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代澳门

殖民阵痛孕育出的中西合璧文化

在亚洲,几乎再找不出一座如澳门一样的中西文化合璧程度如此之深、之广的城市了。尽管澳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但从风格迥异的建筑到混杂的多种语言,从不同的消费理念再到人们多样的信仰,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经历过殖民阵痛的城市,它曾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浸染。

建筑的中西交融

走在澳门的街路上,具有异域风情的南欧建筑和中国古典式建筑总是交错着扑面而来,有石狮镇门、飞檐凌空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妈阁庙和莲峰庙,有西方新古典式风格的圣若瑟修院,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圣保禄大教堂,以及哥特式的圣美基西洋坟场等。而最能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恐怕要数中西混合式建筑。中西混合式建筑,既见于公共建筑如豪华的何东图书馆,又更多地集中在民居私宅中。有很多华人在私宅的传统建筑中采用了欧式的建筑元素,如在门的头饰上和窗的头饰上运用券顶或三角形顶的郑家大屋;也有在欧式建筑中采用中式传统的庭院布局,或单体中西建筑共同存于一个院落,如知名的南湾大宅。总之,建筑上的中西合璧,总能在带给你不少欣喜的同时,也让你陷入深深的沉思。

澳门妈阁庙

>>多种语言的聚会

澳门还是个小渔村时,当地人只讲粤语,语种非常单一。在葡萄牙的侵略者登陆澳门,并将其沦为殖民地以后,随着更多葡国人的到来,以及各种商贸活动的兴起,葡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来自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侵略者渐渐渗入香港,一部分人转道澳门。这时候,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推行语言霸权主义,将葡语定为澳门的官方用语,此地初步形成了以汉语和葡语为主,多语并存的语言状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香港经济快速腾飞,现代文化日益崛起,深刻影响甚至一度支 配了澳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再加上此时中国内地推行改革开放,珠三角文化也在渐渐渗入周边一带。澳门在香港和内地文化力量的催生下除引入了普通话外,还融汇了更多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包括福建话和潮汕话)、吴方言(上海话)及其他方言。

1992年,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澳门正式成为双语社会。几年以后,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实施一国两制政策,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两地,有中国内地人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还有更多来自葡萄牙、英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日本的外国人。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开始普及,澳门至此形成了以汉语(包括方言)、英语、葡语为主的多语社会。 LSreXqj7U7SKGvaMiQcMs9vebtVX0MTsiZWpSAqql7kHxRWaFQgq0aJHQkoIgT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