宽阔,阶地上则坡地起伏,微地形变化复杂。拉林河与第二松花江之间为榆树台地;第二松花江与东辽河之间为长春台地;东辽河以南为四平台地,面积狭小,向西逐渐过渡为东辽河平原。台地边缘受沟谷切割,地面起伏较大,河间高地大多平缓。

西部平原区位于弓棚子—王府—长岭—怀德镇—榆树台一线以西,至大兴安岭山前,地势平坦。包括长春市、四平市的局部、松原市和白城市的大部。地貌上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特征,属于松辽平原。松辽分水岭穿越本区,自中部台地区的大黑山主峰起向西北延伸,经过长岭、通榆两县入内蒙古自治区。松辽分水岭以南属于西辽河支流新开河北岸,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沙垄间的洼地常有沼泽化和盐碱化现象,但牧草仍有生长,为放牧地带。松辽分水岭以北为松嫩平原,地势稍有起伏,洮儿河、嫩江、松花江等汇合于本地区,各河沿岸地势低平,有一二级阶地分布,大部分已经开垦为耕地。乾安、长岭、前郭尔罗斯、大安等县市的南部多风沙,沙丘连绵,丘间洼地形成闭流的泡沼,多为盐碱泡,耕地零星分布,也有大片的草原适于放牧。本区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在构造上属于大兴安岭皱褶带,海拔在300~350米,地势较高。西南部为面积较大的沙丘、沙垄区,海拔 180~210米,有多条沙垄平行排列,呈带状分布。中心部分为广阔的冲积、湖积平原,可分为长岭波状高平原、洮儿河冲积扇微起伏平原、霍林河—洮儿河冲积扇波状平原、中部微起伏平原以及北部湿地泡沼平原等小地貌单元。平原内主要分布着各类草甸土、冲积土、沼泽土、风沙土和盐碱土。

雾凇岛的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附结在草木或其他物体迎风面上形成的疏松冻结层。在吉林,冬季的雾凇是一道美景。照片拍摄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有时一连几天也不掉落。

松花江的冬季

松花江对于吉林,可以说是这个省的“母亲河”,松花江冲积平原是吉林境内的沃土,造就了吉林作为中国的商品粮基地的美誉。照片显示的冬季的松花江畔,白雪皑皑,在广袤的平原上稀稀疏疏的几棵树,反衬了平原和河流。

吉林的气候特征

吉林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地区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时间短暂,秋季天高气爽有大风,冬天寒冷漫长,常有寒潮入侵,天气多变。全省年平均气温大部分为2~6℃,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年极端最低气温-45℃。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吉林冬季寒冷,平 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温暖,西部平原和中部低山丘陵与台地平均气温在23℃以上,长白山地在18℃以上。

吉林省虽然没有海岸线,但最东端隔俄罗斯远东最南部与日本海相望,距海最近处不足10千米。延边地区就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温润多雨。

吉林省的无霜期比较长,中西部为160天左右,东部山区为120天左右,高寒山区少于3个月,长白山天池附近最短,只有60天左右。在正常年份,吉林省的光、热、水等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吉林省年降水量一般在550~910毫米之间,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长白山气候湿润,全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而山上降雨最多,降水量比山下多一倍。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水量最为丰沛。吉林省的严冬来得早。降雪期长达7个月之久,一般从10月至第二年4月,冬季积雪深厚,平均厚度达20厘米,尤其是山地,积雪厚度可达40~50厘米,到处银装素裹与茫茫林海一起构成一派林海雪原之北国风光。在吉林,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冬季雾凇出现的次数不仅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厚度大,最盛时一个冬季有60多天可以看到这种千树万树冰花开的奇景。

东西差异显著的水环境

吉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56.5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13.1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56.56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520立方米,是北方缺水省份。在空间差异上,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从总量上看,东部的地表水资源大于西部,东部水资源多为地表水;西部地表水贫乏,而以地下水为多。以大黑山为界,东部为足水区,西部为缺水区。

吉林省共有大小河流2000余条,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有38条,30千米以上的有221条,10千米以上的有近1000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和绥芬河5大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以涵盖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河流长而在众多水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空间分布上看,吉林省境内河流分布不均,东南部长白山区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常年有水。西部平原区除发源于大兴安岭的洮儿河之外,乾安、 通榆、长岭、前郭尔罗斯等县河流甚少,或者没有河流。

吉林省河流以大黑山为界,东西两部分河流特征截然不同。东部山区水网密集,以长白山火山锥为源头,第二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呈放射状流向东、北、西三个方向,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泥沙含量少。西部河流多源于省外的大兴安岭地区,中下游多为丘陵、平原及沙丘,水资源损失大,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逐渐减少,季节性流量变化大,旱季多断流,以渗漏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土地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5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9.56%。人均耕地面积约3亩,是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2倍左右。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有些地方甚至高达15%以上。

吉林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目前已发现矿产137种(亚矿种165种),探明资源储量的89种(亚矿种106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地热、铀6种;金属矿产有铁、镍、铜、铅、锌、金、钼、镁等30种;非金属矿产有硼、硫、磷、硅灰石、硅藻土、石灰石、沸石、浮石、火山渣等50余种。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储量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的野生动物种类达437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等。野生植物种类达5284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灵芝等。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为我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3.5%,活立木总蓄积8.82亿立方米。全省森林主要包括天然林和人工防护林两大体系,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地区,人工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长白山林区森林结构以天然林为主体,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受长白山海拔的影响,森林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东部长白山林区的森林系统对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木材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部人工防护林区全部为人工林,主体为人工防护林体系,属于“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浑江

浑江,汉代称盐滩水,又名沸水,清时称浑江,亦名混江。浑江发源于白山市龙岗山脉望火楼山北侧,东南流经八道江镇、通化市区,进入桓仁水库,在凉水乡杨木林子村西南注入鸭绿江的水丰水库库区。 3BO6LQA7MR7Qo+pRdGxtDne2/p6MKeIGzD82pDIDNAcWw8bPXeW6xxrg4EdTzF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