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淮河,南北气候分水岭

淮河,古称淮水,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是我国的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由淮河水系和泗、沂、沭河水系组成,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千米和8万平方千米,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淮河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干支流密布河南、安徽、江苏。自古以来即被看作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气候分水岭。

>>古老的淮河

淮河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被列为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中记载“导淮自桐柏”。这里的“桐柏”是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此山下有无数条小溪汇成小河,直至县城以西的小镇固庙才形成河床,此处便是淮河之源。

淮河大体呈现自西向东的流势。它一路流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注入长江。这条河道全长约1000千米,总落差196米。安徽境内的淮河段约长430千米,属于淮河中游段,流经阜阳、六安、淮南、蚌埠与滁州等市。

淮河流域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它的西端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端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河流域分界;南端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 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据统计,这片流域的总面积约为27.5万平方千米,其中流经安徽省的面积约有6.69万平方千米。

淮河水系的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千米;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上游,长490千米;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千米。淮河的中上游支流众多,位于南岸的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位于北岸的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漴潼河、新汴河、奎濉河。淮河的下游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滨海河道。黄河曾经夺淮入海,现在的淮河以那时留下的黄河故道为界,可以分作淮河水系及沂、沭、泗河水系。黄河故道也叫废黄河,它的南边为淮河水系,北边为沂、沭、泗河水系。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从属江苏与山东两省,由沂河、沭河、 泗河组成,多发源于沂蒙山区。泗河于灌河口燕尾港入海;沂河在江苏省入骆马湖,由新沂河入海;沭河在大官庄分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至新沂市入新沂河,新沭河东流经石梁河水库和沙河故道,至临洪口入海。

淮河特大桥
淮河特大桥全长15576米,跨越淮北大堤、董峰湖、淮河、寿西湖和东淝河,连通徐州至明光。

>>南北气候各有不同

我国地理学家习惯上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一线看作是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基本上沿着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再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

分界线恰巧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4.1℃。蒸发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毫米,无霜期200~240天。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淮河被认为是我国南北气候的一条自然分水岭。

安徽省属于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良好,大气环流丰富,南北气候差异较明显,既有暖温带气候,又有亚热带气候。淮河流域作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水岭,南部 的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雨季时间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

蚌埠南北气候分界标志雕塑
蚌埠南北分界标志,由美术大师韩美林设计,青铜铸造,高39.9米雕塑按照中国传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设计了青铜铸造的青龙、朱雀、白虎、龟蛇,顶端是一条欲飞的苍龙,象征着南北相望相守的融合。

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这一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毫米;三是淮河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毫米。

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再加上受季风和梅雨影响,夏季降水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随之引来一系列旱涝灾害。皖北地区经常遭受春旱或春夏连旱,淮河以南常常饱受夏旱或秋旱之苦,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则往往涝灾较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过较大水灾350次,平均不到两年便有一次。在黄河夺淮初期的12世纪~13世纪,平均每百年发生水 灾35次,14世纪和15世纪每百年水灾75次,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水灾。

>>丰富的流域资源

虽然淮河流域水患不断,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让这片流域拥有丰富的各类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等。淮河流域的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干旱之年还可以北引黄河南引长江以补水源。这片流域的水能蕴藏量高达151万千瓦,可开发的约为90万千瓦,已开发的近30万千瓦,主要都分布在上游各大支流。

佛子岭水库

淮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很可观,这里有1.8亿亩耕地,沿海一带尚有近1000万亩滩涂可供开垦,沿岸河床上还生长着大量的柳条、荆条、淮草、芦苇等耐涝植物。由于水源充足,光照强烈,气候温和,这一带极适宜发展农业,适合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之一。

在矿产资源里,淮河流域的煤炭和盐矿丰富。这里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有70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具有品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等优点。此流域的苏北沿海一带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区。近年来,淮南、豫西等地先后又发现多处可开采的大型盐矿。

淮河流域拥有许多淡水湖泊,大型的有洪泽湖、南湾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城东湖、城西湖、南四湖、瓦埠湖、成子湖、骆马湖等,再加上流域内河渠纵横、库塘众多,为大量淡水鱼提供了栖息之地。目前,这一带有2000多万亩水面已被列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渔区,其中生长着以青、草、鲢、鳙、鳊鱼为主的100多种鱼类。

山丘地区也是淮河流域的一片宝藏之地。大约9万平方千米的广大山区,不仅雨量充沛,还蕴藏着一定的水力资源,使这里宜农宜牧,宜林宜果。值得一表的是,山丘地区的沙石竹木等资源储量大、品种多,适合用于建筑材料,可列为重要经济优势之一。

不论是从环境、气候,还是从资源、物产等方面来看,淮河流域都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但近些年来,人类对淮河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沿岸许多城市的工业部门将污水、废气排放入河,引发了多种人畜疾病与各类隐患。目前,国家已将治理淮河列为重中之重,我们期待这条大河重新造福于江淮人民。 oEqpJLK3CLoJJ+SIgd29DYH2j0a1/mV+iu/GlyF7mFwQTdlotyE5t7/FhIDa78Ns

淮河蚌埠闸位于蚌埠市西郊许庄淮河干流上,为淮河中游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响洪甸水库
淮河航道局清理淮河中的无主沉船
安丰塘又称期思陂,古名芍陂,春秋时期楚国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