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沿革

从古黔地到现代贵州

早在旧石器时代,贵州就有人类活动繁衍。据考古发现,贵州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多处,这说明贵州也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尤其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之一的黔西观音洞遗址,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夜郎镇为夜郎古国故地,曾是诗仙李白的流放之地。

>>古代贵州

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黔西观音洞遗址、威宁鸡公山遗址、盘县大洞遗址等无不诉说当时发生的一切。1964年冬,考古学家在黔西县沙井乡的观音洞发现了一处原始文化遗址。据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所生活的古人类比北京猿人生活的时期还要早四五十万年。这说明贵州高原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贵州区域内出现了一个地方性政权——夜郎,它一直到汉成帝时期才被中央王朝的军队消灭。据历史记载,夜郎国是当时我国西南部最大的少数民族君长国,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缺乏交流,夜郎国君自认为夜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贵州地区 修筑“五尺道”,开始对贵州进行开发;但是直到汉武帝时期,唐蒙开通夜郎道,这是中央朝廷对贵州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开发。夜郎道的开通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开始,到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夜郎道才算正式建成。夜郎道开通之前,贵州境内主要为少数民族居住,由于交通的不便,境内各族与中原交往有限;夜郎道开通后,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大批汉族移民开始迁入贵州。

汉末三国时期,贵州经历一段混乱时期。在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贵州地区开始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在贵州地区开始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经制州主要在乌江以北地区施行,由朝廷派遣官员,直接掌控田亩、户籍;羁縻州主要在乌江以南地区施行,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刺史,他们代表朝廷对辖区行使统治权。羁縻州与中央朝廷维持的是一种松散的关系,采取的是一种“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政策。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共有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

五代十国时期,贵州地区实际上进入土著首领各自为政的时期,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宋代。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安抚地方土著首领,羁縻州地区有所扩大,乌江以北的思州、播州等相继改为羁縻州。“贵州”之名也始于宋代。宋开宝七年(974),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 顺,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唐宋以来羁縻政策的一种变形。当时,在今贵州地区有大小土司300余个,大者称为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小者称为长官司,分散的若干部落和村寨则联合成为蛮夷长官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方14岁的奢香嫁给贵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霭翠为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46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和云南行省左丞。在婚后的日子里,奢香以其聪明才智,慢慢掌握了摄政理事的才能,并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的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即君长之意)。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清代,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以后,清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有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是在贵州地区推行府、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同时在基层推行乡、保、甲的基层政权制度;其次将四川统属的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南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海龙囤

海龙囤是我国13世纪军事城堡,由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依地形地势所建。

>>近现代贵州

民国时期,贵州在武昌起义和讨袁护国运动中都作出了很多贡献。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在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大量资金随之涌入,贵州的交通也因为战争的需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战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统计,1938年至1939年,从长沙、汉口、衡阳、南京、桂林、上海等地迁入贵州的重工业工厂多达101家,其他从事橡胶、卷烟、水泥、造纸、陶瓷等轻工业工厂也不下百家。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贵州开始了大跨步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的发展速度更是稳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12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6802.2亿元,是2010年的1.7倍;2013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8006.79亿元,约为2012年的1.18倍。2011年贵州GDP增速为15%,居全国第二;2012年贵州GDP增速为13.6%,居全国第二;2013年,贵州GDP增速为12.7%,居全国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贵州改革的热潮,为贵州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代化贵阳全景 GZS/Iapd774axE3/dsoK96h/MVJeOm+jWZDf16on71wgaCY+qWQsrDiBGba/bj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