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 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 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 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

中国地理学会

“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地处南海之滨。东与福建省接界,北连江西、湖南2省,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全省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7万,有汉、黎、瑶、苗、壮、回、满、畲等民族。广东是著名侨乡,分布于100多个国家的广东籍侨民占全球华侨华人的70%。省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37个县、3个自治县、58个市辖区。省会广州市。

早在十二三万年前,就有“马坝人”在韶关曲江一带活动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秦属南海郡。西汉属交趾(部)州。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东路和西路。元分属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明置广东布政使司。清设广东省。

>>地形

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平原、丘陵、台地交错,海岸线长,岛屿众多。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粤北为南岭支脉的大庾岭、都庞岭等五岭山地区,海拔1000~1500米;粤东山地有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海岸山等,海拔1060米左右;粤西山地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等,海拔1000米左右。粤北山地的石坑崆为本省最高峰,海拔1902米。山地之间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盆地,主要有兴宁盆地、梅州盆地、阳春盆地、罗定盆地、怀集盆地。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陆丰和惠东西部一带。主要平原有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主要河流有西江、珠江、韩江、漠阳江、鉴江。珠江是西、北、东三江汇合后的总称,是本省最大水系,全长2214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川山群岛、高栏列岛、万山群岛、横琴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等。

>>气候

全省北、南分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日照长。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1月8~21℃,7月27~29℃,大致南高北低。年积温可达6000~8000℃。年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但分布不均,南岭南侧迎风坡较多,罗定、兴宁、梅州盆地较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沿海地区5~11月常受台风袭击。

>>自然资源

已知矿产11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近90种,以有色金属为多。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钽铌矿、锆英石、钛铁矿储量和产量居全国之首;铅、油页岩、铌等9种居全国第二位;高岭土、瓷土等8种居全国第三位。

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省区第二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800万千瓦。已知地下温泉200多处,流出地表水温大于60℃的温泉80多处,温度在40~60℃的温泉100多处,水温高于80℃的有10多处。

林业用地1000万多公顷,林木蓄积量4.55亿多立方米。陆栖脊椎动物多达800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华南虎、猕猴等4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800多种鱼类中有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海渔场面积40多万平方海里,淡水可养殖面积27万多公顷。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三熟耕作制。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他有薯类、玉米、小麦、高粱。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甘蔗、花生、黄麻。珠江三角洲是全国著名的蚕丝产地。林木茂盛,主要树种为松、杉、樟、桉、毛竹,被列为我国特有或世界著名珍稀树种的有桫椤、坡垒、子京、陈香等10种;经济林木有橡胶、油棕、油桐、茶叶、油茶、咖啡、可可、胡椒。是我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之一,品种达270多种,香蕉、柑橘、荔枝、菠萝为四大名果。海水养殖业发达,沿海盛产蚝类、鲍鱼、珍珠、海马。畜牧业以养猪、羊、家禽为主。

>>交通

已建成包括铁路、公路、远洋、沿海、内河和民航等各种方式在内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有京广线、京九线、广深线、黎湛线、广茂线、广梅汕线、河茂线、粤海线、武广客运专线等,营业里程2832.1千米。

公路:公路总里程190724千米,是我国公路交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乡、镇全部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5049千米,除与湖南、广西、福建、香港等省区相通,还通往省内各地级市。有105、106、107、205、206、207、321、323、324、325等10条国道纵横境内。

水运:以珠江为主干的内河航运发达,营运里程11850千米。海运发达,有黄埔、广州、湛江、汕头等港,有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民航:除国内三大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外,还有湛江、汕头、梅州、珠海、深圳等机场,可通往国内70多个城市和国外10多个城市。 sNlbNvw6kuPwIPy1CEQtqaEPz5Sih/Ge8BS5ZTQp9LsMm8jzzTiRZPZBNyADXc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