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峥嵘岁月,流金时光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崛起的广东经济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埠,时至今日,它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但是,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寻求黄金和香料为主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起,至工业化和新兴生产方式向欧洲、北美及东亚等地域的扩张而形成的后续几个波次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都未能使广东这块拥有天时地利的土地获得崛起的机会。如今,乘着改革开放这艘快艇,广东经济终于得以崛起,取得了突飞猛进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广东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尤其是“九五”计划以来,广东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实力更是势不可挡。2013年全国两会,对广东显得尤为重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成为全省工作的总目标,如何以实干托举“中国梦”,是这个“经济排头兵”新的前进方向与前进动力。

>>搭上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车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全球化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了空前规模的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适应了这一经济潮流。对于广东而言,在改革开放中起步最早,占尽天时、地利,创造了辉煌的发展业绩。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我国率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作为国内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的试点区,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的边陲小镇;珠海是广东省最贫困的县之一;汕头则是一个人多地少、以农为主的地区。如今,三个特区已经走出了一条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之路,一条不断扩大利用海外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之路,既积聚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同时又各具自身特色,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中国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承接港澳制造业转移

改革开放早期,国家设立经济特区,为珠江三角洲、广东乃至全国打开了三扇窗,为以港澳为“跳板”的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政策示范作用。

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市场、资本、技术的进入促成了“前店后厂”的发展分工,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工厂”。以特区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先行开放的特殊政策,发挥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通过“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补偿贸易)形式承接了大量港澳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转移。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以轻工业为主导,197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80.73亿元,其中轻工业占56.6%。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以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导力量的工业化更是以轻工业作为主导产业而发展的。这使广东在国内轻工业产业量极为短缺的时代,迅速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波工业化。

深圳证券交易所

广州珠江新城的河畔夜景

作为广州CBD的珠江新城,正承担着广州总部经济核心的地位和责任。珠江新城是广州中心商务区的组成部分,未来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区。

>>工业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的工业结构一直以轻型为主,1993年,广东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6.4%。但自1998年以来,广东重工业发展明显加快,比重迅速增加,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广东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由加工业大省向制造业大省转变,由轻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并举转变。2002年,广东的工业结构迎来了转折,从该年起,广东的重工业比重开始超过轻工业,重工业逐渐代替轻工业开始抬头向上,广东的工业化完成了再一次的转型。

>>整体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步入21世纪后,广东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 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广东面临着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须尽快向以新型工业化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压力与要求,广东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

2007年广东提出了构建“两大板块、四个层次”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要求。“两大板块”是指沿海经济带和山区经济带;“四个层次”为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珠三角城市群、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山区。

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珠三角城市群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合理布局,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发挥了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着力打造东西两翼和山区日益显现的“区位优化”、“产业吸纳”、“重化集聚”这三股强劲动力,粤东、粤西加强工业化步伐,启动项目带动战略、招商引资战略和民营经济带动战略;粤北则利用区位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加快融入珠三角。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

2013年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3.97亿元,比2012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7.51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 值29427.49亿元,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4%;第三产业增加值29688.97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广东人均GDP达到5854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453美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1091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6364.04亿美元,增长10.9%;进口4551.66亿美元,增长11.0%。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12.3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70.67亿美元。

深圳盐田码头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拥有盐田、蛇口、赤湾、妈湾、招港五大码头。其中盐田港是深圳最优质港口,为我国第二大港口。与世界大多数船公司均开有直航线路,尤以至欧美的航线最为密集。

汕尾红海湾风电厂

龙眼是广东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荔枝

>>“经济排头兵”的未来“中国梦”

2012年12月7日~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广东考察时,对广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意味着新起点上的广东在强调经济健康走向的同时,必须保持合理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处理好加快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Bvqu7Gh43zRLnSV5I11juLxxVrGrbmLFV9ABn+h9ZabRrBeaVEEJr+QLLfh4EJ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