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

几千年岁月的磨砺,几十个王朝的更迭,中华民族创造出浩瀚的炎黄文化。作为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的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徽文化又称皖文化,由于地形地貌、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三大区域文化并存的多元状态,这三大区域文化是指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与徽州文化。它们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是整个安徽文化的鲜明印记。

>>淮河文化

淮河文化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这一区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与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产生交集并相互渗透,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如新石器时期的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蚌埠怀远的大禹文化等。

寿县古城墙
位于寿县寿春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依然保存。

淮河文化可以从历史人物与遗址古迹两方面来看。在历史人物方面,从春秋至秦汉时期,这里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等人形成的淮南学派。而且东汉的哲学家与经济学家桓谭,著名学者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文学家桓 麟、桓彬父子,两晋时期的桓彝、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等都诞生在蚌埠怀远。

涡阳天静宫中的老子像

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医药学,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学术水平。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刘伶,著名书画艺术家戴逵及戴勃、戴嗣父子,均是安徽谯沛地区人。唐朝亳州画家曹霸因为擅长画马,曾被诗圣杜甫题诗称赞。北宋时期,欧阳修在颍州建起了“西湖书院”,吸引了众多风流名士。元朝时期,与关汉卿同时代的亳州戏剧家孟汉卿创作了传世之作《魔合罗》。

到了清初,亳州一带诞生了书法大家梁巘,梁巘与浙江的梁同书在书法界齐名,当时有“南梁北梁”之称。晚清时期,寿县一带又出了状元孙家鼐,他与翁同龢均为光绪的老师。后来,晚年的孙家鼐主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即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他的后代也英才辈出,涌现出不少企业家、著名学者与艺术家。

近代时期,北京出现了由鲁迅倡导发起的“未名社”。除去主要成员外,“未名社”的李何林、李霁野、台静农、 韦丛芜、韦素园等人均为六安霍邱县人,而且后四者都是霍邱叶集镇的同班同学。叶集一带还出现过一位文学家蒋光慈。蒋光慈同芜湖的钱杏邨等人共同创办了另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团体“太阳社”。

淮北萧县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在历史上它是有名的书画之乡,若是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刘裕父子,他们都是萧县人。进入当代,这里又诞生了刘开渠、肖龙士、卓然等一批文学家、艺术家。

从古迹遗址方面,也能看出淮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春秋时期的楚令尹孙叔敖在芍陂(今天寿县安丰塘一带)建有古老又著名的水利工程,曾被誉为“水利之冠”,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那座位于淮河南岸的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还有闻名遐迩的凤阳明中都,以其规模宏大而著称于世。

近些年来,一批古迹文物又先后出土。比如蒙城尉迟寺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和近5000件文物;涡阳天静宫出土的大批文物;蚌埠固镇发掘的新石器遗址和汉墓群等,都证明了淮河文化的源远流长。

贞靖罗东舒先生祠
该祠堂坐西朝东,包括照墙、棂星门、前天井、两座碑亭、正门、两庑、大庭院、大堂、后天井、寝殿及南侧之女祠、北侧之厨房杂院,规模宏大,占地3300平方米。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指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的各种文化现象。这六县在隋朝曾设新安郡,在明代设为徽州府,所以也被称作“新安文化”。它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学文化。

徽州潜口方氏宗祠牌坊
方姓崇文重儒,因此在牌坊上刻有精美雕刻文魁星。这座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四柱三间五楼,材料用徽州的白麻石,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最高的浮雕高出底板28厘米。

从唐宋以来,徽州一带诞生了许多学派与名人。比如,理学、经学方面,代表人物有朱熹、戴震、俞正燮;医学方面兴起了新安医派;建筑学方面,有著名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四雕;经济方面,有活跃在明清商界的大批徽商;绘画方面,有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代表人物有弘仁、石涛、黄宾虹等先锋人物;书法篆刻方面,形成了皖派,代表人物有何震、程邃、黄士陵等;在版画方面,这里被列为中国版画发源地之一;在出版方面,这里有元代的王祯首创木活字印刷术,有清代的泾县人翟金生再创泥活字;在方言方面,这里保存着许多古代语 言,为语言学家提供了许多研究对象。在传统技艺方面,独成一派的徽菜名列中国八大菜系,盆景制作也自成风格,形成了徽派盆景,徽剧曾孕育出国粹京剧,而且此地还是文房四宝之乡,具有悠久历史的徽墨、歙砚、宣纸与毛笔,向来为文人名士所推崇。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近代又催生了不少名人。著名的有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语丝》的发起人江绍原、文学家叶以群、音乐家张曙、数学家江泽涵等。由于明清时代徽商盛起,徽州文化随着徽商足迹渐渐向安徽境内外双向渗透,境内延伸至宣州、芜湖一带,境外延伸至扬州、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宣城梅文鼎便受其影响,成为当时世界上三大数学家之一,其他在数学方面卓有建树的还有休宁县珠算专家程大位等人。

徽州人兴学又从商,在学业上屡有成就,在明清时期更是发展成全国第一大商帮,享有“儒商”之称,且因具有吃苦耐劳之精神,又被称作“徽骆驼”。徽商是当地的一个鲜明印记,在徽州文化里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前厅
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古民居建筑。

>>皖江文化

皖江文化包括整个皖西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较广,包括指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中居于鼻祖之位的要数薛家岗文化,但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桐城派。

薛家岗遗址于1979年在安徽潜山县薛家岗挖掘出土,这片遗址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出土了几座残房地基和近3000件文物,包括石铲、石刀、石锛、三孔刀、磨刀石、鼎、鬶、壶、罐、缸、盆、钵、碗、纺轮等。据考证,这一 片遗址的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2800年之间。其后不久,考古工作者又在皖鄂交界及江淮之间发现多处与薛家岗文化同类型的多处遗址。

桐城派在皖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实早在桐城派出现之前,舒城、桐城、潜山、庐江一带就很有名。西汉时期,这里出过大教育家文翁。魏晋南北朝时期,薛莹撰写过《后汉记》,何之元撰写过《梁典》,当时有名的庐江何氏也涌现出何桢、何充、何尚之、何晏注等人。这里还有宋代精通诗画的李公麟,明末的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与一代名臣左光斗,清代有文学家、史学家戴名世等。这里是戏剧的故乡,有程长庚、杨月楼、杨小楼等一批京剧泰斗,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与黄梅戏大家严凤英等皆出于此。

皖江文化的桐城派大约持续了200多年,集合了文学家1200多个,留下传世之作2000多种,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刘大櫆、姚莹、吴汝纶等人。就连近代洋务派的领袖人物、清代名臣曾国藩也自称是桐城派门下。近代知名的桐城派学者有文学家方东树,史学家、教育家马其昶、精于诗书的吴芝瑛,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家方东美、诗人方令孺、红学专家方殊德、冶金学家孙德和等人。近代还出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著名小说家张恨水、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两弹之父邓稼先等人。

除了桐城派以外,持续千百年的皖江文化还包括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涉及安徽的宗教、政治、经济、科技、民俗风情等众多领域。

安徽三大区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兼容并蓄,构成了光辉灿烂的安徽文化。在历史变迁与朝代更迭中,它不断融合着外来文化,也不断创新着本土文化,在整个炎黄文化中一直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透视安徽文化,我们会发现这片土地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深沉,丰韵灵秀。 TlkZpGw1ZFaHvYQRQVjrbdSVoXGgucO4mVNkgQrLSyKEeCLxT5mjG1GngDurqGhc

安庆市皖江文化园
皖江文化园以弘扬五千年华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展示民族民间乡土艺术为己任。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