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 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 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 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

中国地理学会

“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概况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东接宁夏、陕西,南临四川,西和西南连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接壤,全省面积约45.44万平方千米。人口2729万,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省区之一。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17个直辖区。省会兰州市。

春秋战国是为羌等地。秦置陇西、北地2郡,西部属月氏。汉为凉州。唐设甘、肃、沙、兰、凉等州。 元置甘肃行省,取甘州、肃州首字得名。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析置甘肃省。汉朝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隋唐时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地形

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会地区。其东部为黄土高原,起伏较大,河流贯穿,水力资源丰富;西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因得祁连山雪水之利,农牧业发达。省内山岭重重,沟壑纵横,山地和高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3000米,西北部有大片沙漠和戈壁分布。另外,还有丘陵、盆地、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主要山脉有阿尔金山、祁连山、冷龙岭、乌鞘岭、合黎山、龙首山、野马山、北山。其中阿尔金山主峰海拔5798米,为本省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黑河、疏勒河,黄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厉河,长江流域有嘉陵江上游的支流白龙江、西汉水。

>>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干旱缺雨,温差较大。四季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临早。年平均气温4~14℃。年无霜期160~28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560毫米,7~9月为多雨期。由于干旱面积大、西部大风、东南部冰雹,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自然资源

发现各种矿点1900多处,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60多种,有20多种居全国前五位,镍、铂、钯、锇、铱、钌、铑、硒、重晶石、铸型黏土等10种居全国第一位。

热能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河西地区5地、市的日照百分率高达65%~75%,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900~3300小时,是我国利用太阳灶较多的地区。有12%的地区风速在4米/秒以上,河西地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在50~200瓦/平方米,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且较集中的地区。

生物资源种类多。有林地390多万公顷,主要防护林有沙枣、红柳等;野生动物有5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90多种;野生植物有1200多种,分布广泛。

>>农业

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农业生产和耕作制显著不同。粮食作物有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青稞、马铃薯。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麻类、甜菜、烟叶。

森林树种繁多,云杉、油松、泡桐、杨树等用材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核桃、漆树、油桐、柑橘、红枣等经济林木,以及“岷归”、“纹党”等多种药材。

>>工业

形成以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材料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成为工业发展的骨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镍、铝的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水电发电量居全国第五位,铁合金的产量居全国第七位。产量居全国前20位的还有原油、塑料、生铁、化学农药、化学纤维等。 tuOY2bUZk4JZGbxKUBh922wg/dA5XLoc717aulUq6xWIlzNckay42Z5r9uu6Rn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