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荆楚文化多灿烂

周代至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纷飞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化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个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地域文化叫作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那时,江汉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古代的楚国,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区。荆楚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至今还开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下辖市县,各放异彩

湖北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辖的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便是这棵大树上舒展的枝干。每段枝干都历经楚文化的千年涤荡,一脉相承又姿态各异,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地域魅力。

神农架——炎帝农耕文化。在湖北省西部边陲,有一片号称“中华脊梁”的原始森林,这便是神农架。据说在炎帝之前的历史时期,人们不懂耕种和收获,靠采摘山林中的野果和打猎为生。炎帝神农创立耕作,带领先民开垦土地,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从此华夏人民进入了农耕时代。

神农架山色

神农架拥有全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野马河

钟祥市明显陵

明显陵的琉璃影壁

钟祥——春秋古楚文化。湖北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颗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明珠,孕育、产生和传承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响彻历史的名人不仅有楚辞文学 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还因境内文物众多,构筑有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遂有“大地博物馆”的美称。

赤壁——三国文化。三国时期,湖北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各国必争的战略要地。这里曾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因此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场政治、经济、军事的斗争波谲云诡,留下了数不尽的三国遗迹,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土家族自治区——清江巴土文化。“青山多见巴人迹”, 古代巴人的后裔就是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悠扬动听的山歌、婉转质朴的南曲、热情奔放的跳丧舞、感染情绪的“哭嫁”,这些都是清江巴土文化的一部分,也代表了土家人热情、质朴、勤劳的品格和精神。

武昌——武昌现代革命文化。武昌起义,掀开了湖北近代史波澜壮阔的革命篇章。这里有无数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形成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深深烙进了每一个湖北人的心里。

赤壁古战场——赤壁古风

赤壁古战场——临江码头

武昌黄鹤楼

英才辈出,灿若星辰

楚国山高林密,河流蜿蜒,得天独厚的荆楚山水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但早就造就了独特灿烂的楚文化,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贤人逸士。

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丹阳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为了楚国能够发展强大费尽了心思。他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和奉献的热情。

楚国灭亡后,屈原怀着绝望和悲愤投汨罗 江离世,人们至今以端午节来纪念他。

茶圣陆羽。陆羽是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嗜茶如命,精于茶道。他的著作为《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和茶叶有关的专著,对当时的茶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因此陆羽也被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等。

伟大发明家毕昇。毕昇是北宋蕲州(今湖北黄冈)人,他深知雕版印刷的困难,在长期印刷实践中,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一字多用、高效快捷,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和平使者王昭君。王昭君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为安疆保国,昭君出使西域和亲,使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近百年无战事,是一位“和平使者”。为了歌颂昭君的大义和奉献,历代文人作出了无数的诗词歌赋,甚至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楚人在精神文明和文化文明领域十分活跃,成就非凡。其中包括华夏儿女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包括在明代推行“一条鞭法”的伟大官员张居正,包括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 先念,包括为求国泰民安而奋勇革命的恽代英……楚地英才辈出,不一而足。

这些荆楚大地上的英才,创造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祝融火正、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更是千古楚文化的奠基者和继承者,他们孕育于湖北建设湖北,湖北的文化底蕴因他们而更加璀璨。

王昭君陵园

活字印刷

山泽富饶,琴诗酒赋

文化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也离不开文化的引导。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渗透力越强,影响力越大,文化的社会价值就越突出。

古楚时代,南方的经济条件远远优越于北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楚国在这般优越的经济条件下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农业经济居中华翘楚、青铜铸造工艺独领风骚、髹漆工艺巧夺天工、丝织刺绣精美绚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产生于其后的汉赋更是有直接的影响。

楚国灭亡以后,湖北地区先后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中央王朝的统治,也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等大分裂时期的混乱局面。荆楚人民励精图治,筚路蓝缕,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和文化成果。

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本地文化的 繁荣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荆州一带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即西曲歌。西曲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中,有曲调35种,歌词100多首。在内容上,有的歌词反映了荆楚商人的思乡情绪和商业往来,有的描写了妇女采桑纺织劳动的情景,有的描写了民间习俗,思想内容真挚,艺术形式活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和发展了富有楚文化传统的多种艺术形式。湖北有22个地方剧种,大致可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有流行于孝感黄冈的湖北渔鼓,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这些地方剧种乡土气息浓厚,通俗易懂,饶是有趣。

湖北盛名于国内外的歌舞有《编钟乐舞》、《九歌》;盛行于江汉平原各市县的碟子曲;流行于鄂西南、鄂西北山区的薅草锣鼓等。武汉琴台音乐会汇聚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它与“上海之春”、“羊城花会”、“哈尔滨之夏”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音乐节”之一。

今日湖北,文化与经济发展大融合,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形成“逆势奋进、千帆竞发、中气十足”的强劲发展势头。其中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9位,文化产品出口居全国第4位。湖北正继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文化精髓,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始建于北宋的古琴台

古琴台外景

高山流水遇知音

湖北武汉市龟山西麓有一座古琴台,又称俞伯牙台。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常常趁夜色在江边弹琴。楚国樵夫钟子期听其琴音,深解其意,知其琴声或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伯牙备感惊讶,引为知音,与子期结拜为兄弟。后来子期病死,俞伯牙悲痛欲绝,愤然断琴,并终身不复弹琴,后人为其深厚情谊所感动,特在此地筑台以示纪念。 qBl1ZSuGblFybwns8kbPv5tqNIOFT8bIU1zB2N/BTH4Gqr2u3/4my/N1fj45g2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