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襟江带淮,山水奇秀

“两根筷子夹着碗,屏障在西也在南,东面不平北边平,黄山胜过九华山。”这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安徽省的大体地理风貌。它把地处安徽中部的巢湖比喻成一只碗,长江和淮河如两支筷子夹在碗南与碗北,西部的大别山与南部的黄山、九华山犹如两道天然屏障,共同护卫着两河一湖,北部则是一马平川的淮北平原。凌空俯瞰,整个安徽呈现出襟江带淮、承东启西之势,彰显出华东腹地的大省风采。

>>地理风貌

安徽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跨长江南北与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清初时,安徽隶属江南省。康熙年间,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与安徽两省。安徽正式建省后,从当时的安庆、徽州两府中各取首字而得名,简称为“皖”,省会定为合肥。

安徽省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总面积为13.9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从地理地势来看,安徽境内的地形大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南北地貌迥异复杂,类型多样,大体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中,平原面积在 全省总面积中比例最大。安徽省的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分布着长江、淮河与钱塘江三大水系。长江与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前者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千米,形成了流域6.6万平方千米;后者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千米,形成了流域6.7万平方千米;新安江是钱塘江正源,境内全长242千米,形成了流域0.65万平方千米。

发达的水系将安徽顺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这三大区域各具特点,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坦荡辽阔,沃野千里;江淮之间西部耸立崇山峻岭,东部丘陵绵延,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嶂、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岳有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齐云山等。
江淮丘陵地带的茶园属暖温带小丘陵地区。该区茶园主要包括含山,无为、桐城、巢湖市的部分乡镇。
蚌埠境内的淮河以穿过市区的淮河为主,另有北淝河、天河、龙子河等支流。
新安江山水画廊
位于安徽省歙县境内,景区全长约50千米,两岸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新安江穿行而过。这里的四季景色各异,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故称之为新安江百里画廊。

>>景观林立

安徽自然景观奇绝出众,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的大小河流有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山水很多被列入了国家级或省级保护名录。

目前,安徽入选国家5a级与4a级旅游景区的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巢湖、花山谜窟-渐江、太极洞、花亭湖、八里河、八公山、西递、宏村等景区,另有200多处入选国家a级景区的名胜景点。

国家自然保护区有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宣城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国家森林公园有黄山、琅琊山、天柱山、九华山、皇藏峪、徽州、大龙山、紫蓬山、皇甫山、天堂寨、鸡笼山、冶父山、太湖山、神山、妙道山、天井山、舜耕山、浮山、石莲洞、齐云山、韭山、横山、敬亭山、八公山、万佛山、青龙湾、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等。

此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淮北市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淮南市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 的有龙河口、太平湖、佛子岭、龙子湖、梅山、响洪甸、华亭湖、淮河蚌埠闸、青龙湾、六安横排头、卢湖竹海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山水景观,如锦绣霓裳,为安徽增添了无数亮丽色彩,使它既有襟江带淮之气势,又有奇山秀水之风姿,理所当然地成为华东腹地旅游胜地。

>>名人名城

按照行政区划,安徽现辖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3个市辖区与56个县。这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黄山市、亳州市、安庆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蚌埠市、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池州市、滁州市、淮南市和淮北市;6个县级市分别是:巢湖市、宁国市、桐城市、明光市、天长市、界首市。

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已很繁荣。春秋时期,安徽位于吴头楚尾,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直被列为征战、交通与贸易的重要之地。在安徽漫长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名人,遗留下大批的人文景观与古迹建筑。

据统计,全省境内现有歙县、亳州、寿县、安庆、绩溪五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凤阳、潜山、涡阳、蒙城、宣州、和县、黟县和贵池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屯溪老街、万安古镇、陈村古镇、东流古街、上庄—冯村、大坑口—湖村—石勘头古村落等11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花戏楼、芍陂遗址、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和县猿人遗址、广教寺双塔、新四军军部旧址5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胡氏宗祠、许国石坊、潜口明代民宅、宝纶阁、棠樾牌坊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处。

郭沫若像
潜口民宅是古徽州明代汉族民居的缩影。
宝伦阁,又称罗东润祠,全称“贞静罗东舒先生祠”。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安徽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先秦时期的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周瑜,隋唐时期的诗人汪伦,宋朝的包拯、方腊、毕昇,明清时期的朱元璋、朱棣、戚继光、张廷玉、李鸿章、丁汝昌等。近代的有杨月楼、吴樾、詹天佑、陈独秀、冯玉祥。当代的有画家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学者胡适、作家张恨水与林散之等,还有李克农、王稼祥、邓稼先、严凤英等人。在合肥市西郊的蜀山风景区,建有一座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安徽名人馆,里面展出了50位安徽名人的蜡像。

>>经济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全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6年,安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幅提升,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各省份也跻身前列。安徽加强道路、电力、环保、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主动承接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移,现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区域经济板块。

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交通设施的构建与完善。目前,已成功架构起航空、铁路、公路及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

芜湖航运

在航空方面,安徽省有合肥、黄山、安庆三大机场,与大多数省会城市通航,并开通了直达香港的航班。在铁路方面,全国铁路三大干线京沪、京九、陇海在安徽省境内通过,加上淮南铁路、宁铜铁路、皖赣铁路、合九铁路、宣杭铁路、合宁铁路及与“大京九”接轨的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铁路等,全省共有15条铁路。在公路方面,安徽公路运输发达,形成了以合肥为总枢纽,与淮南、阜阳、蚌埠、宿县、芜湖、安庆、宣州、黄山等地市连接线为主干,通往全省各市县的公路网。全省现有国道9条,省道66条,总长度达17.4万千米,已建成合宁、合蚌、合芜、沿江、合铜黄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在水运方面,长江沿岸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四市均建有船舶口岸,而且芜湖港和铜陵港被批准为对外籍轮船开放港口,远洋运输直通日本、新加坡等地。

黄山市屯溪国际机场

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完善的交通网络带动安徽全力跃进,省会合肥也力争在2020年以前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城市。如今,不论是从山水景观、人文古迹还是经济建设,这片昔日的吴头楚尾之地早已退去了千年旧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KetrvaBNn9gpyJ8rcVTMMI2QkcPe8hpGnwQIO1p+d/dW83cRC5lYTxpCEomTDv8s

合肥港综合码头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